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佐治亚州和美国之间的争端暴露了家电行业的三大缺陷

作者:a19878763719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历时一个多月的“格兰仕收购美的小家电”终于落下帷幕。近日,以重组美的小家电为主题的“美的电器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召开。会上,上市公司美的电器向美的集团出售85%股份的议案以99.59%的赞成票获得通过。

这个时候,我觉得事件的两个主角格兰仕和美的,心情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作为一个美女,一方面上市公司剥离小家电的计划终于得到了股东大会的批准和支持,小家电业务终于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思路运作,我也就放心了;另一方面,美的终于可以长期避开不同媒体的跟踪报道,甚至追求对企业发展的牵制和专注。

作为格兰仕,除了失望,还有一点点爱。当初虽然他们通过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媒体等各种渠道表示愿意从美的购买小家电,但并没有接手。从表面上看,格兰仕是在从竹篮里泼水空。其实在这场媒体大战中,格兰仕始终占据着舆论的主动权,这让一向低调的美的集团相当尴尬,甚至措手不及。

目前不讨论格兰仕收购美的小家电业务的真正动机是什么?也没有评价美的电器将小家电业务转让给美的集团是否公平。就事件本身而言,梅格和美国之间的争端是一场正宗的闹剧,但这场闹剧没有最终的赢家,只有两只受伤的鸟。通过这次事件,笔者再次发现了家电企业长期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国家电企业的健康发展。

市场目光短浅,缺乏战略眼光

在这次事件中,无处不在的媒体和炒作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了解,早在格兰仕收购美的小家电业务时,两家公司就已经打成平手。

一个月前,湖北十堰晚报发布了一篇软文《夏季谨防紫外线家电》。对此,美的公司发言人张国山指出:本文系格兰仕公司发布的采购广告,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紫色的微光微波炉。而紫微光是美的公司的主打产品。格兰仕表示:发表这篇文章是公司新员工的个人行为,不是格兰仕的企业行为。

随后,美的表示已收集相关证据,将在当地法院起诉格兰仕不正当竞争。经过媒体一段时间的曝光,这件事演变成了好几个版本,但最终两家公司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动作。

后来,美的电器宣布将剥离小家电业务,出售给美的集团。格兰仕爆出消息,希望收购美的的小家电业务。并积极致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要求公平交易和阳光交易。同时,格兰仕积极利用媒体的好奇和关注,向美的集团示好。

格兰仕的收购消息一出来,陷入小家电业务婆娑亏损的美的电器就措手不及。一方面,美的宣布不卖小家电。另一方面,其也表示将坚持公平公开交易的原则进行小家电业务的销售,并最终将获得股东大会的批准。

纵观整个过程不难发现,格兰仕在整个事件中扮演主角,媒体充当信使,美女被迫扮演配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事件采访两家公司时,美的集团相关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斗争关闭了双方的沟通渠道,双方的沟通实际上是靠媒体在中间传播话语。

表面上看,这一事件最终实现了两家公司在媒体上的高曝光频率和公众的高关注率,但也是媒体争夺新闻资源、参与新闻战的牺牲品。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经意间就搭上了帮凶和助手,使得事件迅速扩大和恶化。最终我们可以看到,两家公司通过媒体不断互相攻击、互相指责的恶性炒作,最终以“人气上升、口碑下降”收场,上演了现实版的“捡芝麻扔西瓜”。

其实这也是中国家电企业长期存在的一大弊端。企业在寻求品牌与利益的平衡时,往往目光短浅,积极参与损害品牌声誉的恶性竞争,为企业未来发展埋下苦果。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品牌建设都是一个长期的、脚踏实地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掺杂任何沙子。

1第2页接下来:2第8页

关于作者:

第1页

 

竞争手段单一,沉迷于低级战斗

在这次事件中,“为什么美的小家电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被媒体普遍关注。美的集团辩称,这不是美的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整个行业激烈的价格竞争造成的。据了解,早在2000年,国内微波炉厂商海外出口的最低单价还停留在每台35美元的水平,去年微波炉出口的最低单价仅为每台21美元。短短三年,最低出口价格下降了40%。这完全是国内微波炉厂商在海外市场竞争中打价格战,以损害自身利润为代价空造成的恶果。同时,这种行为也将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据了解,在整个小家电领域的竞争中,市场依然混乱,品牌众多,竞争激烈,价格战、口水战等不良手段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一定的发展空,只能采取战略亏损的策略。一开始是以亏损为代价盲目透支企业的发展资源,达到一定市场份额后再强调管理质量和利润。然而,企业的发展长期依赖价格战、概念炒作和口水战,却不自觉地投入产品技术、生产技术、营销和终端推广。

