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新京报,升职遗憾

作者:忻继包装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早上在街上,新京报正在促销——一份报纸一元钱,一个“抗菌护手霜”。因为新京报是我最近服务的一个客户,我就停下来观察。买家很多,但并不热情。晚上6点走出办公楼,看到一个新京报的报童在天桥的阶梯旁叫卖——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摞报纸,脚边放着一盒洗手液礼物,很少有人在意。

这么溢价的礼品促销,一个“抗菌护手霜”至少要10元左右,是一份报纸的十倍。晚上怎么买?

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鞋油的故事,是我朋友老贺的一个实际案例。

一批鞋油急需套现,大家都没有处方。老贺灵机一动。他先进了一批便宜的雨伞,然后发起了“高档鞋油试用价五元,买两盒拿一把伞”的促销活动。结果,它以一空的价格卖得很好,赚了很多利润。

与新京报相比,这次促销在价格和促销上是逊色的,但为什么消费者的反馈要积极得多呢?

当时老贺身边的人都不理解,因为之前有很多买一送一或者打折降价的活动,甚至鞋油都是打折一元卖,但是从来没有太大的效果。

先听听老何的解释:价格最低的雨伞在当地有10元的长期稳定零售价,是日常必需品。所以在消费者眼里,雨伞和10元没什么区别。因此,10元的促销套餐销售价格被雨伞抵消,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笔安全的生意。鞋油虽然很难判断质量,但免费,有很大的潜在好处——毕竟是高档鞋油。自然应该像云一样。但是雨伞的批发价只有4元,一盒鞋油的成本是5毛钱。这样的“买二送一”套餐成本只有5元,是5元-100%的稳定利润率。

第二个故事:台历的故事,一天早上路过西直门地铁的时候看到的。为了宣传,某企业免费送台历,路过的人直视对方的手,被云包围。一个女人等了很久才抱怨:“我等了很久,为什么不给我?”被送来的中年人被大家围在地铁出口的一个角落里,护着装着台历的纸箱,还大喊:“能不能让我先转过身去?”还有台历,设计成黑色,上面盖着一个透明塑料袋,不太好。但还没走远,我就听到那人遗憾地说:“对不起,大家,都走了。”

台历的故事表明,即使是微利,如果是免费午餐,消费者也会蜂拥而至。实现这一点是为了满足消费者趋利避害的心理。一家超市早上送咖啡,排队等送的人就像排长队一样,这也是一个例子。

第三个故事:“手机通话”是联通先启动,后动实施的推广。此次推广的成功,首先解决了联通CDMA的推广问题,进而解决了其VIP客户的移动防护的防御问题。

关键还在于“送”字,真的物超所值。无论是为了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还是为了避免手机支付,用户得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钱,几乎没有风险。

价值置换

故事结束后,我们再来说说“置换营销”在礼品/联名促销中的应用,即通过价值置换创造震撼的价值体验和超额的利润回报。具体来说,在这种促销中,价值置换就是让主体产品和促销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实现价值交换,通过促销产品的价值补偿消费者的付出,基本消除消费者的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产生高利润回报。同时,主打产品成为震撼价值体验的来源。

之前的鞋油故事和“手机话费”都是价值置换的经典应用。

第一个故事中,“价值置换”在于“明代卖鞋油,现实卖雨伞”。用户的实际价值体验是花10块钱买一把伞,在不赔钱的情况下,得到两盒高档鞋油。保护伞补偿消费者的付出,使其成为无风险交易,而所谓的高档鞋油则产生效用溢价和震撼的价值体验。赚钱的秘诀在于雨伞的批发价在4元,一盒鞋油的成本在0.5元,而“买二送一”的整体成本在5元,在5元-100%的毛利率中稳定盈利。显然,利润的来源不是“利润=鞋油价格-鞋油成本-雨伞成本(5元=10元-1元-4元)”,而是“利润=雨伞一般售价-雨伞成本-鞋油成本(5元=10元-4元-1元)”,即利润归根结底是卖雨伞赚来的,这就是雨伞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区别。

通过大量类似案例,为实现“震撼的价值体验”和“过度的利润回报”,价值置换在礼品促销应用中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

(1)明确性原则:质量越规范,越容易看到赠送、拿取、组合的促销品的价值和效果越好;

