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神舟六号”事件营销中的“四失”

作者:uid-10056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轰轰烈烈的“神舟六号”飞行事件,也激起了本土品牌的热血,能加入乐趣的人,不能加入乐趣的人。反正有一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所以无论如何,“神舟六号”都要和自己的品牌联系起来,然后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这叫做事件营销。

据了解,2003年“神五”飞的时候,赞助商只有5家,到了“神六”的时候,已经翻倍到13家,比如蒙牛、农夫山泉、FIYTA、中国人寿、科龙、长城润滑油等品牌。其中,产品涉及牛奶、纯净水、润滑剂、手表、家电,甚至运动鞋、保健品、茶叶等。,这也是大家都赶着乘坐“神舟六号”快车的原因。充其量是本土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最坏的情况是盲目跟风。

从“神五”到“神六”,事件营销已经由本土品牌登顶到营销骗子的最高位置。但从两个品牌参与活动营销的效果来看,“牛”终究只是少数,剩下的只是和“神州”一起溜走。然而,许多参与游戏的品牌甚至还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会被“溜”。

特别是,虽然参与神舟六号赛事营销的品牌数量有所增加,但整体感觉甚至不如神舟五号,笔者认为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比如这些参与企业想通过神舟六号达到什么样的市场目的?神舟六号的影响力能和它的品牌、产品有关吗?“神舟六号”事件真的能帮助其品牌腾飞吗?等等。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不妨看看参与品牌的“得”与“失”,或者从他们身上得到答案。

第一,品牌与“神舟六号”的产品关联性没有找到。

很多品牌都有敏锐的眼光,看到了“神舟六号”事件中蕴含的商机,对此我们应该感到高兴。然而,赞助品牌只有13个,但为什么通过“神舟六号”真正赢得人心的品牌却只有几个?主要问题在于相关品牌没有找到与“神舟六号”的关联性。

蒙牛为什么成功?关键在于蒙牛找准品牌核心价值与“神舟六号”事件的关联性。想想看,13亿人中只有十几个宇航员入选。宇航员绝对是中国综合体能最好的人。你想和宇航员一样吗?那就请喝蒙牛的“宇航员奶”。这种关系非常自然连贯,给消费者留下了健康营养的印象。

长城润滑油也发现了这种相关性。该润滑油被中国航天基金会授予“中国航天专用产品”称号。据说神舟六号飞船90%以上的润滑油是长城润滑油。航天专家指出,火箭和航天器在高温、高保真空下的航天飞行,抗辐射和耐化学性对润滑油产品的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长城润滑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开发和生产航空航天润滑产品的国家之一。用中石化润滑油公司负责人的话说:“长城润滑油利用航天优势,推出‘航天科技,品质保证’的品牌战略,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意识到国产润滑油也是高科技、高品质的。”近年来,国内高端润滑油市场几乎完全被国外品牌所主导。在消费者眼里,国外品牌的质量似乎更值得信赖。由于高端市场利润巨大,本土品牌不得不与国外品牌争夺高端润滑剂市场,“高品质”是不可或缺的武器。基于以上几点,长城润滑油通过对中国乃至全球高端市场的运筹帷幄,可以节省可观的“讲解高品质”的广告费用。你的车再好再贵,能超越神舟六号飞船吗?如果再加上一点民族情绪,中国人会用自己的“航天专用油”往这个方向扩散,长城润滑油进攻高端市场的城市乡村应该没问题。

或者,你可以像海尔一样向市场解释,为什么海尔的产品与神舟六号有关?航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仅为冰箱中普通聚氨酯泡沫隔热材料的十二分之一。飞船上使用的隔热材料经过创新改进后将用于冰箱,可以很好地阻止冰箱内外的热量传递,达到冰箱内隔热层厚度减半、省电一半的效果。海尔此生生产的“航天变频冰箱”,也实现了品牌与“神舟六号”的对接。虽然海尔没能成为“神舟六号”的官方指定赞助商,但其“擦边球”对市场也是有效的。

但是品牌赞助的茶叶、运动鞋、保健品等产品呢?与神舟六号有什么直接联系?也许宇航员是人,所以他们必须穿鞋,喝茶,照顾自己。这不是一派胡言吗?幸运的是,那个茶叶品牌也做了一个“搭载神舟六号实验的产品”,未来一定可以来一个转基因茶叶的品牌。

但中国人寿通过100万元赞助,免费为航天员提供高达4亿元的保险保障,并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合伙人”、“中国航天员保险人”等称号,这让我实在无法理解。如果你花更多的钱买中国人寿,你能说神舟六号的成功归来是因为你的“保险”吗?