事实上,在这种低水平竞争手段的引导下,企业不仅没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反而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步伐。相反,也遭遇了被市场淘汰的尴尬。这一点在微波炉领域尤为突出。来自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格兰仕、美的、LG、三星等少数几家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在全球5000万台的微波炉市场需求中,以格兰仕、美的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而LG、三星等外资企业也占据了同样的市场份额。但从销售金额来看,LG、三星等外资企业取得的销量远超国内企业。与此同时,一大批以价格为发展优势的微波炉厂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当然,这种行为不仅存在于小家电领域,也存在于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早在几年前,彩电领域就遭遇产业亏损,市场竞争一度处于被动局面。近年来,在空领域,恶性价格战层出不穷。短短三年,空调整厂商从500家下降到96家,利润空也从40%下降到8%左右。

这种低水平的市场竞争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将企业的发展置于绝境。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全球市场一体化和外资企业的竞争和挑战时,国内企业面临的低水平竞争和单一竞争手段带来的劣势更加明显。如果我们总是沉迷于价格战,爱媒体炒作,却不投入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效益,从长远来看,肯定会导致中国家电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集体失语。

发展方向迷茫。未来走向何方

笔者认为,佐治亚和美国之所以长期集中精力炒作一个无意义的事件,足以看出中国家电企业未来发展意识的缺失: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只能停留在无意义事件的炒作上。这不仅是两家公司的悲哀,也是整个家电行业值得深思的事件。

其实早在几年前,TCL、海尔、海信等彩电企业就率先在3C转型,发展触角从单一的彩电拓展到计算机、数字通信等领域,积累了许多失败和成功的经验。今年年初,以长虹、创维为代表的彩电企业纷纷效仿,宣布要融入3C潮流。

3C是家电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吗,3C浪潮背后存在哪些风险和劣势?显然,对于美的和格兰仕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困惑和迷茫。尤其是对于梅格来说,在主营业务取得长足稳定发展后,应该何去何从?是继续在主营业务上加强运营,专业化、精细化、强化,还是进行多元化扩张,寻找多个发展支撑点。

在这方面,美的集团率先尝试。据了解,靠电风扇等小家电发家的美的集团,空,近年来多元化扩张。通过收购华凌、荣事达等项目,初步形成了空调冰箱制冷,平衡小家电、洗衣机、地产、汽车等领域发展的经营思路。

随后,由于小家电市场竞争环境的限制,小家电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在家电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奥克斯也率先退出汽车行业。美的虽然没有退出汽车项目,但还是有一定的承包和控制。仅在空为代表的制冷领域,美的通过在gmcc压缩机项目的运营,积累了一定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上游产业链。

最终,美的电器在发展方向被市场磨砺后,重新确立了以“制冷”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剥离了亏损的小家电业务,希望实现稳健发展。

对于格兰仕来说,在现实的压力下,多元化扩张的任务更加紧迫。目前,中怡康统计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当年的76%下降到目前的37%。与此同时,LG、三星等外资品牌的步伐丝毫没有减弱。

近日,格兰仕率先迈出多元化扩张的历史性一步。据说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中山建成,年产能1500万台空。不可否认,格兰仕选择空市场调整的勇气很大,其进入空市场调整的手段颇具特色,直接采用最大产能参与市场竞争。但从空转让市场整体发展来看,以格力、美的、海尔为代表的三巨头规模均在千万台以上,而海信、长虹、科龙、春兰、志高等也获得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在这样的背景下,格兰仕以规模优势进入空调整市场的压力显然不会太小,未来的发展也难以预料。

我想,当企业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时,我想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沉迷于这场争吵不休的媒体大战。对于我们家电企业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一一解决。但是发展方向一定要明确,否则会在发展中遇到瓶颈和困难。

