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谁在领导中国白酒市场?

作者:阿斯顿发出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对于中国白酒企业来说,无论利口酒是盛是衰,中国春秋利口酒的综合表现都可以判断企业的现状和趋势。比如连续五年以上在糖酒会上表现突出、规范、可持续的白酒公司,往往在中国白酒生产企业年度排名中跻身百强名酒,如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汾酒、古井贡酒连续五年以上利税前十。而那些偶尔在糖酒会上炒作几次的,大多是过河拆桥。随着名酒在消费市场的集中度逐年提高,未来利口酒将突出上述特点。2006年的春秋利口酒就证明了这一点。从中国白酒市场15年的发展来看,上述观点将得到更令人信服的验证。

一. 1991-1993年

少年发展阶段:初级竞赛阶段;

特点:对市场好奇;

国家对国有糖酒公司垄断白酒流通市场的解决,为白酒企业的营销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实施时间。“三部一委”提出的优质、低档、多品种、“四个转变”的发展方向,不仅仅是从高档到低档的转变,更是从蒸馏酒到发酵酒、从粮食酒到果酒、从普通酒到优质酒的转变。其实是现代白酒基本理念的启示。对于那些发酵酿造有限的白酒企业,引入大量基酒勾兑是顺理成章的。尽管如此,现阶段白酒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仍然供不应求。这个时候,白酒公司就像刚刚开始发展的青少年。他们对同性(同龄人)充满了纯粹的玩伴友谊。他们交朋友,学习,对异性(市场)感兴趣,却不敢大胆接近和抛绣球。因为这个时代的男女(企业和市场)并不像现在这样早熟和开放,在父母安排放松之后,对市场的追求还处于懵懂阶段,不仅不适合,还不知所措。他们只在了解知名同行的基础上了解自己,所以强大的市场自然被传统的老八大名酒占据。1991年和1992年十大利税白酒企业排名足以证明这一点。

1991年,十大名酒企业中,有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茅台、泸州老窖、西峰、洋河八大名酒,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十。

1992年:八大名酒占据七席,分别是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洋河、茅台、西峰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排名第一、二、三、四、六、七、八位。

然而,1993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八大名酒降为五席,分别是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茅台、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十。

从过去三年十大企业的变化不难看出:

(1)1999-1992年,八大名酒占据绝对优势,市场竞争没有创新迹象,属于绝对的青少年学习阶段;

(2)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三年的稳定排名说明绝对名酒仍占据核心优势,但1993年西凤等人退出前十,兰陵等二流名酒的进入,早已说明市场创新阶段的到来。春天草已经发芽,白酒市场迎来了第一个春天。

第二,1994-1996年

青少年发情期:无序竞争阶段;

特点:追求名利的野心不断膨胀,胆商机会主义盛行;

1994年,五粮液完成战略调整,上半年,其100%的增长速度给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五粮液的快速发展来看,很多二流名酒坚信白酒市场的丰收季已经到来。现阶段的白酒市场,就像一个处于发情期的少年,完全抛弃了父母的安排,用他简单的求爱方式,用“我爱你”的呐喊攻击市场。方法很简单:电视广告。在这个阶段,消费者(市场)也是一个深情而单纯的女孩,被一种大胆而新鲜的情感传递所搅动,投入了一个大胆的伙伴的怀抱。

1994年11月的一天,山东省鱼台县一家酿酒企业带着一颗小鹿心走进中央电视台北京媒体中心,花了3079万元一举拿下央视第一个黄金广告时间。第二年,“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的高远广告,为孔府宴炸了一片天地。1995年,从未超过1000万元的孔府宴年销售额达到前所未有的10亿元,利税近4亿元,位居中国白酒前三,改变了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在销量上的垄断秩序。

一年后,在第二届王者称号竞标会上,山东秦池以6666万元的价格获得了黄金广告时间称号,于是“王者称号”的概念被空炒作。1996年,秦池实现销售额9.5亿元,利税2.2亿元,比中标前增长了5倍、6倍。秦驰老板充满自豪:“每天开一辆桑塔纳,赚一辆奥迪。”1996年底,很多企业聚集在Media,收集情报,到处扔烟雾弹。然而,当盒子被打开时,在场的每个人都震惊了。连当时的央视广告总监都惊呼:“酒疯子疯了!”当时秦池给出的确切价格为32121.18万元。有人问:“秦池的数量是怎么算出来的?”广告负责人回复:“这是我的手机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阶段,大量广告“名酒”一夜成名。但是,广告名酒并没有完全颠覆十大利税的核心结构和布局。

1994年,五粮液从第二跃升至第一,十大名酒,即五粮液、汾酒、顾靖、洋河、泸州老窖、茅台,仍有六席,其中前五席,后五席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八。

1995年,虽然孔府宴进入前十,但老八大名酒仍占6席。更有意思的是,在1996年炒王最激烈的时候,传统名酒前十企业占了8席,分别是五粮液、全兴、漳州、顾靖、茅台、白酒、剑南春、洋河,依次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洋河