第二,品牌和“神舟六号”的故事还没有挖掘出来。

事件是“爆炸性”的,对于品牌来说其时效性仍然有限。但是,如果能够通过事件挖掘出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一事件对品牌的影响将是持久的。广告大师也说过,每一个产品都是与生俱来的,都有其戏剧性的内涵。但是在这次“神舟六号”事件的营销中,几乎没有品牌往这个方向努力,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其实从很多成功的品牌中,我们都能讲出与他们品牌相关的经典故事。比如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进行了美国第三次登月计划,56小时后,由于液氧储罐过热导致爆炸,宇航员不得不停止飞往月球。在返回的路上,只有“欧米茄”表可以用来测量返回地球的分和秒。最后,欧米茄帮助阿波罗13号成功到达地球,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因此欧米茄获得了美国宇航局授予的最高荣誉史努比奖。从此,欧米茄依附于泰空的故事变得更加经典和神秘。

还有ZIPPO,在二战战场上为一名士兵挡了一颗子弹,救了这名士兵一命,还可以继续使用。挡住子弹的打火机后来被收藏在ZIPPO品牌博物馆;另一部经典作品是《ZIPPO和鱼的故事》。1960年,一个渔夫在奥尼达湖打了一条重18磅的大鱼。清理内脏时,他在鱼的胃里发现了一个闪亮的ZIPPO打火机。这款ZIPPO不仅外观焕然一新,而且瞬间燃烧,完好无损。再加上ZIPPO在战场上、在风暴中、在沙漠中久经考验的防风功能,ZIPPO成为了很多男人青睐的专属个性,它的故事也被后世流传。

诚然,我们应该为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感到由衷的自豪。这里引用的最后两个案例,并不是希望本土品牌通过神舟六号的事故发大财,而是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期待本土品牌挖掘出神舟六号的经典故事。

事实上,“神舟六号”事件中还有很多“故事点”可以被本土赞助商品牌利用,比如:

我们在神舟六号飞船上看到宇航员费翻筋斗,但这并没有影响飞船的正常飞行。那么能和长城润滑油的优异性能有关吗?

此外,据报纸报道,在考虑赞助商时,欧米茄曾希望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赞助商,其出价比FIYTA高出数倍,甚至利用外交渠道对此进行宣传。但是,出于对民族产业和民族品牌的支持,国家最终选择了FIYTA。那么,“FIYTA胜欧米茄”的故事能否成为FIYTA的经典故事呢?

而那个茶叶品牌,让自己的产品乘着“神舟六号”飞翔,未来能不能通过“神舟六号”编出品牌提升基因、提升品质的故事?

不是本土品牌想不到,只是他们没有花大力气去想!要知道,80年前,茅台就开始流传“世博园故意破局,满酒夺金”的故事。今天,我们的企业不愿意的原因是什么?

第1页

三是“神舟六号”没有有效开展品牌整合营销。

为了保持神舟六号对品牌的长期影响力,有必要探索与神舟六号的故事关联性,并在后续的营销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传播和推广,灌输相关品牌信息,提醒消费者,从而促进品牌销售。这个过程也是通过事件营销让消费者意识到后,利用整合营销将消费者潜移默化转化为忠实客户的过程。

很多赞助“神舟六号”的品牌只在活动本身进行了巨额的广告投入,希望获得“冠名权”,然后通过央视直播与消费者打了一个“脸熟”。我们没有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而是在“事后”和“事后”推出了持续的整合营销计划。在全国各行业各企业都在努力接近神舟六号的运动中,光靠央视几次亮相显然是不够的,显然很容易被淹没。比如当年花1000万赞助神舟五号的农夫山泉,有多少人知道农夫山泉是今年神舟六号为中国航天员打造的唯一饮用水品牌?