(2)模糊性原则:品质越不规范,价值越难判断,价格变动幅度越大,价值体验越强,更有利于促销计划的高利润定价;

(3)同一性原则:主销产品和促销产品的潜在需求群体越一致,越容易进行价值置换;

(4)普遍性原则:目标人群对日用品等促销品的需求越广,越有利于提高目标人群的参与度和促销的有效性;

(5)成本优势原则:促销策划人在“促销品”的获取上(至少相对于消费者而言)必须具有短期成本优势,并且在主要产品中不存在严重削弱这种优势的成本劣势,从而保证高利润率。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首先,促销产品的质量标准和价值容易判断,可以消除消费者的顾虑,使他们容易判断购买成本,降低他们的购买风险,最终使价值清晰可见。这是推广计划吸引人的基础。消费者厌恶风险,台历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只要没有风险,好处小,吸引力大。但是,一旦有风险,潜在的收益会更大,其吸引力也会受到限制。彩票之所以没有普遍的吸引力,不是因为收益不够大,而是因为风险太大。

其次,清晰可见的价值无法实现巨大的利润和震撼效果,所以主要产品需要模糊,质量和价值交叉的可能性越大,消费者在心理预期空上的想象空间就越大。高档鞋油有几十种,从一种到两百种不等,对消费者支付的成本影响很大。但别忘了,大部分消费者在消除风险威胁后都愿意去想象。

第三,需求的普遍性可以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实现价值认同。这意味着吸引更多的人。一件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它有价值,它的吸引力也会大大降低。

最后,成本优势对于厂商盈利非常重要。获得成本优势的途径有三种:一是通过大规模、团购获得低价;二是促销品是边际成本小的自产产品;三是保证促销产品提供者利润以外的利益,如品牌推广、扩大知名度、增加尝试人数、推广其他商品等。其中,大规模团购是最常见的方式,容易造成采购成本和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差异,但这种方式能提供的价值是三种方式中最有限的,也是最容易被对手模仿的。

鞋油的故事里,雨伞批发和零售的区别是团购的结果,成为高利润的来源。联通和中国移动“买手机送话费”,这是自身产品成本优势的有力体现。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一旦建好网络,电话费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电话费就是钱。新京报联合促销虽然没有价值置换,但其成本优势是一样的,即满足了促销产品厂商利润之外的其他利益。

此外,成本优势可以缓解价值置换中的一些问题,如主要产品的模糊性,但解决的程度取决于成本优势的大小和主要产品的价格空。

为什么移动运营商可以“买手机送话费”“省话费送手机”?这是谈论替代营销时经常被问到的问题。这时,符合清晰原则的“话费单”还没有成为主打产品?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成本优势:一方面,电话费的天然成本优势如此之强,接近于零,即使将电话费作为主要销售产品,仍然可以实现价值置换;另一方面,通过大规模定制,手机的获取成本不仅没有劣势,而且与推广竞争对手(手机经销商)相比,仍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了成本优势。

综上所述,价值置换的过程就是先利用促销品的价值解决消费者的风险问题,再利用主力产品实现增值体验,形成震撼人心的促销效果,通过促销品的成本优势实现超额利润。

第1页

 

反思与反思

自称“把宣传进行到底”,把自己定位为“时政新主流媒体”的新京报,定位独特、精准。被《新周刊》授予2005年度报纸奖后,于12月16日在“2005中国传媒产业年会”上获得“2005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报刊媒体”的荣誉。

然而,遗憾的是,新京报的推广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产品质量也不错,却未能创造出震撼的效果。回望过去,新京报也进行了多次促销,包括茶(福建园的茶)、方便面(来自古武道场)、书籍(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视听产品(新东方英语视听,一套VCD+光盘+补充读物)等。礼品市场的价格最少35元,最多几十元。虽然反应积极,但并没有达到休克和感觉的效果。但仍有其他报纸跟进,比如最近《21世纪经济报道》上的果汁递送。这也说明媒体有帮助别人宣传的经验,媒体营销也是他们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进一步验证价值置换理论的普适性,我在新京报的推广现场走访了一些路人,也在MSN上询问了一些朋友,得到了很多肯定的回答:“当然买,因为报纸真的很好”、“送的正是我想要的”、“我在看,还不如有个推广”;负面的有不少:“因为是在公司订的,所以不想买”、“不想送不同品牌的化妆品和洗护用品,所以敢用”、“一元的报纸给几元的东西,让人放心不下”、“方便面会过时还是劣质产品”、“我还是喜欢看晚报”等等。有一些朋友根本不知道这次促销。