欢迎与作者讨论您的观点,邮箱:swjian@126.com

1 2页

关于作者:

历时一个多月的“格兰仕收购美的小家电”终于落下帷幕。近日以重组美的小家电为主题的“美的电器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召开。会上,上市公司美的电器向美的集团出售85%股份的议案以99.59%的赞成票获得通过。

这个时候,我觉得事件的两个主角格兰仕和美的,心情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作为一个美女,一方面上市公司剥离小家电的计划终于得到了股东大会的批准和支持,小家电业务终于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思路运作,我也就放心了;另一方面,美的终于可以长期避开不同媒体的跟踪报道,甚至追求对企业发展的牵制和专注。

作为格兰仕,除了失望,还有一点点爱。当初虽然他们通过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媒体等各种渠道表示愿意从美的购买小家电,但并没有接手。从表面上看,格兰仕是在从竹篮里泼水空。其实在这场媒体大战中,格兰仕始终占据着舆论的主动权,这让一向低调的美的集团相当尴尬,甚至措手不及。

目前不讨论格兰仕收购美的小家电业务的真正动机是什么?也没有评价美的电器将小家电业务转让给美的集团是否公平。就事件本身而言,梅格和美国之间的争端是一场正宗的闹剧,但这场闹剧没有最终的赢家,只有两只受伤的鸟。通过这次事件,者再次发现了家电企业长期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国家电企业的健康发展。

市场目光短浅,缺乏战略眼光

在这次事件中,无处不在的媒体和炒作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了解,早在格兰仕收购美的小家电业务时,两家公司就已经打成平手。

一个月前,湖北十堰晚报发布了一篇软文《夏季谨防紫外线家电》。对此,美的公司发言人张国山指出:本文系格兰仕公司发布的采购广告,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紫色的微光微波炉。而紫微光是美的公司的主打产品。格兰仕表示:发表这篇文章是公司新员工的个人行为,不是格兰仕的企业行为。

随后,美的表示已收集相关证据,将在当地法院起诉格兰仕不正当竞争。经过媒体一段时间的曝光,这件事演变成了好几个版本,但最终两家公司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动作。

后来,美的电器宣布将剥离小家电业务,出售给美的集团。格兰仕爆出消息,希望收购美的的小家电业务。并积极致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要求公平交易和阳光交易。同时,格兰仕积极利用媒体的好奇和关注,向美的集团示好。

格兰仕的收购消息一出来,陷入小家电业务婆娑亏损的美的电器就措手不及。一方面,美的宣布不卖小家电。另一方面,其也表示将坚持公平公开交易的原则进行小家电业务的销售,并最终将获得股东大会的批准。

纵观整个过程不难发现,格兰仕在整个事件中扮演主角,媒体充当信使,美女被迫扮演配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事件采访两家公司时,美的集团相关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斗争关闭了双方的沟通渠道,双方的沟通实际上是靠媒体在中间传播话语。

表面上看,这一事件最终实现了两家公司在媒体上的高曝光频率和公众的高关注率,但也是媒体争夺新闻资源、参与新闻战的牺牲品。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经意间就搭上了帮凶和助手,使得事件迅速扩大和恶化。最终我们可以看到,两家公司通过媒体不断互相攻击、互相指责的恶性炒作,最终以“人气上升、口碑下降”收场,上演了现实版的“捡芝麻扔西瓜”。

其实这也是中国家电企业长期存在的一大弊端。企业在寻求品牌与利益的平衡时,往往目光短浅,积极参与损害品牌声誉的恶性竞争,为企业未来发展埋下苦果。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品牌建设都是一个长期的、脚踏实地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掺杂任何沙子。

1第2页接下来:2第8页

关于作者:

第1页

 

竞争手段单一,沉迷于低级战斗

在这次事件中,“为什么美的小家电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被媒体普遍关注。美的集团辩称,这不是美的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整个行业激烈的价格竞争造成的。据了解,早在2000年,国内微波炉厂商海外出口的最低单价还停留在每台35美元的水平,去年微波炉出口的最低单价仅为每台21美元。短短三年,最低出口价格下降了40%。这完全是国内微波炉厂商在海外市场竞争中打价格战,以损害自身利润为代价空造成的恶果。同时,这种行为也将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据了解,在整个小家电领域的竞争中,市场依然混乱,品牌众多,竞争激烈,价格战、口水战等不良手段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一定的发展空,只能采取战略亏损的策略。一开始是以亏损为代价盲目透支企业的发展资源,达到一定市场份额后再强调管理质量和利润。然而,企业的发展长期依赖价格战、概念炒作和口水战,却不自觉地投入产品技术、生产技术、营销和终端推广

