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安徽家电行业,第四极在崛起

作者:a13674015409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第四极的形成

沿海家电企业纷纷加大对安徽的投资。在日前的粤皖合作项目签约会上,绿酷与合肥市签署协议,投资24.9亿元建设合肥工业园,康佳与安徽滁州签署协议,未来五年投资15亿元家电合作项目。此外,合肥经济开发区与香港华菱公司签订“华菱电气合肥生产基地”合同,项目标的近5亿元,蚌埠还与顺德美签订“收购蚌埠天润公司股权”协议。

就家电行业而言,如果将安徽现有的家电企业进行划分,可以形成本土企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类型。本土企业主要有Royalstar(主要项目为洗衣机和冰箱)、美菱(上市公司已被绿酷收购,主要项目为冰箱、空)和Swan(主要项目为空),而国内企业主要有海尔(收购黄山电视厂,成立海尔产业园,主要产品为彩电和洗衣机)和绿酷(主要经营冰箱)、美的(主要经营空调整)、科龙(合并在绿酷旗下,主要经营空调整), 华凌(主要经营冷柜、冰箱)、康佳(主要经营彩电),外资企业包括西门子(主要经营冰箱)、日立(主要经营空调整。 不难看出,这些企业大多是活跃于市场的一线品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它们的投资方向,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家电行业的资金流。

根据目前的产能和综合统计,安徽各企业具体的年产能如下:冰箱500万台,洗衣机400万台,空300万台,彩电640万台。单就产能而言,它几乎占了中国家电行业的三分之一。即使从具体产量来看,安徽生产的冰箱、洗衣机、空墨粉和彩电也位居全国家电产量前列。

一方面是来自珠三角、长三角、胶东半岛和国外的资本和家电品牌的大规模流入和进驻;另一方面是现有的真实产能和产量,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大产业配套能力集中在合肥、芜湖和滁州。安徽家电产业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胶东半岛之后中国家电产业的第四极。我可以大胆预测,随着这一发展进程的加快,安徽很可能会在短短3-5年内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最强极!

向企业家致敬

分析安徽家电行业,我们应该记住并高度尊重以下标志性人物:

陈,从原集体企业合肥洗衣机总厂出发,一手打造荣事达,连续四年荣事达洗衣机全国第一;引进日本三洋公司的技术和资金,成立合资公司,是第一家进入安徽的外资企业;美国美泰克公司用神奇的“资本运作”方法,在安徽和荣事达投资了6亿元。一代“和商”陈,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美菱的创业老将张菊生,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着冰箱前四的地位,因此与陈为首的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后来的空调洗机项目有所欠缺,但并没有影响其在行业中的地位。正是有了美菱、荣事达这样的重量级企业,安徽才有资格喊出“轻工业大省”的口号。当然,美菱作为国企,管理起来远比荣事达复杂。

宣中光凭借“长江畔的长江花,长江冰箱被大家称赞”的广告,让长江冰箱一度红极一时,最佳销量一度位居行业第二。在资金不足后,公司与西门子进入合资企业,逐渐失去控制,于是扬子冰箱突然退出市场。

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台DVD播放机的发明者蒋万梦,创立了DVD播放机品牌万燕,实现了DVD播放机的产业化。然而,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万艳最终“落花流水”,但蒋婉萌仍然保持着中国在家电领域创造的唯一产品记录。

每个人都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符号。他不代表永远,只象征一次。但值得记住,而不是忘记。正是有了陈、张菊生等人的努力、创造和辉煌,安徽家电产业才有了今天坚实的基础,安徽家电产业才有可能成为中国家电产业乃至世界家电产业的第四极。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第1页

在变化的过程中寻求变化

中国家电行业应该说是最早、最成熟的行业。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只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而市场经济环境尚未完全建立,就连家电行业也经历了莫名其妙的怪现象。地处内陆省份的安徽家电企业,也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重组减压过程。