所以,蒙牛趁“神五”之际,除了找出关联性,其整合营销传播的到位是其成功的“敲门砖”。“神武”一成功回国,蒙牛就利用直播时间在央视密集投放广告,并与海报、户外媒体、报纸、网络广告等消费者可以接触到的媒体进行合作,让消费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全方位获取“蒙牛资讯”。与此同时,销售渠道也积极跟进,印有“中国宇航员牛奶”标识的产品随即出现在国内各大门店。航空航天人物模型等各种醒目的航空航天宣传标识让蒙牛所有门店看起来都“醒目”。蒙牛的整合传播也被评为“中国广告业十大新闻”之一。

对比当年蒙牛,FIYTA的整合营销运营。作为国内首款太空手表,FIYTA未能抓住赛事的契机进行跟进和宣传,以至于淹没在其他赞助商铺天盖地的广告中。除了央视新闻播出前的倒计时广告,人们几乎忘记了FIYTA作为中国第一块太空手表的荣耀。在产品层面,FIYTA直到2003年底才推出圣诞手表,终于在这份宣传资料上看到了关于赞助“上帝5”的字样。而且,在终端市场,FIYTA只推出了一款价格标签为1980元的仿航天手表——“邢航”民用手表,并没有向高端手表市场进一步迈进,错过了塑造高端手表品牌的市场机会。

遗憾的是,神舟六号回归后,大部分赞助品牌在后续整合营销传播方面做得并不好。与神舟六号相关的广告、产品包装、新闻传播、活动推广少之又少。缺乏沟通和营销措施的拖延,无疑让这些品牌失去了趁热打铁的最佳时机,FIYTA的错误可能会被他们复制。

一个成功的赛事营销,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延续性,只会局限于赛事本身的“昙花一现”,这也是与“神舟六号”挂钩的品牌无法成为“蒙牛二号”的原因之一。

第四,跟随“神舟六号”潮流带来的传播效果递减问题被忽视。

这一次,“神舟六号”飞上天空,打着中国航天产业“合作伙伴”、“赞助商”或“航天员专用或精选产品”的牌子,直接“混在”观看“神舟六号”电视直播的5亿观众的脸上。此外,根据相关方的统计分析,事件营销的传播投资回报率约为传统广告的3倍,可以有效树立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这次“神舟六号”绝对是超重磅事件,可以认为它的传播效益应该是传统广告的数倍。因此,所有参与“神舟六号”活动营销的品牌都认为可以用“神舟六号”来代言自己的品牌,认为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品牌免于挣扎3-5年。而且,根据ACNielsen发布的统计数据,蒙牛利用“神武”一举成名,成为“宇航员专用奶”。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其液态奶销量连续7个月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其他品牌积极参与“神六”事件营销的榜样。

但是抱着这种心态,赞助神舟六号的品牌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赞助神舟六号的品牌增多,神舟六号事件的营销效果会降低。其实原因很简单。正如每个人都记得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一样,每个人也记得赞助“神武”和“神六”的蒙牛品牌。还有多少品牌真正留在了消费者心中?

企业搞事件营销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企业对事件的排他性,换句话说,就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利用耸人听闻的热点新闻话题和事件,给企业品牌带来媒体“免费宣传报道”。比如IBM的“人机大战”和福亚的“老板喝油漆”事件都具有排他性,有利于媒体炒作和传播,稳固在消费者深刻记忆中的地位,进而拉品牌当时福亚公司打算给小猫小狗们刷油漆,以展示产品的健康环保。后来由于动物保护协会的阻拦,老板自己匆忙喝了油漆,在北京全城引起轰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导致订单不断,钱财凶猛。另一方面,在柯受良冒着生命危险“飞黄”之后,如果他再来“飞黄”,或者其他人也跟着“飞黄”,效果就不会那么轰动了;当然,如果是女人,可能就不一样了。

所以,当大家“蜂拥”赞助“神舟六号”时,除了前几个品牌,其他品牌可能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可能的结果就是给自己的品牌贴上“神舟六号”的标签。当“神舟六号”的标签变成“主食”的时候,赞助的钱基本都会打到水漂。

说实话,一些品牌对神舟六号的直接赞助,并没有康佳的“曲线”赞助那么有效。康佳向中国航天员捐赠了包括液晶、等离子电视机等价值近百万元的科技产品,用于未来的日常学习和训练,并与航天员大队组成“科技创新共建单位”。这足够康佳翻炒了。

(编辑或作者的)注释/评论/备注

其实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事件营销运作的关键在于事件与品牌形象、品牌个性、

品牌属性与品牌排他性相一致,从而发挥事件营销的强大传播力和持续市场力。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品牌参与赞助航天产业。要想成为事件营销的赢家,就要在未来的“神舟七号”事件营销中避免上述损失。如果要问神舟六号的营销有没有真正的赢家,笔者目前的回答只有两个:一个是卖广告位的央视,一个是卖冠名权的中国航天基金会。

