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从“黄老智慧”到中医药国际化

作者:孙玟迪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人民出版社今年9月出版的《黄老智慧》一问世就在北京大卖。几个月后,为了服务读者,不得不重印。记者有幸采访了该书的作者,美籍华人张博士。我们从《黄帝内经》和《老子》的哲学体系中谈到了我国和云南省政府都非常关注的中医药国际化问题。

记者:张院长,您不仅是西医博士,还是西方哲学和法学博士。你精通中医,有扎实的国学基础。你还担任过美国总统办公室的顾问和美国参议院的核心成员;近半个世纪以来,虽然你在美国生活了很长时间,但你被邀请到世界各地讲学。你这次回国,受到了中国科技部“中医药战略研究组”的邀请,学习中西背景。如何看待中医药国际化?

张院长:外国人比中国人更热衷于中医国际化。近年来,医源性和药物性疾病一直困扰着欧美等国家。众所周知,链霉素导致耳聋,氯霉素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西思敏”早在8年前就被很多国家停用,因为对心血管系统有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死亡;万络是美国默克公司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药物,2004年10月被紧急召回,因为它会增加患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这一切等等。,不胜枚举。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热衷于回归自然,利用自然疗法和传统医学来治病。这里有一组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预计未来5-10年全球中草药销售额将达到2000-3000亿美元。正因为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欧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都对中药这个巨大的市场虎视眈眈。

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市场。帝国主义过去瓜分中国的领土,现在却侵占市场。失去市场,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建设中国的市场经济?既然国外的人尝到了针灸的甜头,就想贪得无厌地把整个中药吃掉。以美国的实际情况为例,中医逐渐被美国人认可,各州也立法认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外国人不要我们的中医,好吗!让我们有一个难得的住处。然而,人们已经充分估计到这一点,他们必须与我们战斗。因此,我建议中药企业也要为“中药国际化”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在坚守中国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选择突破口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这一次,我在中国科技部,与“中医药战略研究组”组长钱佳教授、中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等专家讨论此事。

记者:国外如何看待这波“中医药国际化”?

张博士:西方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认为,以中药为基础的天然药物将成为发展中的巨大战略产业空;同时,“中医药国际化”也被视为对华商业战争。既然是战争,就要讲究战略战术。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如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中药处方资源优势、极其丰富的中药材原料优势、廉价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优势、13亿庞大人口的医药市场优势等。,在赚中国人钱的同时,提前设置各种技术壁垒,阻止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并瓜分国际中药市场。目前,他们有以下四种战术:

——从中国进口的廉价中药原料或中间体,到达本国后,经过精细加工或分装成小包装,再加上其他国家的品牌,从而形成国外高附加值的中药或功能性食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赚了钱,还卖回中国赚中国人的钱。

——在中国投资设厂,使用中国配方、中国原料、中国劳动力,还利用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生产低成本、高利润的本土化外国中药;他们采用内外夹击的战术,试图碾压中国民族医药产业。据报道,目前全球前10大医药帝国的巨头们已经直插中国,在那里扎营。国外中药在商战中多次获胜,民族医药也如火如荼。

——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洋中药”争相在中国注册中药专利,获批专利数达1万余件,占国内同类专利的80%以上;与此同时,这些跨国制药集团还在世界各国申请中药专利。中华老祖宗传下来的国药瑰宝,成了西方人的摇钱树。西药99%的知识产权都是他们的,现在中药专利技术大部分都变成了他们的,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国民族医药产业最毒手的举动。

——中国加入WTO,虽然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关税壁垒已经消除,但技术壁垒依然存在,技术的“游戏规则”是别人制定的。例如,欧盟去年出台了《传统医药法》,旨在尽一切可能阻止中国中成药在欧洲市场的竞争。

第1页

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医应该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因此,国内很多人认为要实现上述“三个面向”,首先要实现“中医西医系统”,这是“三个面向”的大前提,应该成为主流趋势。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博士: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1.无论是哪一代人或哪个国家,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药”用来治病的本义都不会改变;在用药过程中,安全、疗效好的药物是科学的、现代的,在任何国家都会流行。这是我对药物“三化”的理解。

2.谈“中医西方体系”是否科学?首先要明确“中医”和“西医”的概念。中药是中成药、中药汤剂、中药饮片和中药材的总称。临床上以中成药为主,以配伍为特色,以“君臣佐使”和“互惠互利”为理论;其科学性在于提取过程中降低了中药复方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疗效。西医一般指植物化学药、化学合成药、生物药和遗传药。这些药物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虽然明确,但对一些局部疾病也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同时也因其毒副作用损害人体其他器官和整体功能,导致药源性疾病甚至死亡。因此,药物的科学性不在于“中国制”或“西方制”,首先体现在安全性上,其次才是疗效。