观点虽多,但基本印证了价值置换的有效性。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首先,促销项目缺乏清晰度。

化妆品和洗涤用品都是差价很大的产品。消费者规避风险的心理防御,使得他们总是以市场上尽可能低的质量和价格来评估自己的价值。显然,劣质化妆品和洗涤用品成为参照系。尤其是化妆品,质量难以区分,使用风险大于潜在利润。推广效果可见一斑。书籍、音像制品、方便面相对好一些。

二是主要产品缺乏模糊性。

报纸定价的标准化无法提供震撼的增值体验。新京报一份一元,是这个推广组合无法突破的价值上限,也限制了空之间的利润。此外,主要销售产品价格的标准化也将促销产品的价值限制在空。消费者会对新京报促销的动机和目的产生怀疑,进而加深对促销产品的怀疑。

第三,身份不够。

新京报被定位为“时政新主流媒体”。正如其总经理韩所言,其目标是“坚持高端,吸引中端,团结低端”,成为北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主流人士的第一份、必备的报纸。显然,《新京报》不是一份大众化、市民化的报纸,它的读者是具有一定文化造诣和社会地位的主流群体。

对于这样的人群,有多少人认可方便面是油炸高磷垃圾食品(虽然古武道场号称免油炸),有多少孩子正处于学习新东方英语的阶段?但是《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针对性很强。不知道现在的销量应该会更好吧?我也不能妄下结论。只是《新京报》在宣传项目的选择上需要更有针对性,更注重与目标群体的统一。

我曾经问过那些回答“单位订了”“礼物不是我需要的”的朋友:“花一元钱买礼物值得吗?”很少有回答非常坚定,说根本不考虑。他们大多说:“我有心脏病,但我不需要。堆积起来还是个麻烦。”显然,新京报的推广并非无效,但并没有突破量变,实现震荡效应的质变。

所以,这三点加在一起,大致就是新京报的推广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

1.愿意扮演配角

既然报纸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产品,就不要做主要的销售产品,做一个促销产品。选择其他标识性和模糊性较强的产品作为主要产品,让这些厂商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新京报一元的价格确实限制了利润空,阻碍了高利润的实现。

比如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京报》随便找一家,“买一瓶高端啤酒,送一份新京报”,就能创造出震撼的价值体验。如果新京报给啤酒厂商5毛钱,厂商就能创造一元钱的价值感。但是,超额利润无法体现。为什么呢?因为新京报一元价值的上限并不能提升整个推广方案的整体报价,高档啤酒的有限模糊性也是一个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寻找同样低价(最好低于一元)的主力产品。而且,主要产品的价格越低,越容易实现超额利润率。比如牙刷,就是很好的主打产品。质量不好判断,价格区间大(好一点的十元,甚至更贵)。选择价格在一元左右的所谓高档牙刷,可以在价格置换下创造震撼的价值体验和过度的利润回报。

(2)舍入到零。会给一份报纸发一个月、一个季度、六个月、一年甚至几年。这样,主要产品的选择范围就会很广。促销品累计总价越大,可操作利润空越大。比如可以和单价较高的主要模糊产品巧克力和鲜花合作,购买巧克力,送报纸一个月。

当然,不一定非要成为别人产品的配角。除了报纸本身,新京报还有其他自产产品吗?当然还有——广告、软文资源等。不就是符合主产品清晰的原则吗?发多少广告,发多少软文,发多少报纸,也是很好的宣传组合。这样两种产品就可以相辅相成,一举两得。

2.创造更大的成本优势

事实上,新京报的联合推广有着天然的成本优势。依托自身品牌实力、分销网络等资源,对促销产品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特别是对于新产品的推广,厂家利用免费送货和快速送货的优势。因此,免费获得促销品甚至收钱的方式造成零成本或负成本。

至于一些特殊的促销品,新京报也可以通过团购实现成本优势。

此外,新京报在广告、软文(针对客户)等产品上有如此大的成本优势,还可以作为宣传项目,比如订多少报纸,发多少广告或软文,以弥补主要产品模糊性的不足。

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大清早了,窗外一片寂静,灯光下只有几颗星星。明天,将是圣诞节。早上出门,新京报又在宣传,每家报纸都发一个苹果...

