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药店新的“圈地运动”来了

作者:liangyanhb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普惠制认证困扰了许多个体药店。就在这些药店期待着在今年年底的GSP截止日期前再次盈利的同时,国家药监局发布了限制销售抗菌药物的命令,彻底粉碎了这一期待。个别药店开始思考出路。与此同时,实力雄厚的连锁药店开始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加速了这一市场领域的力量整合。

第二次扩张的兴起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就出台了医药分开、药店与医院分开等一系列医疗改革和药品改革政策。当时拥有“闲钱”的民间“资本家”得到了充分的刺激,这些医药政策就像“催化剂”一样,让90年代的医药零售市场繁荣起来,行业充斥着“扩张”的字眼。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扩张堪称国内医药零售市场的第一次扩张运动。

第二次扩张是在普惠制认证发放后,特别是随着普惠制截止日期的到来,药店扩张开始了第二次运动。

比如在重庆,太极集团利用GSP东风,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大规模编制单一药店。截至本月初,川渝两地已有1000多家中小药店去了太极,加上此前改造重庆供销体系的600家医疗网点。目前,太极集团拥有“童军馆”和“太极”两个品牌的4000多家药店。

然而,第二次运动的高潮是在抗菌药物销售被限制后,即2004年7月1日。“此次‘限购令’将对整个医药零售行业产生影响,但对部分中小药店的影响尤为明显,因为抗生素在其销售额中占比很大。”幸福人民药房总经理梁永强分析了这一现象。

据了解,青霉素、诺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需求量大、应用广泛,一直是中小药店的经营重点,甚至营业额占总销售额的一半。由此可见,限售令对中小药店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此前,据中国连锁药店协会统计,目前中国约有50%的药店处于亏损状态。而国家对零售药店的政策也是一个接一个,先是GSP认证,然后是24小时非强制营业,现在抗菌药物都是凭处方购买,这对连锁药店的实力带来了很大的考验。

但从近期各地传来的消息来看,有实力收单、陷入经营困境的连锁药店并不在乎限售令对自身的影响,仍在不断扩大。在福州,永辉药店计划将现有药店数量增加一倍,达到30家,重点收集无法经营的中小药店。在江苏,连锁巨头大德盛药房也计划在明年将药店数量扩大到400家。此外,广州、南昌、上海等地的连锁药店正整装待发,借此扩张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

新的扩张机会

2004年7月1日发布的《抗菌药物限制令》足以让众多实力强大的连锁药店在2004年下半年喜笑颜开,“攻城战”的步伐正在加快。

据了解,目前福州有900多家药店。在这项新政策的影响下,最多只能保留400家药店。同样,广州2000多家个体药店也在积极寻找出路。这些中小药店的未来自然成为有收藏和编纂欲望的药店关注的焦点。大家的想法基本一致,把握机会的最佳方式在于“圈地扩张”。

事实上,限售令颁布后,对中小药店的影响正如梁永强估计的那样,很多中小药店陷入困境。因此,当普惠制认证和24小时非强制销售不足以动摇中小药店依赖大型连锁药店的决心时,限制销售抗菌药物令的出台,让中小药店最大的“利润点”突然消失,让不少药品零售商叫苦连天,继而真正意识到必须认真寻找出路。

从这些药店投资者对药店扩张的初步预期来看,医疗政策实施后,医疗结构会出现这样的新情况:医院只看医生,带药去药店,药店业务必然会上升;而且,随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老百姓小病也会进药店。这也是当时业界的普遍想法。

“收集面临破产的中小药店,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尚未出现时,尽快抢占自己的‘领地’。”广州某知名连锁药店老板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

GSP的好消息和限制销售抗菌药物的命令让老板非常自豪。据他分析,这种扩张的目的不同于往年主动寻求自身扩张的药店。虽然政策在这次扩张中仍然起着主要作用,但不同的是,这是行业内最新的实力整合,也是对大型药店最有利的机会,会出现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与第一次扩张相比,这次药店的扩张如火如荼,在出发点和思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药店的第一次扩张更多的是数量的扩大,那么这一轮扩张,药店对质量的要求就更高了。

药店老板的新心脏病

根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最新统计,有600多家连锁医药企业和18000多家连锁店。

