京叶商机网

直击中国保健品营销的八大误区

作者:nanjing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90年代中期,中国保健品企业达到顶峰,达到5000多家。当时保健品的广告占总广告的三分之二,但所谓的极端相遇。90年代中后期,破产企业逐渐增多。2000年只剩下1012家企业,80%的企业消失了。产值从5000亿元下降到2001年的175亿元,下降了96%,相当于瑞士雀巢公司总产值的5%。按照这种发展趋势,未来10年能够生存的中国保健品企业可能不到100家。

在西方国家、欧美国家,保健品行业始终保持着8%的逐年增长趋势。

作为朝阳产业,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直击中国保健品营销的九大误区,中国保健品亟待纠正。

一大误区:不注重规划方案,不注重创新

众所周知,在中国,只要公司有实力,找到一个好的产品并不难,但要找到一个“实用、市场友好”的规划方案就更难了。即使理论上知道怎么做,终究是纸上谈兵。

1)规划定义

教科书定义为:采用一系列最佳组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比较空孔。

2)一个好的规划方案应该有五个层次

*引起注意

产生兴趣

激起购买的欲望

形成采购行动

产生回头客

很多企业老板觉得找个好的产品,学习一个成功的企业规划方案,就能启动市场。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消费者在了解一个新的事物(方案)时,只有“第一、第二”的形象,也就是说“第二”之后,就会失去新鲜感,你再采取同样的措施也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你能说出世界上最好的篮球队吗?是的,梦之队。

世界第二好的篮球队?NBA .

第三个呢?没有答案。

看看中国企业的成功案例:

三大企业战略1。中国率先采用DM交付。2.在农村市场率先开发褪黑素。1.第一种“炒新闻”“埋伏”的策略,让消费者觉得广告软文就是新闻,打消消费者对广告的不信任。2.首先引入“礼品市场”,打造礼品市场第一品牌,是市场定位的成功

分析:

1)三株和褪黑素的成功可以作为学习保健品的典范。在近10年的保健品发展中,也有学习三株的成功企业,比如:红桃k,但是多学三株就不会成功。因为DM投放对消费者(尤其是县乡村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宣传手段“泛滥成灾”,很难打动消费者。

2)学习褪黑素来挑起新闻的厂商也一样多。比如康福来和金日。后续进入送礼市场的更是不胜枚举。2002年3月春节期间,全国20多家保健品企业在央视、电视、省、地三级台猛烈抨击“送健康礼物”的概念,但他们在礼物市场真正收获的是褪黑素和康福来。大多数其他公司为作为“嫁妆”的褪黑激素支付高额广告费,原因如下:

褪黑素是礼品市场的第一品牌。如果在宣传手段上没有突破,很难撼动其领导地位

褪黑素已经成为“给健康送礼”的代名词,印象深入人心。其他厂家对它为什么适合送礼没有吸引力。相反,他们反复宣传“送礼养生”的理念,当然成为领导的嫁妆

第1页

两个误区:过度关注电视

除了常规的保健品(补钙、补血、人参)之外,中国的保健品几乎没有一款能靠电视成功开机。

成功的保健品市场可以分为:

基础阶段(导入阶段)

深入阶段(成长阶段)

稳定阶段(成熟阶段)

波动阶段

三个误区:照搬规划方案

营销策划的第一原则:创新。

复制其他成功的程序会有以下“致命”的误解:

1.策划不是什么新鲜事,导致给别人陪嫁

2.一个有效的规划方案应该针对市场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一个规划方案不能解决市场问题,即消除消费者购买的障碍,从而达到购买的目的。那么这个计划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3.几家企业用同样的手段经营市场,给消费者“洪水猛兽”的感觉

对于一个规划方案来说,没有创新就意味着人没有灵魂。这是显而易见的。

四个误区:不重视产品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能够稳中求大的根本保证。我们曾经认为,只要有良好的规划,即使是“废品”也能变成珍宝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规划的最高境界是“产生回头客”,著名的20/80法则(80%的销量来自20%的固定消费者)也解释了一个好的产品产生回头客对企业的意义。

众所周知,新闻比广告好,公益比新闻好,口碑比公益好。口碑宣传是所有宣传方式中最好的,好的口碑是建立在好的产品效果上的,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结论:好的产品是企业强大的基础。

五个误区:不重视价格策略

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经销商不惜采取不公平的措施——降价来俘获部分客户,再加上“捆绑”销售,批发价一次次下降,并达到最低点。最后,没有人有任何利润,没有利润,也没有人想卖。以此类推,由于经销商批发价不断降低,终端点空的利润进一步扩大。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零售价也会一降再降,最终导致终端价格最低。

以三家公司为例。为了每个子公司的利益,只要经销商有钱提货,任何人都可以拿。有的管理者贪得无厌,认为自己“极其聪明”,违背行业道德,搞低价销售,甚至出现经销商包飞机出国购买低价商品的现象。在不注重价格策略的思想侵蚀下,三厂制最终使终端价格降到最低点,最终终端点销售几乎零利润,引起售货员和店主反感,终端不愿意销售三厂。就在此时,一场震惊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常德事件”发生,让“三株”迅速衰落。

第2页

六大误区:陷入生命周期

有人认为保健品出现了衰退,这是不正确的。保健品的寿命是由产品功效和规划方案决定的,而不是由时间决定的。一个能产生大量回头客的产品,有一套能打动消费者的规划方案,它的生命周期能由时间决定吗?