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大环境还处于计划经济的“卖方市场”阶段,产品仍然供不应求。只要机器全速运转,他们就不能销售产品,只要有一个有能力的人,有相对先进的想法,有一些人来管理和销售它们。对于此时的企业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实力和伟大只体现在规模和产量上。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买方市场”时,市场对企业的整体质量、制度、管理、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企业都必须精细化经营。这个时候,安徽的家电企业已经出现了疲态,他们是在应对市场,而不是引导市场。包括个别家电企业在内的一批国有企业遭受了严重损失。此时,合肥市政府于1996年率先提出了以“不求事事,但求地方”为改革指导思想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破产重整计划,并于1997年引进海尔和康佳,分别对黄山电视机厂和滁州电视机厂进行了兼并重组,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引进海尔是合肥最好的政策。据说合肥市给了海尔难以想象的征地、税收、信贷等优惠条件,这也是陈、张菊生担心政府的地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海尔的入驻打破了合肥乃至安徽的荣事达和美菱“天之宠儿”的感觉,打破了他们之间长期以来建立的竞争或合作的默契,彻底进入了“弱肉强食”。只有锻炼自己的体质,才能全身心地走出比赛。不能说海尔的进入与荣事达、美菱的竞争力无关。引入竞争对手是培养企业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济南只是一只小鸭,它掉下来了;上海尚领已成过去;还有中意、中意、长岭、雪花、香雪海、乐美等。

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有股,积极推进“国有股减持”战略,是安徽省政府始终坚持的方向。如果说引入海尔、康佳重组国企,推进市场化进程是一次小小的尝试,那么引入西门子,最终重组扬子就是又一次尝试。同时,随着美的、华凌、日立、科龙等企业的进入,安徽家电企业的整体生产和配套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从而形成了安徽家电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此基础上,2003年安徽省政府再次坚持“不求事事,但求一席之地”的改革思路,引入绿酷收购合并上市公司美菱电器国有股成为第一大股东,改变了国有股垄断导致的所有者缺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从企业制度到管理理念的新活力,进一步提升了安徽家电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显然,绿酷决定再投资25亿元设立合肥工业园,无疑是安徽的综合投资环境,给其带来了信心。据悉,荣事达也在积极推进企业重组。

为什么是安徽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从大环境来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了十几年,产业转移加速,产业分工加剧。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正在向服务、金融、科技等方向升级。随着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增加以及上下游资源支撑能力的减弱,家电产业圈的竞争力正在下降。资本的属性是追求利润。随着产业环境的相对恶化,不可避免地要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区域,这将导致“资本外逃”。

与此同时,安徽成为“资本流入”最好的地区,逐渐演变为第四产业圈。首先得益于安徽省政府倡导和营造的较好的投资环境和氛围,可以从政策上保证投资者的利益。这几年,当地政府主动把项目带到沿海地区吸引投资,而不是坐等项目来,可见政府务实高效。其次,后来者获得的利益刺激和促进后来者的跟进和投资转移。三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投资环境。美的、日立、科龙、实达落户芜湖,或组装整机或生产配套零部件;康佳、西门子在漳州建有冰箱、彩电生产基地;至于合肥,不仅有荣事达、美菱等企业,还有海尔的彩电、洗衣机产业园,华菱、格林加的新产业园也在建设中。排除原有的产业配套能力,随着新品牌生产基地的转移,必然会带动相关配套企业的跟进和转移,整个产业生产链将日益完善。第四是人才优势。合肥被誉为“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市民整体素质和比例都很高,高新技术人才层出不穷,为家电行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才环境。同时,由于家电行业在整个轻工行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规模庞大、技术精湛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后来引进的品牌降低了员工教育投入成本。最后,应该归功于安徽还处于经济发展初期,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安徽独特的区位优势(位于中部地区,周边辐射能力强,水陆航运发达)可以为很多企业节省物流运输中转的时间和成本。

主客观投资环境优势是安徽吸引家电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内家电行业新一轮的重组和产业转移,安徽的厂商会越来越多,这个新生的产业集群在中国家电行业中的比重和影响力肯定会增加。