3.中医在“中医西方体系”之后就不能再叫中医了,可以用下面两个典型案例来说明。

首先是“麻黄汤”和“麻黄素”。《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用杏仁、桂枝、甘草、麻黄,用于发汗、抗病毒、消炎退热,对早期感冒有明显疗效。如因个体差异三日内病情不能好转,则此方不能再用,应改用其他方。因为出汗太多会导致身体虚弱。“麻黄碱”是用植物化学方法从麻黄中提取的单体成分,是典型的西药(原因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相同);其功效:发汗、除水、减肥、兴奋。美国毒贩把它当作减肥药或兴奋剂,所以需要长期服用。没想到麻黄素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毒副作用。在美国有12人死于服用这种药物。因此,美国FDA下令禁止麻黄类药物,并将其告上法庭。但法院判决麻黄素过量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能证明其他麻黄类药物在剂量范围内具有相同的毒副作用。法院最终宣判麻黄无罪,并推翻了FDA的禁令。这就是一直在美国肆虐的“麻黄事件”。其实这是“西医中医体系”造成的灾难,也归咎于中医麻黄。

再比如日本人用植物化学的方法,将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等七味药的活性成分分别提取纯化,再将七味活性成分混合。结果表明,植物化学法提取合成的小柴胡汤疗效不如“君臣佐食”。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西医系统”之后是西医,仅从安全性分析来看,没有任何科学优势。

记者:能否请张医生给云南的中药企业提一些建议?

张医生:云南省的药用资源优势,国内外皆知。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真正的经济优势。这需要“资源+智慧”才能成为财富。

智慧涉及哲学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首先,要认清云南省医药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然后用我们的智慧,也就是方法论,去扭转劣势(缺乏原创的高科技药物)。据说云南省政府提出要像“云烟”一样打造“云药”。“云烟”是传统行业;能够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云医药,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属于高科技产业。因此,他们有不同的“建造”方法。我在北京听中国驻埃及大使吴思科说,云南有一种抗癌新药“三阳雪黛”,在埃及等中东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前几天听了该药研究员陈子久博士的电子演示报告,才意识到“三阳血带”的“造”法与中医不同,因此可以得到埃及卫生部和埃及国家癌症医院的认可。至于“方法论”,老子的《道德经》有很多话要说,所以我建议云南中医药行业的企业家多读一读老子的这部哲学著作,会大有裨益。

欢迎与作者讨论您的观点,邮箱:czj123@gmail.com

人民出版社今年9月出版的《黄老智慧》一问世就在北京大卖。几个月后为了服务读者,不得不重印。记者有幸采访了该书的作者,美籍华人张博士。我们从《黄帝内经》和《老子》的哲学体系中谈到了我国和云南省政府都非常关注的中医药国际化问题。

记者:张院长,您不仅是西医博士,还是西方哲学和法学博士。你精通中医,有扎实的国学基础。你还担任过美国总统办公室的顾问和美国参议院的核心成员;近半个世纪以来,虽然你在美国生活了很长时间,但你被邀请到世界各地讲学。你这次回国,受到了中国科技部“中医药战略研究组”的邀请,学习中西背景。如何看待中医药国际化?

张院长:外国人比中国人更热衷于中医国际化。近年来,医源性和药物性疾病一直困扰着欧美等国家。众所周知,链霉素导致耳聋,氯霉素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西思敏”早在8年前就被很多国家停用,因为对心血管系统有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死亡;万络是美国默克公司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药物,2004年10月被紧急召回,因为它会增加患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这一切等等。,不胜枚举。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热衷于回归自然,利用自然疗法和传统医学来治病。这里有一组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疗疾病,预计未来5-10年全球中草药销售额将达到2000-3000亿美元。正因为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欧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都对中药这个巨大的市场虎视眈眈。

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市场。帝国主义过去瓜分中国的领土,现在却侵占市场。失去市场,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建设中国的市场经济?既然国外的人尝到了针灸的甜头,就想贪得无厌地把整个中药吃掉。以美国的实际情况为例,中医逐渐被美国人认可,各州也立法认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外国人不要我们的中医,好吗!让我们有一个难得的住处。然而,人们已经充分估计到这一点,他们必须与我们战斗。因此,我建议中药企业也要为“中药国际化”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在坚守中国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选择突破口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这一次,我在中国科技部,与“中医药战略研究组”组长钱佳教授、中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等专家讨论此事。

记者:国外如何看待这波“中医药国际化”?