轰轰烈烈的“神舟六号”飞行事件也激起了本土品牌的热血,能加入乐趣的人,不能加入乐趣的人。反正有一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所以无论如何,“神舟六号”都要和自己的品牌联系起来,然后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这叫做事件营销

据了解,2003年“神五”飞的时候,赞助商只有5家,到了“神六”的时候,已经翻倍到13家,比如蒙牛、农夫山泉、FIYTA、中国人寿、科龙、长城润滑油等品牌。其中,产品涉及牛奶、纯净水、润滑剂、手表家电,甚至运动鞋、保健品、茶叶等。,这也是大家都赶着乘坐“神舟六号”快车的原因。充其量是本土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最坏的情况是盲目跟风。

从“神五”到“神六”,事件营销已经由本土品牌登顶到营销骗子的最高位置。但从两个品牌参与活动营销的效果来看,“牛”终究只是少数,剩下的只是和“神州”一起溜走。然而,许多参与游戏的品牌甚至还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会被“溜”。

特别是,虽然参与神舟六号赛事营销的品牌数量有所增加,但整体感觉甚至不如神舟五号,者认为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比如这些参与企业想通过神舟六号达到什么样的市场目的?神舟六号的影响力能和它的品牌、产品有关吗?“神舟六号”事件真的能帮助其品牌腾飞吗?等等。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不妨看看参与品牌的“得”与“失”,或者从他们身上得到答案。

第一,品牌与“神舟六号”的产品关联性没有找到。

很多品牌都有敏锐的眼光,看到了“神舟六号”事件中蕴含的商机,对此我们应该感到高兴。然而,赞助品牌只有13个,但为什么通过“神舟六号”真正赢得人心的品牌却只有几个?主要问题在于相关品牌没有找到与“神舟六号”的关联性。

蒙牛为什么成功?关键在于蒙牛找准品牌核心价值与“神舟六号”事件的关联性。想想看,13亿人中只有十几个宇航员入选。宇航员绝对是中国综合体能最好的人。你想和宇航员一样吗?那就请喝蒙牛的“宇航员奶”。这种关系非常自然连贯,给消费者留下了健康营养的印象。

长城润滑油也发现了这种相关性。该润滑油被中国航天基金会授予“中国航天专用产品”称号。据说神舟六号飞船90%以上的润滑油是长城润滑油。航天专家指出,火箭和航天器在高温、高保真空下的航天飞行,抗辐射和耐化学性对润滑油产品的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长城润滑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开发和生产航空航天润滑产品的国家之一。用中石化润滑油公司负责人的话说:“长城润滑油利用航天优势,推出‘航天科技,品质保证’的品牌战略,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意识到国产润滑油也是高科技、高品质的。”近年来,国内高端润滑油市场几乎完全被国外品牌所主导。在消费者眼里,国外品牌的质量似乎更值得信赖。由于高端市场利润巨大,本土品牌不得不与国外品牌争夺高端润滑剂市场,“高品质”是不可或缺的武器。基于以上几点,长城润滑油通过对中国乃至全球高端市场的运筹帷幄,可以节省可观的“讲解高品质”的广告费用。你的车再好再贵,能超越神舟六号飞船吗?如果再加上一点民族情绪,中国人会用自己的“航天专用油”往这个方向扩散,长城润滑油进攻高端市场的城市乡村应该没问题。

或者,你可以像海尔一样向市场解释,为什么海尔的产品与神舟六号有关?航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仅为冰箱中普通聚氨酯泡沫隔热材料的十二分之一。飞船上使用的隔热材料经过创新改进后将用于冰箱,可以很好地阻止冰箱内外的热量传递,达到冰箱内隔热层厚度减半、省电一半的效果。海尔此生生产的“航天变频冰箱”,也实现了品牌与“神舟六号”的对接。虽然海尔没能成为“神舟六号”的官方指定赞助商,但其“擦边球”对市场也是有效的。

但是品牌赞助的叶、运动鞋、保健品等产品呢?与神舟六号有什么直接联系?也许宇航员是人,所以他们必须穿鞋,喝茶,照顾自己。这不是一派胡言吗?幸运的是,那个茶叶品牌也做了一个“搭载神舟六号实验的产品”,未来一定可以来一个转基因茶叶的品牌。

但中国人寿通过100万元赞助,免费为航天员提供高达4亿元的保险保障,并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合伙人”、“中国航天员保险人”等称号,这让我实在无法理解。如果你花更多的钱买中国人寿,你能说神舟六号的成功归来是因为你的“保险”吗?