欢迎与作者讨论您的观点,邮箱:flagflying@vip.sina.com

第四极的形成

沿海家电企业纷纷加大对安徽的投资。在日前的粤皖合作项目签约会上绿酷与合肥市签署协议,投资24.9亿元建设合肥工业园,康佳与安徽滁州签署协议,未来五年投资15亿元家电合作项目。此外,合肥经济开发区与香港华菱公司签订“华菱电气合肥生产基地”合同,项目标的近5亿元,蚌埠还与顺德美签订“收购蚌埠天润公司股权”协议。

就家电行业而言,如果将安徽现有的家电企业进行划分,可以形成本土企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类型。本土企业主要有Royalstar(主要项目为洗衣机冰箱)、美菱(上市公司已被绿酷收购,主要项目为冰箱、空)和Swan(主要项目为空),而国内企业主要有海尔(收购黄山电视厂,成立海尔产业园,主要产品为彩电和洗衣机)和绿酷(主要经营冰箱)、美的(主要经营空调整)、科龙(合并在绿酷旗下,主要经营空调整), 华凌(主要经营冷柜、冰箱)、康佳(主要经营彩电),外资企业包括西门子(主要经营冰箱)、日立(主要经营空调整。 不难看出,这些企业大多是活跃于市场的一线品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它们的投资方向,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家电行业的资金流。

根据目前的产能和综合统计,安徽各企业具体的年产能如下:冰箱500万台,洗衣机400万台,空300万台,彩电640万台。单就产能而言,它几乎占了中国家电行业的三分之一。即使从具体产量来看,安徽生产的冰箱、洗衣机、空墨粉和彩电也位居全国家电产量前列。

一方面是来自珠三角、长三角、胶东半岛和国外的资本和家电品牌的大规模流入和进驻;另一方面是现有的真实产能和产量,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大产业配套能力集中在合肥、芜湖和滁州。安徽家电产业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胶东半岛之后中国家电产业的第四极。我可以大胆预测,随着这一发展进程的加快,安徽很可能会在短短3-5年内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最强极!

企业家致敬

分析安徽家电行业,我们应该记住并高度尊重以下标志性人物:

陈,从原集体企业合肥洗衣机总厂出发,一手打造荣事达,连续四年荣事达洗衣机全国第一;引进日本三洋公司的技术和资金,成立合资公司,是第一家进入安徽的外资企业;美国美泰克公司用神奇的“资本运作”方法,在安徽和荣事达投资了6亿元。一代“和商”陈,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美菱的创业老将张菊生,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着冰箱前四的地位,因此与陈为首的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后来的空调洗机项目有所欠缺,但并没有影响其在行业中的地位。正是有了美菱、荣事达这样的重量级企业,安徽才有资格喊出“轻工业大省”的口号。当然,美菱作为国企,管理起来远比荣事达复杂。

宣中光凭借“长江畔的长江花,长江冰箱被大家称赞”的广告,让长江冰箱一度红极一时,最佳销量一度位居行业第二。在资金不足后,公司与西门子进入合资企业,逐渐失去控制,于是扬子冰箱突然退出市场。

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台DVD播放机的发明者蒋万梦,创立了DVD播放机品牌万燕,实现了DVD播放机的产业化。然而,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万艳最终“落花流水”,但蒋婉萌仍然保持着中国在家电领域创造的唯一产品记录。

每个人都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符号。他不代表永远,只象征一次。但值得记住,而不是忘记。正是有了陈、张菊生等人的努力、创造和辉煌,安徽家电产业才有了今天坚实的基础,安徽家电产业才有可能成为中国家电产业乃至世界家电产业的第四极。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第1页

在变化的过程中寻求变化

中国家电行业应该说是最早、最成熟的行业。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只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而市场经济环境尚未完全建立,就连家电行业也经历了莫名其妙的怪现象。地处内陆省份的安徽家电企业,也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重组减压过程。