张博士:西方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认为,以中药为基础的天然药物将成为发展中的巨大战略产业空;同时,“中医药国际化”也被视为对华商业战争。既然是战争,就要讲究战略战术。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如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中药处方资源优势、极其丰富的中药材原料优势、廉价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优势、13亿庞大人口的医药市场优势等。,在赚中国人钱的同时,提前设置各种技术壁垒,阻止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并瓜分国际中药市场。目前,他们有以下四种战术:

——从中国进口的廉价中药原料或中间体,到达本国后,经过精细加工或分装成小包装,再加上其他国家的品牌,从而形成国外高附加值的中药或功能性食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赚了钱,还卖回中国赚中国人的钱。

——在中国投资设厂,使用中国配方、中国原料、中国劳动力,还利用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生产低成本、高利润的本土化外国中药;他们采用内外夹击的战术,试图碾压中国民族医药产业。据报道,目前全球前10大医药帝国的巨头们已经直插中国,在那里扎营。国外中药在商战中多次获胜,民族医药也如火如荼。

——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洋中药”争相在中国注册中药专利,获批专利数达1万余件,占国内同类专利的80%以上;与此同时,这些跨国制药集团还在世界各国申请中药专利。中华老祖宗传下来的国药瑰宝,成了西方人的摇钱树。西药99%的知识产权都是他们的,现在中药专利技术大部分都变成了他们的,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国民族医药产业最毒手的举动。

——中国加入WTO,虽然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关税壁垒已经消除,但技术壁垒依然存在,技术的“游戏规则”是别人制定的。例如,欧盟去年出台了《传统医药法》,旨在尽一切可能阻止中国中成药在欧洲市场的竞争。

第1页

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医应该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因此,国内很多人认为要实现上述“三个面向”,首先要实现“中医西医系统”,这是“三个面向”的大前提,应该成为主流趋势。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博士: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1.无论是哪一代人或哪个国家,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药”用来治病的本义都不会改变;在用药过程中,安全、疗效好的药物是科学的、现代的,在任何国家都会流行。这是我对药物“三化”的理解。

2.谈“中医西方体系”是否科学?首先要明确“中医”和“西医”的概念。中药是中成药、中药汤剂、中药饮片和中药材的总称。临上以中成药为主,以配伍为特色,以“君臣佐使”和“互惠互利”为理论;其科学性在于提取过程中降低了中药复方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疗效。西医一般指植物化学药、化学合成药、生物药和遗传药。这些药物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虽然明确,但对一些局部疾病也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同时也因其毒副作用损害人体其他器官和整体功能,导致药源性疾病甚至死亡。因此,药物的科学性不在于“中国制”或“西方制”,首先体现在安全性上,其次才是疗效。

3.中医在“中医西方体系”之后就不能再叫中医了,可以用下面两个典型案例来说明。

首先是“麻黄汤”和“麻黄素”。《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用杏仁、桂枝、甘草、麻黄,用于发汗、抗病毒、消炎退热,对早期感冒有明显疗效。如因个体差异三日内病情不能好转,则此方不能再用,应改用其他方。因为出汗太多会导致身体虚弱。“麻黄碱”是用植物化学方法从麻黄中提取的单体成分,是典型的西药(原因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相同);其功效:发汗、除水、减肥、兴奋。美国毒贩把它当作减肥药或兴奋剂,所以需要长期服用。没想到麻黄素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毒副作用。在美国有12人死于服用这种药物。因此,美国FDA下令禁止麻黄类药物,并将其告上法庭。但法院判决麻黄素过量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能证明其他麻黄类药物在剂量范围内具有相同的毒副作用。法院最终宣判麻黄无罪,并推翻了FDA的禁令。这就是一直在美国肆虐的“麻黄事件”。其实这是“西医中医体系”造成的灾难,也归咎于中医麻黄。

再比如日本人用植物化学的方法,将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等七味药的活性成分分别提取纯化,再将七味活性成分混合。结果表明,植物化学法提取合成的小柴胡汤疗效不如“君臣佐食”。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西医系统”之后是西医,仅从安全性分析来看,没有任何科学优势。

记者:能否请张医生给云南的中药企业提一些建议?

张医生:云南省的药用资源优势,国内外皆知。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真正的经济优势。这需要“资源+智慧”才能成为财富。

智慧涉及哲学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首先,要认清云南省医药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然后用我们的智慧,也就是方法论,去扭转劣势(缺乏原创的高科技药物)。据说云南省政府提出要像“云烟”一样打造“云药”。“云烟”是传统行业;能够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云医药,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属于高科技产业。因此,他们有不同的“建造”方法。我在北京听中国驻埃及大使吴思科说,云南有一种抗癌新药“三阳雪黛”,在埃及等中东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前几天听了该药研究员陈子久博士的电子演示报告,才意识到“三阳血带”的“造”法与中医不同,因此可以得到埃及卫生部和埃及国家癌症医院的认可。至于“方法论”,老子的《道德经》有很多话要说,所以我建议云南中医药行业的企业家多读一读老子的这部哲学著作,会大有裨益。

欢迎与作者讨论您的观点,邮箱:czj123@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