喧嚣的背后隐藏着可怕的危机。在记者采访中,很多药店经营者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面对日益漫长的战线,下属药店的管理似乎力不从心,经营风险不断集中在药店总部。

目前国内医药零售市场有几种模式。一是以“普通人”为代表的新开药店或并购方式不断拓展,主动性强;二是美心药房转移经营风险、输出统一管理方法的模式;第三,普遍宽松的特许经营模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

中小药店的出路是在后两者之间选择。但是对于选择美信的模式,急于加入的药店需要付出相当大的资金,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对于后者来说,需要支付的资金相对较少,但改善管理没有太大意义。

因此,选择哪种方式加盟成为这些中小药店的新心病。同样,如何分担经营风险和资本投资风险,也成为很多有实力的药企老板无法回避的问题。当年三九药房的“扩张大旗”轰然倒塌后,现在给行业造成的冲击依然令人恐惧,但也及时给很多有扩张梦想的连锁药店泼了一盆冷水,也促使很多药店从四面出击,及时收缩战线,他们的扩张策略也实现了理性回归。

“并购,不仅要追求数量的放大,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追求数量到要求质量。”闽东南连锁药店企划部经理袁昌华告诉记者,据他介绍,今年闽东南连锁药店的扩张非常理性,仅计划今年年底将药店数量扩大到100家左右。

扩张需要资金,大德盛医药连锁总经理曾海东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开一家200平米左右的店,初期投资至少要50万元左右,包括店面装修和前期药品投入,不包括人员等其他费用。

此外,广州财之林连锁药店引入盈科ERP系统后,原本希望通过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为企业相关决策者提供最真实的终端需求数据,在最短时间内根据各种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帮助管理层快速掌握市场趋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也为财之林连锁药店的下一步扩张设置了障碍,其经营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

随着药店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大,管理层越来越意识到提高分销和管理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药品采购、物流管控、销售监管、信息处理、终端管控等一系列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已提上日程。这也是很多药店老板在面对大事业时总要考虑的一个“心病”。或者说,在这个心脏病完全解决之前,它的扩张策略似乎还是有点咄咄逼人。

欢迎与作者讨论您的观点,邮箱:yuren19771211@263.net

普惠制认证困扰了许多个体药店。就在这些药店期待着在今年年底的GSP截止日期前再次盈利的同时国家药监局发布了限制销售抗菌药物的命令,彻底粉碎了这一期待。个别药店开始思考出路。与此同时,实力雄厚的连锁药店开始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加速了这一市场领域的力量整合。

第二次扩张的兴起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就出台了医药分开、药店与医院分开等一系列医疗改革和药品改革政策。当时拥有“闲钱”的民间“资本家”得到了充分的刺激,这些医药政策就像“催化剂”一样,让90年代的医药零售市场繁荣起来,行业充斥着“扩张”的字眼。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扩张堪称国内医药零售市场的第一次扩张运动。

第二次扩张是在普惠制认证发放后,特别是随着普惠制截止日期的到来,药店扩张开始了第二次运动。

比如在重庆,太极集团利用GSP东风,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大规模编制单一药店。截至本月初,川渝两地已有1000多家中小药店去了太极,加上此前改造重庆供销体系的600家医疗网点。目前,太极集团拥有“童军馆”和“太极”两个品牌的4000多家药店。

然而,第二次运动的高潮是在抗菌药物销售被限制后,即2004年7月1日。“此次‘限购令’将对整个医药零售行业产生影响,但对部分中小药店的影响尤为明显,因为抗生素在其销售额中占比很大。”幸福人民药房总经理梁永强分析了这一现象。

据了解,青霉素、诺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需求量大、应用广泛,一直是中小药店的经营重点,甚至营业额占总销售额的一半。由此可见,限售令对中小药店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此前,据中国连锁药店协会统计,目前中国约有50%的药店处于亏损状态。而国家对零售药店的政策也是一个接一个,先是GSP认证,然后是24小时非强制营业,现在抗菌药物都是凭处方购买,这对连锁药店的实力带来了很大的考验。

但从近期各地传来的消息来看,有实力收单、陷入经营困境的连锁药店并不在乎限售令对自身的影响,仍在不断扩大。在福州,永辉药店计划将现有药店数量增加一倍,达到30家,重点收集无法经营的中小药店。在江苏,连锁巨头大德盛药房也计划在明年将药店数量扩大到400家。此外,广州、南昌、上海等地的连锁药店正整装待发,借此扩张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