第二,品牌和“神舟六号”的故事还没有挖掘出来。

事件是“爆炸性”的,对于品牌来说其时效性仍然有限。但是,如果能够通过事件挖掘出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一事件对品牌的影响将是持久的。广告大师也说过,每一个产品都是与生俱来的,都有其戏剧性的内涵。但是在这次“神舟六号”事件的营销中,几乎没有品牌往这个方向努力,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其实从很多成功的品牌中,我们都能讲出与他们品牌相关的经典故事。比如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进行了美国第三次登月计划,56小时后,由于液氧储罐过热导致爆炸,宇航员不得不停止飞往月球。在返回的路上,只有“欧米茄”表可以用来测量返回地球的分和秒。最后,欧米茄帮助阿波罗13号成功到达地球,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因此欧米茄获得了美国宇航局授予的最高荣誉史努比奖。从此,欧米茄依附于泰空的故事变得更加经典和神秘。

还有ZIPPO,在二战战场上为一名士兵挡了一颗子弹,救了这名士兵一命,还可以继续使用。挡住子弹的打火机后来被收藏在ZIPPO品牌博物馆;另一部经典作品是《ZIPPO和鱼的故事》。1960年,一个渔夫在奥尼达湖打了一条重18磅的大鱼。清理内脏时,他在鱼的胃里发现了一个闪亮的ZIPPO打火机。这款ZIPPO不仅外观焕然一新,而且瞬间燃烧,完好无损。再加上ZIPPO在战场上、在风暴中、在沙漠中久经考验的防风功能,ZIPPO成为了很多男人青睐的专属个性,它的故事也被后世流传。

诚然,我们应该为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感到由衷的自豪。这里引用的最后两个案例,并不是希望本土品牌通过神舟六号的事故发大财,而是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期待本土品牌挖掘出神舟六号的经典故事。

事实上,“神舟六号”事件中还有很多“故事点”可以被本土赞助商品牌利用,比如:

我们在神舟六号飞船上看到宇航员费翻筋斗,但这并没有影响飞船的正常飞行。那么能和长城润滑油的优异性能有关吗?

此外,据报纸报道,在考虑赞助商时,欧米茄曾希望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赞助商,其出价比FIYTA高出数倍,甚至利用外交渠道对此进行宣传。但是,出于对民族产业和民族品牌的支持,国家最终选择了FIYTA。那么,“FIYTA胜欧米茄”的故事能否成为FIYTA的经典故事呢?

而那个茶叶品牌,让自己的产品乘着“神舟六号”飞翔,未来能不能通过“神舟六号”编出品牌提升基因、提升品质的故事?

不是本土品牌想不到,只是他们没有花大力气去想!要知道,80年前,茅台就开始流传“世博园故意破局,满酒夺金”的故事。今天,我们的企业不愿意的原因是什么?

第1页

三是“神舟六号”没有有效开展品牌整合营销。

为了保持神舟六号对品牌的长期影响力,有必要探索与神舟六号的故事关联性,并在后续的营销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传播和推广,灌输相关品牌信息,提醒消费者,从而促进品牌销售。这个过程也是通过事件营销让消费者意识到后,利用整合营销将消费者潜移默化转化为忠实客户的过程。

很多赞助“神舟六号”的品牌只在活动本身进行了巨额的广告投入,希望获得“冠名权”,然后通过央视直播与消费者打了一个“脸熟”。我们没有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而是在“事后”和“事后”推出了持续的整合营销计划。在全国各行业各企业都在努力接近神舟六号的运动中,光靠央视几次亮相显然是不够的,显然很容易被淹没。比如当年花1000万赞助神舟五号的农夫山泉,有多少人知道农夫山泉是今年神舟六号为中国航天员打造的唯一饮用水品牌?