早上在街上新京报正在促销——一份报纸一元钱,一个“抗菌护手霜”。因为新京报是我最近服务的一个客户,我就停下来观察。买家很多,但并不热情。晚上6点走出办公楼,看到一个新京报的报童在天桥的阶梯旁叫卖——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摞报纸,脚边放着一盒洗手液礼物,很少有人在意。

这么溢价的礼品促销,一个“抗菌护手霜”至少要10元左右,是一份报纸的十倍。晚上怎么买?

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鞋油的故事,是我朋友老贺的一个实际案例。

一批鞋油急需套现,大家都没有处方。老贺灵机一动。他先进了一批便宜的雨伞,然后发起了“高档鞋油试用价五元,买两盒拿一把伞”的促销活动。结果,它以一空的价格卖得很好,赚了很多利润。

与新京报相比,这次促销在价格和促销上是逊色的,但为什么消费者的反馈要积极得多呢?

当时老贺身边的人都不理解,因为之前有很多买一送一或者打折降价的活动,甚至鞋油都是打折一元卖,但是从来没有太大的效果。

先听听老何的解释:价格最低的雨伞在当地有10元的长期稳定零售价,是日常必需品。所以在消费者眼里,雨伞和10元没什么区别。因此,10元的促销套餐销售价格被雨伞抵消,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安全的生意。鞋油虽然很难判断质量,但免费,有很大的潜在好处——毕竟是高档鞋油。自然应该像云一样。但是雨伞的批发价只有4元,一盒鞋油的成本是5毛钱。这样的“买二送一”套餐成本只有5元,是5元-100%的稳定利润率。

第二个故事:台历的故事,一天早上路过西直门地铁的时候看到的。为了宣传,某企业免费送台历,路过的人直视对方的手,被云包围。一个女人等了很久才抱怨:“我等了很久,为什么不给我?”被送来的中年人被大家围在地铁出口的一个角落里,护着装着台历的纸箱,还大喊:“能不能让我先转过身去?”还有台历,设计成黑色,上面盖着一个透明塑料袋,不太好。但还没走远,我就听到那人遗憾地说:“对不起,大家,都走了。”

台历的故事表明,即使是微利,如果是免费午餐,消费者也会蜂拥而至。实现这一点是为了满足消费者趋利避害的心理。一家超市早上送咖啡,排队等送的人就像排长队一样,这也是一个例子。

第三个故事:“手机通话”是联通先启动,后动实施的推广。此次推广的成功,首先解决了联通CDMA的推广问题,进而解决了其VIP客户的移动防护的防御问题。

关键还在于“送”字,真的物超所值。无论是为了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还是为了避免手机支付,用户得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钱,几乎没有风险。

价值置换

故事结束后,我们再来说说“置换营销”在礼品/联名促销中的应用,即通过价值置换创造震撼的价值体验和超额的利润回报。具体来说,在这种促销中,价值置换就是让主体产品和促销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实现价值交换,通过促销产品的价值补偿消费者的付出,基本消除消费者的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产生高利润回报。同时,主打产品成为震撼价值体验的来源。

之前的鞋油故事和“手机话费”都是价值置换的经典应用。

第一个故事中,“价值置换”在于“明代卖鞋油,现实卖雨伞”。用户的实际价值体验是花10块钱买一把伞,在不赔钱的情况下,得到两盒高档鞋油。保护伞补偿消费者的付出,使其成为无风险交易,而所谓的高档鞋油则产生效用溢价和震撼的价值体验。赚钱的秘诀在于雨伞的批发价在4元,一盒鞋油的成本在0.5元,而“买二送一”的整体成本在5元,在5元-100%的毛利率中稳定盈利。显然,利润的来源不是“利润=鞋油价格-鞋油成本-雨伞成本(5元=10元-1元-4元)”,而是“利润=雨伞一般售价-雨伞成本-鞋油成本(5元=10元-4元-1元)”,即利润归根结底是卖雨伞赚来的,这就是雨伞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区别。

通过大量类似案例,为实现“震撼的价值体验”和“过度的利润回报”,价值置换在礼品促销应用中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

(1)明确性原则:质量越规范,越容易看到赠送、拿取、组合的促销品的价值和效果越好;

(2)模糊性原则:品质越不规范,价值越难判断,价格变动幅度越大,价值体验越强,更有利于促销计划的高利润定价;