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大环境还处于计划经济的“卖方市场”阶段,产品仍然供不应求。只要机器全速运转,他们就不能销售产品,只要有一个有能力的人,有相对先进的想法,有一些人来管理和销售它们。对于此时的企业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实力和伟大只体现在规模和产量上。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买方市场”时,市场对企业的整体质量、制度、管理、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企业都必须精细化经营。这个时候,安徽的家电企业已经出现了疲态,他们是在应对市场,而不是引导市场。包括个别家电企业在内的一批国有企业遭受了严重损失。此时,合肥市政府于1996年率先提出了以“不求事事,但求地方”为改革指导思想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破产重整计划,并于1997年引进海尔和康佳,分别对黄山电视机厂和滁州电视机厂进行了兼并重组,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引进海尔是合肥最好的政策。据说合肥市给了海尔难以想象的征地、税收、信贷等优惠条件,这也是陈、张菊生担心政府的地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海尔的入驻打破了合肥乃至安徽的荣事达和美菱“天之宠儿”的感觉,打破了他们之间长期以来建立的竞争或合作的默契,彻底进入了“弱肉强食”。只有锻炼自己的体质,才能全身心地走出比赛。不能说海尔的进入与荣事达、美菱的竞争力无关。引入竞争对手是培养企业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济南只是一只小鸭,它掉下来了;上海尚领已成过去;还有中意、中意、长岭、雪花、香雪海、乐美等。

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有股,积极推进“国有股减持”战略,是安徽省政府始终坚持的方向。如果说引入海尔、康佳重组国企,推进市场化进程是一次小小的尝试,那么引入西门子,最终重组扬子就是又一次尝试。同时,随着美的、华凌、日立、科龙等企业的进入,安徽家电企业的整体生产和配套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从而形成了安徽家电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此基础上,2003年安徽省政府再次坚持“不求事事,但求一席之地”的改革思路,引入绿酷收购合并上市公司美菱电器国有股成为第一大股东,改变了国有股垄断导致的所有者缺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从企业制度到管理理念的新活力,进一步提升了安徽家电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显然,绿酷决定再投资25亿元设立合肥工业园,无疑是安徽的综合投资环境,给其带来了信心。据悉,荣事达也在积极推进企业重组。

为什么是安徽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从大环境来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了十几年,产业转移加速,产业分工加剧。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正在向服务、金融、科技等方向升级。随着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增加以及上下游资源支撑能力的减弱,家电产业圈的竞争力正在下降。资本的属性是追求利润。随着产业环境的相对恶化,不可避免地要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区域,这将导致“资本外逃”。

与此同时,安徽成为“资本流入”最好的地区,逐渐演变为第四产业圈。首先得益于安徽省政府倡导和营造的较好的投资环境和氛围,可以从政策上保证投资者的利益。这几年,当地政府主动把项目带到沿海地区吸引投资,而不是坐等项目来,可见政府务实高效。其次,后来者获得的利益刺激和促进后来者的跟进和投资转移。三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投资环境。美的、日立、科龙、实达落户芜湖,或组装整机或生产配套零部件;康佳、西门子在漳州建有冰箱、彩电生产基地;至于合肥,不仅有荣事达、美菱等企业,还有海尔的彩电、洗衣机产业园,华菱、格林加的新产业园也在建设中。排除原有的产业配套能力,随着新品牌生产基地的转移,必然会带动相关配套企业的跟进和转移,整个产业生产链将日益完善。第四是人才优势。合肥被誉为“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市民整体素质和比例都很高,高新技术人才层出不穷,为家电行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才环境。同时,由于家电行业在整个轻工行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规模庞大、技术精湛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后来引进的品牌降低了员工教育投入成本。最后,应该归功于安徽还处于经济发展初期,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安徽独特的区位优势(位于中部地区,周边辐射能力强,水陆航运发达)可以为很多企业节省物流运输中转的时间和成本。

主客观投资环境优势是安徽吸引家电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内家电行业新一轮的重组和产业转移,安徽的厂商会越来越多,这个新生的产业集群在中国家电行业中的比重和影响力肯定会增加。

欢迎与作者讨论您的观点,邮箱:flagflying@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