所以,蒙牛趁“神五”之际,除了找出关联性,其整合营销传播的到位是其成功的“敲门砖”。“神武”一成功回国,蒙牛就利用直播时间在央视密集投放广告,并与海报、户外媒体、报纸、网络广告等消费者可以接触到的媒体进行合作,让消费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全方位获取“蒙牛资讯”。与此同时,销售渠道也积极跟进,印有“中国宇航员牛奶”标识的产品随即出现在国内各大门店。航空航天人物模型等各种醒目的航空航天宣传标识让蒙牛所有门店看起来都“醒目”。蒙牛的整合传播也被评为“中国广告业十大新闻”之一。

对比当年蒙牛,FIYTA的整合营销运营。作为国内首款太空手表,FIYTA未能抓住赛事的契机进行跟进和宣传,以至于淹没在其他赞助商铺天盖地的广告中。除了央视新闻播出前的倒计时广告,人们几乎忘记了FIYTA作为中国第一块太空手表的荣耀。在产品层面,FIYTA直到2003年底才推出圣诞手表,终于在这份宣传资料上看到了关于赞助“上帝5”的字样。而且,在终端市场,FIYTA只推出了一款价格标签为1980元的仿航天手表——“邢航”民用手表,并没有向高端手表市场进一步迈进,错过了塑造高端手表品牌的市场机会。

遗憾的是,神舟六号回归后,大部分赞助品牌在后续整合营销传播方面做得并不好。与神舟六号相关的广告、产品包装、新闻传播、活动推广少之又少。缺乏沟通和营销措施的拖延,无疑让这些品牌失去了趁热打铁的最佳时机,FIYTA的错误可能会被他们复制。

一个成功的赛事营销,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延续性,只会局限于赛事本身的“昙花一现”,这也是与“神舟六号”挂钩的品牌无法成为“蒙牛二号”的原因之一。

第四,跟随“神舟六号”潮流带来的传播效果递减问题被忽视。

这一次,“神舟六号”飞上天空,打着中国航天产业“合作伙伴”、“赞助商”或“航天员专用或精选产品”的牌子,直接“混在”观看“神舟六号”电视直播的5亿观众的脸上。此外,根据相关方的统计分析,事件营销的传播投资回报率约为传统广告的3倍,可以有效树立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这次“神舟六号”绝对是超重磅事件,可以认为它的传播效益应该是传统广告的数倍。因此,所有参与“神舟六号”活动营销的品牌都认为可以用“神舟六号”来代言自己的品牌,认为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品牌免于挣扎3-5年。而且,根据ACNielsen发布的统计数据,蒙牛利用“神武”一举成名,成为“宇航员专用奶”。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其液态奶销量连续7个月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其他品牌积极参与“神六”事件营销的榜样。

但是抱着这种心态,赞助神舟六号的品牌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赞助神舟六号的品牌增多,神舟六号事件的营销效果会降低。其实原因很简单。正如每个人都记得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一样,每个人也记得赞助“神武”和“神六”的蒙牛品牌。还有多少品牌真正留在了消费者心中?

企业搞事件营销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企业对事件的排他性,换句话说,就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利用耸人听闻的热点新闻话题和事件,给企业品牌带来媒体“免费宣传报道”。比如IBM的“人机大战”和福亚的“老板喝油漆”事件都具有排他性,有利于媒体炒作和传播,稳固在消费者深刻记忆中的地位,进而拉品牌当时福亚公司打算给小猫小狗们刷油漆,以展示产品的健康环保。后来由于动物保护协会的阻拦,老板自己匆忙喝了油漆,在北京全城引起轰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导致订单不断,钱财凶猛。另一方面,在柯受良冒着生命危险“飞黄”之后,如果他再来“飞黄”,或者其他人也跟着“飞黄”,效果就不会那么轰动了;当然,如果是女人,可能就不一样了。

所以,当大家“蜂拥”赞助“神舟六号”时,除了前几个品牌,其他品牌可能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可能的结果就是给自己的品牌贴上“神舟六号”的标签。当“神舟六号”的标签变成“主食”的时候,赞助的钱基本都会打到水漂。

说实话,一些品牌对神舟六号的直接赞助,并没有康佳的“曲线”赞助那么有效。康佳向中国航天员捐赠了包括液晶、等离子电视机等价值近百万元的科技产品,用于未来的日常学习和训练,并与航天员大队组成“科技创新共建单位”。这足够康佳翻炒了。

(编辑或作者的)注释/评论/备注

其实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事件营销运作的关键在于事件与品牌形象、品牌个性、

品牌属性与品牌排他性相一致,从而发挥事件营销的强大传播力和持续市场力。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品牌参与赞助航天产业。要想成为事件营销的赢家,就要在未来的“神舟七号”事件营销中避免上述损失。如果要问神舟六号的营销有没有真正的赢家,笔者目前的回答只有两个:一个是卖广告位的央视,一个是卖冠名权的中国航天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