(3)同一性原则:主销产品和促销产品的潜在需求群体越一致,越容易进行价值置换;

(4)普遍性原则:目标人群对日用品等促销品的需求越广,越有利于提高目标人群的参与度和促销的有效性;

(5)成本优势原则:促销策划人在“促销品”的获取上(至少相对于消费者而言)必须具有短期成本优势,并且在主要产品中不存在严重削弱这种优势的成本劣势,从而保证高利润率。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首先,促销产品的质量标准和价值容易判断,可以消除消费者的顾虑,使他们容易判断购买成本,降低他们的购买风险,最终使价值清晰可见。这是推广计划吸引人的基础。消费者厌恶风险,台历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只要没有风险,好处小,吸引力大。但是,一旦有风险,潜在的收益会更大,其吸引力也会受到限制。彩票之所以没有普遍的吸引力,不是因为收益不够大,而是因为风险太大。

其次,清晰可见的价值无法实现巨大的利润和震撼效果,所以主要产品需要模糊,质量和价值交叉的可能性越大,消费者在心理预期空上的想象空间就越大。高档鞋油有几十种,从一种到两百种不等,对消费者支付的成本影响很大。但别忘了,大部分消费者在消除风险威胁后都愿意去想象。

第三,需求的普遍性可以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实现价值认同。这意味着吸引更多的人。一件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它有价值,它的吸引力也会大大降低。

最后,成本优势对于厂商盈利非常重要。获得成本优势的途径有三种:一是通过大规模、团购获得低价;二是促销品是边际成本小的自产产品;三是保证促销产品提供者利润以外的利益,如品牌推广、扩大知名度、增加尝试人数、推广其他商品等。其中,大规模团购是最常见的方式,容易造成采购成本和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差异,但这种方式能提供的价值是三种方式中最有限的,也是最容易被对手模仿的。

鞋油的故事里,雨伞批发和零售的区别是团购的结果,成为高利润的来源。联通和中国移动“买手机送话费”,这是自身产品成本优势的有力体现。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一旦建好网络,电话费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电话费就是钱。新京报联合促销虽然没有价值置换,但其成本优势是一样的,即满足了促销产品厂商利润之外的其他利益。

此外,成本优势可以缓解价值置换中的一些问题,如主要产品的模糊性,但解决的程度取决于成本优势的大小和主要产品的价格空。

为什么移动运营商可以“买手机送话费”“省话费送手机”?这是谈论替代营销时经常被问到的问题。这时,符合清晰原则的“话费单”还没有成为主打产品?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成本优势:一方面,电话费的天然成本优势如此之强,接近于零,即使将电话费作为主要销售产品,仍然可以实现价值置换;另一方面,通过大规模定制,手机的获取成本不仅没有劣势,而且与推广竞争对手(手机经销商)相比,仍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了成本优势。

综上所述,价值置换的过程就是先利用促销品的价值解决消费者的风险问题,再利用主力产品实现增值体验,形成震撼人心的促销效果,通过促销品的成本优势实现超额利润。

第1页

 

反思与反思

自称“把宣传进行到底”,把自己定位为“时政新主流媒体”的新京报,定位独特、精准。被《新周刊》授予2005年度报纸奖后,于12月16日在“2005中国传媒产业年会”上获得“2005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报刊媒体”的荣誉。

然而,遗憾的是,新京报的推广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产品质量也不错,却未能创造出震撼的效果。回望过去,新京报也进行了多次促销,包括(福建园的茶)、方便面(来自古武道场)、书籍(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视听产品(新东方英语视听,一套VCD+光盘+补充读物)等。礼品市场的价格最少35元,最多几十元。虽然反应积极,但并没有达到休克和感觉的效果。但仍有其他报纸跟进,比如最近《21世纪经济报道》上的果汁递送。这也说明媒体有帮助别人宣传的经验,媒体营销也是他们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进一步验证价值置换理论的普适性,我在新京报的推广现场走访了一些路人,也在MSN上询问了一些朋友,得到了很多肯定的回答:“当然买,因为报纸真的很好”、“送的正是我想要的”、“我在看,还不如有个推广”;负面的有不少:“因为是在公司订的,所以不想买”、“不想送不同品牌的化妆品和洗护用品,所以敢用”、“一元的报纸给几元的东西,让人放心不下”、“方便面会过时还是劣质产品”、“我还是喜欢看晚报”等等。有一些朋友根本不知道这次促销。