新的扩张机会

2004年7月1日发布的《抗菌药物限制令》足以让众多实力强大的连锁药店在2004年下半年喜笑颜开,“攻城战”的步伐正在加快。

据了解,目前福州有900多家药店。在这项新政策的影响下,最多只能保留400家药店。同样,广州2000多家个体药店也在积极寻找出路。这些中小药店的未来自然成为有收藏和编纂欲望的药店关注的焦点。大家的想法基本一致,把握机会的最佳方式在于“圈地扩张”。

事实上,限售令颁布后,对中小药店的影响正如梁永强估计的那样,很多中小药店陷入困境。因此,当普惠制认证和24小时非强制销售不足以动摇中小药店依赖大型连锁药店的决心时,限制销售抗菌药物令的出台,让中小药店最大的“利润点”突然消失,让不少药品零售商叫苦连天,继而真正意识到必须认真寻找出路。

从这些药店投资者对药店扩张的初步预期来看,医疗政策实施后,医疗结构会出现这样的新情况:医院只看医生,带药去药店,药店业务必然会上升;而且,随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老百姓小病也会进药店。这也是当时业界的普遍想法。

“收集面临破产的中小药店,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尚未出现时,尽快抢占自己的‘领地’。”广州某知名连锁药店老板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

GSP的好消息和限制销售抗菌药物的命令让老板非常自豪。据他分析,这种扩张的目的不同于往年主动寻求自身扩张的药店。虽然政策在这次扩张中仍然起着主要作用,但不同的是,这是行业内最新的实力整合,也是对大型药店最有利的机会,会出现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与第一次扩张相比,这次药店的扩张如火如荼,在出发点和思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药店的第一次扩张更多的是数量的扩大,那么这一轮扩张,药店对质量的要求就更高了。

药店老板的新心脏病

根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最新统计,有600多家连锁医药企业和18000多家连锁店。

喧嚣的背后隐藏着可怕的危机。在记者采访中,很多药店经营者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面对日益漫长的战线,下属药店的管理似乎力不从心,经营风险不断集中在药店总部。

目前国内医药零售市场有几种模式。一是以“普通人”为代表的新开药店或并购方式不断拓展,主动性强;二是美心药房转移经营风险、输出统一管理方法的模式;第三,普遍宽松的特许经营模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

中小药店的出路是在后两者之间选择。但是对于选择美信的模式,急于加入的药店需要付出相当大的资金,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对于后者来说,需要支付的资金相对较少,但改善管理没有太大意义。

因此,选择哪种方式加盟成为这些中小药店的新心病。同样,如何分担经营风险和资本投资风险,也成为很多有实力的药企老板无法回避的问题。当年三九药房的“扩张大旗”轰然倒塌后,现在给行业造成的冲击依然令人恐惧,但也及时给很多有扩张梦想的连锁药店泼了一盆冷水,也促使很多药店从四面出击,及时收缩战线,他们的扩张策略也实现了理性回归。

“并购,不仅要追求数量的放大,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追求数量到要求质量。”闽东南连锁药店企划部经理袁昌华告诉记者,据他介绍,今年闽东南连锁药店的扩张非常理性,仅计划今年年底将药店数量扩大到100家左右。

扩张需要资金,大德盛医药连锁总经理曾海东为记者算了一账: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开一家200平米左右的店,初期投资至少要50万元左右,包括店面装修和前期药品投入,不包括人员等其他费用。

此外,广州财之林连锁药店引入盈科ERP系统后,原本希望通过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为企业相关决策者提供最真实的终端需求数据,在最短时间内根据各种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帮助管理层快速掌握市场趋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也为财之林连锁药店的下一步扩张设置了障碍,其经营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

随着药店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大,管理层越来越意识到提高分销和管理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药品采购物流管控、销售监管、信息处理、终端管控等一系列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已提上日程。这也是很多药店老板在面对大事业时总要考虑的一个“心病”。或者说,在这个心脏病完全解决之前,它的扩张策略似乎还是有点咄咄逼人。

欢迎与作者讨论您的观点,邮箱:yuren19771211@2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