可以说,好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周期的。

生命周期由两个条件决定:

1.产品效果:能不能产生大量回头客,稳定销售基础

2.策划方案:方案能否有吸引力,能否不断发掘新的卖点,不断有新的消费群体加入

可口可乐已经卖了100多年了,它仍然是全世界受欢迎的饮料。原因只有两个:1。味道2。丰富多彩的广告活动。

香港的枇杷膏和新加坡的合兴百花油都是卖了几百年的产品。

一些企业陷入了产品周期的谬论。产品销售几年后,或者产品下滑,误以为产品已经到了“衰退期”,工作重心转移到新产品开发上。丢西瓜抓芝麻。中国保健品呼唤百年老店,百年老品。

七.不关注终端

终端是一个看不到硝烟的战场,所有的产品都在那里销售。电视和报纸上的广告可以称为高空宣传。如果高空的宣传最终能促进销售,那就一定要落地终端。消费者的最终购买行为必须在终端推广。

有些企业认为只要产品上架,广告投放到位,就可以坐在家里等着付款。众所周知,如今终端的推广者有时比客户多,终端拦截已经成为中国商界的一大现象。如果你不做,你的销售会被终端其他厂家的促销员拦截,你前期的努力就白费了。注:75%的消费者会在终端暂时改变购买想法。

此外,销售员的推荐工作也是重点。销售人员的一句话就是制造商的一百句话。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好,你都会做更多的广告。当你来到终端时,销售人员的负面评论会让你以前的所有成就变得毫无用处。

八大误区:诉求太多

太多的要求成为了营销的禁忌。

1.给消费者产品万金油的感觉

2.需要灌输的东西太多了,本来可以集中的火力变成了散弹枪,什么都没打中

营销最讲“定位”,定位准确的话,可以大可以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细分。要求太多,正好相反,几乎没有赢的可能。

比如健特集团推出的黄金搭档就犯了这个忌讳。产品上市一年多,有巨额广告费支撑才能站稳脚跟。试问天下,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多少人哉?

我想说这个说那个,但我不想放弃什么,但我什么也没说。

欢迎与作者讨论您的观点,邮箱:zhuazhu01@sohu.com

90年代中期中国保健企业达到顶峰,达到5000多家。当时保健品广告占总广告的三分之二,但所谓的极端相遇。90年代中后期,破产企业逐渐增多。2000年只剩下1012家企业,80%的企业消失了。产值从5000亿元下降到2001年的175亿元,下降了96%,相当于瑞士雀巢公司总产值的5%。按照这种发展趋势,未来10年能够生存的中国保健品企业可能不到100家。

在西方国家、欧美国家,保健品行业始终保持着8%的逐年增长趋势。

作为朝阳产业,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直击中国保健品营销的九大误区,中国保健品亟待纠正。

一大误区:不注重规划方案,不注重创新

众所周知,在中国,只要公司有实力,找到一个好的产品并不难,但要找到一个“实用、市场友好”的规划方案就更难了。即使理论上知道怎么做,终究是纸上谈兵。

1)规划定义

教科书定义为:采用一系列最佳组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比较空孔。

2)一个好的规划方案应该有五个层次

*引起注意

产生兴趣

激起购买的欲望

形成采购行动

产生回头客

很多企业老板觉得找个好的产品,学习一个成功的企业规划方案,就能启动市场。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消费者在了解一个新的事物(方案)时,只有“第一、第二”的形象,也就是说“第二”之后,就会失去新鲜感,你再采取同样的措施也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你能说出世界上最好的篮球队吗?是的,梦之队。

世界第二好的篮球队?NBA .

第三个呢?没有答案。

看看中国企业的成功案例:

三大企业战略1。中国率先采用DM交付。2.在农村市场率先开发褪黑素。1.第一种“炒新闻”“埋伏”的策略,让消费者觉得广告软文就是新闻,打消消费者对广告的不信任。2.首先引入“礼品市场”,打造礼品市场第一品牌,是市场定位的成功

分析:

1)三株和褪黑素的成功可以作为学习保健品的典范。在近10年的保健品发展中,也有学习三株的成功企业,比如:红桃k,但是多学三株就不会成功。因为DM投放对消费者(尤其是县乡村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宣传手段“泛滥成灾”,很难打动消费者。

2)学习褪黑素来挑起新闻的厂商也一样多。比如康福来和金日。后续进入送礼市场的更是不胜枚举。2002年3月春节期间,全国20多家保健品企业在央视、电视、省、地三级台猛烈抨击“送健康礼物”的概念,但他们在礼物市场真正收获的是褪黑素和康福来。大多数其他公司为作为“嫁妆”的褪黑激素支付高额广告费,原因如下:

褪黑素是礼品市场的第一品牌。如果在宣传手段上没有突破,很难撼动其领导地位

褪黑素已经成为“给健康送礼”的代名词,印象深入人心。其他厂家对它为什么适合送礼没有吸引力。相反,他们反复宣传“送礼养生”的理念,当然成为领导的嫁妆

第1页

两个误区:过度关注电视

除了常规的保健品(补钙、补血、人参)之外,中国的保健品几乎没有一款能靠电视成功开机。

成功的保健品市场可以分为:

基础阶段(导入阶段)

深入阶段(成长阶段)

稳定阶段(成熟阶段)

波动阶段

三个误区:照搬规划方案

营销策划的第一原则:创新。

复制其他成功的程序会有以下“致命”的误解:

1.策划不是什么新鲜事,导致给别人陪嫁

2.一个有效的规划方案应该针对市场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一个规划方案不能解决市场问题,即消除消费者购买的障碍,从而达到购买的目的。那么这个计划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3.几家企业用同样的手段经营市场,给消费者“洪水猛兽”的感觉

对于一个规划方案来说,没有创新就意味着人没有灵魂。这是显而易见的。

四个误区:不重视产品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能够稳中求大的根本保证。我们曾经认为,只要有良好的规划,即使是“废品”也能变成珍宝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规划的最高境界是“产生回头客”,著名的20/80法则(80%的销量来自20%的固定消费者)也解释了一个好的产品产生回头客对企业的意义。

众所周知,新闻比广告好,公益比新闻好,口碑比公益好。口碑宣传是所有宣传方式中最好的,好的口碑是建立在好的产品效果上的,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结论:好的产品是企业强大的基础。

五个误区:不重视价格策略

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经销商不惜采取不公平的措施——降价来俘获部分客户,再加上“捆绑”销售批发价一次次下降,并达到最低点。最后,没有人有任何利润,没有利润,也没有人想卖。以此类推,由于经销商批发价不断降低,终端点空的利润进一步扩大。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零售价也会一降再降,最终导致终端价格最低。

以三家公司为例。为了每个子公司的利益,只要经销商有钱提货,任何人都可以拿。有的管理者贪得无厌,认为自己“极其聪明”,违背行业道德,搞低价销售,甚至出现经销商包飞机出国购买低价商品的现象。在不注重价格策略的思想侵蚀下,三厂制最终使终端价格降到最低点,最终终端点销售几乎零利润,引起售货员和店主反感,终端不愿意销售三厂。就在此时,一场震惊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常德事件”发生,让“三株”迅速衰落。

第2页

六大误区:陷入生命周期

有人认为保健品出现了衰退,这是不正确的。保健品的寿命是由产品功效和规划方案决定的,而不是由时间决定的。一个能产生大量回头客的产品,有一套能打动消费者的规划方案,它的生命周期能由时间决定吗?

可以说,好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周期的。

生命周期由两个条件决定:

1.产品效果:能不能产生大量回头客,稳定销售基础

2.策划方案:方案能否有吸引力,能否不断发掘新的卖点,不断有新的消费群体加入

可口可乐已经卖了100多年了,它仍然是全世界受欢迎的饮料。原因只有两个:1。味道2。丰富多彩的广告活动。

香港的枇杷膏和新加坡的合兴百花油都是卖了几百年的产品。

一些企业陷入了产品周期的谬论。产品销售几年后,或者产品下滑,误以为产品已经到了“衰退期”,工作重心转移到新产品开发上。丢西瓜抓芝麻。中国保健品呼唤百年老店,百年老品。

七.不关注终端

终端是一个看不到硝烟的战场,所有的产品都在那里销售。电视和报纸上的广告可以称为高空宣传。如果高空的宣传最终能促进销售,那就一定要落地终端。消费者的最终购买行为必须在终端推广

有些企业认为只要产品上架,广告投放到位,就可以坐在家里等着付款。众所周知,如今终端的推广者有时比客户多,终端拦截已经成为中国商界的一大现象。如果你不做,你的销售会被终端其他厂家的促销员拦截,你前期的努力就白费了。注:75%的消费者会在终端暂时改变购买想法。

此外,销售员的推荐工作也是重点。销售人员的一句话就是制造商的一百句话。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好,你都会做更多的广告。当你来到终端时,销售人员的负面评论会让你以前的所有成就变得毫无用处。

八大误区:诉求太多

太多的要求成为了营销的禁忌。

1.给消费者产品万金油的感觉

2.需要灌输的东西太多了,本来可以集中的火力变成了散弹枪,什么都没打中

营销最讲“定位”,定位准确的话,可以大可以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细分。要求太多,正好相反,几乎没有赢的可能。

比如健特集团推出的黄金搭档就犯了这个忌讳。产品上市一年多,有巨额广告费支撑才能站稳脚跟。试问天下,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多少人哉?

我想说这个说那个,但我不想放弃什么,但我什么也没说。

欢迎与作者讨论您的观点,邮箱:zhuazhu0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