观点虽多,但基本印证了价值置换的有效性。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首先,促销项目缺乏清晰度。

化妆品和洗涤用品都是差价很大的产品。消费者规避风险的心理防御,使得他们总是以市场上尽可能低的质量和价格来评估自己的价值。显然,劣质化妆品和洗涤用品成为参照系。尤其是化妆品,质量难以区分,使用风险大于潜在利润。推广效果可见一斑。书籍、音像制品、方便面相对好一些。

二是主要产品缺乏模糊性。

报纸定价的标准化无法提供震撼的增值体验。新京报一份一元,是这个推广组合无法突破的价值上限,也限制了空之间的利润。此外,主要销售产品价格的标准化也将促销产品的价值限制在空。消费者会对新京报促销的动机和目的产生怀疑,进而加深对促销产品的怀疑。

第三,身份不够。

新京报被定位为“时政新主流媒体”。正如其总经理韩所言,其目标是“坚持高端,吸引中端,团结低端”,成为北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主流人士的第一份、必备的报纸。显然,《新京报》不是一份大众化、市民化的报纸,它的读者是具有一定文化造诣和社会地位的主流群体。

对于这样的人群,有多少人认可方便面是油炸高磷垃圾食品(虽然古武道场号称免油炸),有多少孩子正处于学习新东方英语的阶段?但是《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针对性很强。不知道现在的销量应该会更好吧?我也不能妄下结论。只是《新京报》在宣传项目的选择上需要更有针对性,更注重与目标群体的统一。

我曾经问过那些回答“单位订了”“礼物不是我需要的”的朋友:“花一元钱买礼物值得吗?”很少有回答非常坚定,说根本不考虑。他们大多说:“我有心脏病,但我不需要。堆积起来还是个麻烦。”显然,新京报的推广并非无效,但并没有突破量变,实现震荡效应的质变。

所以,这三点加在一起,大致就是新京报的推广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

1.愿意扮演配角

既然报纸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产品,就不要做主要的销售产品,做一个促销产品。选择其他标识性和模糊性较强的产品作为主要产品,让这些厂商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新京报一元的价格确实限制了利润空,阻碍了高利润的实现。

比如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京报》随便找一家,“买一瓶高端啤酒,送一份新京报”,就能创造出震撼的价值体验。如果新京报给啤酒厂商5毛钱,厂商就能创造一元钱的价值感。但是,超额利润无法体现。为什么呢?因为新京报一元价值的上限并不能提升整个推广方案的整体报价,高档啤酒的有限模糊性也是一个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寻找同样低价(最好低于一元)的主力产品。而且,主要产品的价格越低,越容易实现超额利润率。比如牙刷,就是很好的主打产品。质量不好判断,价格区间大(好一点的十元,甚至更贵)。选择价格在一元左右的所谓高档牙刷,可以在价格置换下创造震撼的价值体验和过度的利润回报。

(2)舍入到零。会给一份报纸发一个月、一个季度、六个月、一年甚至几年。这样,主要产品的选择范围就会很广。促销品累计总价越大,可操作利润空越大。比如可以和单价较高的主要模糊产品巧克力和鲜花合作,购买巧克力,送报纸一个月。

当然,不一定非要成为别人产品的配角。除了报纸本身,新京报还有其他自产产品吗?当然还有——广告、软文资源等。不就是符合主产品清晰的原则吗?发多少广告,发多少软文,发多少报纸,也是很好的宣传组合。这样两种产品就可以相辅相成,一举两得。

2.创造更大的成本优势

事实上,新京报的联合推广有着天然的成本优势。依托自身品牌实力、分销网络等资源,对促销产品供应商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特别是对于新产品的推广,厂家利用免费送货和快速送货的优势。因此,免费获得促销品甚至收钱的方式造成零成本或负成本。

至于一些特殊的促销品,新京报也可以通过团购实现成本优势。

此外,新京报在广告、软文(针对客户)等产品上有如此大的成本优势,还可以作为宣传项目,比如订多少报纸,发多少广告或软文,以弥补主要产品模糊性的不足。

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大清早了,窗外一片寂静,光下只有几颗星星。明天,将是圣诞节。早上出门,新京报又在宣传,每家报纸都发一个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