事实上,在这种低水平竞争手段的引导下,企业不仅没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反而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步伐。相反,也遭遇了被市场淘汰的尴尬。这一点在微波炉领域尤为突出。来自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格兰仕、美的、LG、三星等少数几家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在全球5000万台的微波炉市场需求中,以格兰仕、美的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而LG、三星等外资企业也占据了同样的市场份额。但从销售金额来看,LG、三星等外资企业取得的销量远超国内企业。与此同时,一大批以价格为发展优势的微波炉厂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当然,这种行为不仅存在于小家电领域,也存在于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早在几年前,彩电领域就遭遇产业亏损,市场竞争一度处于被动局面。近年来,在空领域,恶性价格战层出不穷。短短三年,空调整厂商从500家下降到96家,利润空也从40%下降到8%左右。

这种低水平的市场竞争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将企业的发展置于绝境。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全球市场一体化和外资企业的竞争和挑战时,国内企业面临的低水平竞争和单一竞争手段带来的劣势更加明显。如果我们总是沉迷于价格战,爱媒体炒作,却不投入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效益,从长远来看,肯定会导致中国家电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集体失语。

发展方向迷茫。未来走向何方

笔者认为,佐治亚和美国之所以长期集中精力炒作一个无意义的事件,足以看出中国家电企业未来发展意识的缺失: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只能停留在无意义事件的炒作上。这不仅是两家公司的悲哀,也是整个家电行业值得深思的事件。

其实早在几年前,TCL、海尔、海信等彩电企业就率先在3C转型,发展触角从单一的彩电拓展到计算机、数字通信等领域,积累了许多失败和成功的经验。今年年初,以长虹、创维为代表的彩电企业纷纷效仿,宣布要融入3C潮流。

3C是家电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吗,3C浪潮背后存在哪些风险和劣势?显然,对于美的和格兰仕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困惑和迷茫。尤其是对于梅格来说,在主营业务取得长足稳定发展后,应该何去何从?是继续在主营业务上加强运营,专业化、精细化、强化,还是进行多元化扩张,寻找多个发展支撑点。

在这方面,美的集团率先尝试。据了解,靠电风扇等小家电发家的美的集团,空,近年来多元化扩张。通过收购华凌、荣事达等项目,初步形成了空调冰箱制冷,平衡小家电、洗衣机、地产、汽车等领域发展的经营思路。

随后,由于小家电市场竞争环境的限制,小家电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在家电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奥克斯也率先退出汽车行业。美的虽然没有退出汽车项目,但还是有一定的承包和控制。仅在空为代表的制冷领域,美的通过在gmcc压缩机项目的运营,积累了一定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上游产业链。

最终,美的电器在发展方向被市场磨砺后,重新确立了以“制冷”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剥离了亏损的小家电业务,希望实现稳健发展。

对于格兰仕来说,在现实的压力下,多元化扩张的任务更加紧迫。目前,中怡康统计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当年的76%下降到目前的37%。与此同时,LG、三星等外资品牌的步伐丝毫没有减弱。

近日,格兰仕率先迈出多元化扩张的历史性一步。据说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中山建成,年产能1500万台空。不可否认,格兰仕选择空市场调整的勇气很大,其进入空市场调整的手段颇具特色,直接采用最大产能参与市场竞争。但从空转让市场整体发展来看,以格力、美的、海尔为代表的三巨头规模均在千万台以上,而海信、长虹、科龙、春兰、志高等也获得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在这样的背景下,格兰仕以规模优势进入空调整市场的压力显然不会太小,未来的发展也难以预料。

我想,当企业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时,我想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沉迷于这场争吵不休的媒体大战。对于我们家电企业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一一解决。但是发展方向一定要明确,否则会在发展中遇到瓶颈和困难。

欢迎与作者讨论您的观点,邮箱:swjian@126.com

1 2页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