所以不难得出结论:

(1)广告的觉醒只是单一的制胜创新;是白酒无序竞争阶段大胆投机者取胜的阶段性产物。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市场需求的真谛:真正的名牌是消费者永恒的需求。然而,影响老名酒企业麻木神经的,却是广告营销的觉醒和奇迹推广。名酒也需要时间跟时代走,面对市场,整合资源,协调营销。只有这样,名牌才能强大,只有强大的品牌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东久、西凤等老名酒麻木,姗姗来迟,导致长期淡出前十。1996年,十大企业名宴席位的增加,说明名酒整合营销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剑南春作为八大新名酒之一,是在1996年一举进入前十,并逐年进步。现已进入名酒第一梯队,俗称“毛吴健”。

近三年排名前十的变化足以提醒白酒企业,有目标的坚持才能带来长久的成功,忘记自我定位和非理性的疯狂只能带来暂时辉煌后的毁灭。但是,传统名酒企业还是要感谢孔府宴和秦池,因为他们毕竟开创了中国的“王者”——有时候营销创新也需要先烈!

第1页

三.1997-1998

后青春期:吸取教训和反思的阶段。

特点:广告酒承受沉重打击,名酒优势更加明显,文化营销异军突起。

1997年,秦池的销售额虽然勉强进入前十,但利税却不在前十之列,利润只能保住广告费3.2亿元。孔府宴早在1996年就已经退出利税十强企业。纯广告营销的有效成本明显大幅提升,单一广告推广创造销售奇迹的神话被打破。白酒企业开始审视广告营销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科学投入和有效产出开始成为新的阶层,文化营销开始崭露头角,十大企业结构排名明显。

1997年,前五名仍然被传统名酒占据,其次是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全兴酒和剑南春酒。湖南湘泉酒厂,打着“酒文化领袖”的旗号,利税排名前十,排名第六,安微金种子、高鲁佳酒业也进入前十。另一大亮点是江苏高沟酒厂推出的彩盒包装“金世元”酒,在江苏市场推出后立即受到消费者青睐,1997年销量突破1.2亿。1997年,秦池的负面教训和湘酒桂、江苏文化营销的成功,让迷茫的白酒市场耳目一新。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一些未能及时调整的传统名酒陷入低谷,如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八大名酒之一的西峰、洋河等,都在1998年消失在中国十大利税白酒企业之列。

所有这些都表明,质量整合和有效营销的时代已经到来。

什么是质量整合的有效营销?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成本最低,速度最快,发展轨迹最稳定,推广管理最简单,市场回报最高。因此,第二次白酒革命即将到来,这是一次基于强势名牌的战略创新。

四.1999-2002

成熟创新期:完全竞争阶段;

特点:名牌白酒企业整合营销力的竞争;

1994年以来,五粮液稳居首位,为五粮液新一轮战略创新奠定了无与伦比的综合基础。

领先五粮液:核心产品五粮液成功提价,树立了第一品牌威望。通过中低价产品的开发,从1999年开始确立了可持续酒老板的地位。

1997年,五粮液将部分实力转移到中低价位产品的竞争领域,如建庄系列酒,最低批发价2.8元/瓶,在国内大部分市场表现良好。1997年全国销量为9万吨,占五粮液酒厂总销量的75%以上。

另一方面,我们开始试验“买断式经营”和“代工式”营销模式的有效性:早在1994年,五粮液就将五粮春系列产品交给福建省邵武糖酒副食品公司托管经营(全国经销)。经过四年的市场试验,1998年五粮春销量达到8580吨。实践是检验真理最有效的标准。1998年下半年,五粮液全面推出买断式经营和代工营销模式。于是金六福和浏阳河成功出现在五粮液的家庭。从2001年到2002年,这两个品牌的年总销量几乎占到五粮液总销量的五分之一。随着金六福和浏阳河的快速发展,迷茫的中国白酒企业也大力推进“买断”和“贴牌”营销,但没有一个品牌能超越五粮液的金六福和浏阳河(年销量),因为跟进创新者的营销行为没有风险,但也没有新意。更何况五粮液就是五粮液,买断和贴牌只是营销手段,同样的手段未必适合所有企业。近几年的核心话题是买断运营和代工营销模式从兴盛到混乱的发展历史,也是伴随买断品牌和代工模式的终端营销革命的发展历史,从1999年最初的终端胜利逐渐演变到终端大战,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有人开始判断终端是否永远有用。

第2页

动词 (verb的缩写)2003-2006

无混淆阶段:垄断营销阶段;

特点:在单位时间和空范围内,只有经济指标排名前三的品牌才会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目标市场范围越小,第二名和第三名之间的生存发展空就越小,第一名往往占据绝对垄断地位。市场范围越大,第一、第二、第三名的生存空越有规律,越大。比如毛吴健(一、二、三)是全国绝对强势品牌,不仅三大品牌排名相对稳定,而且销量和利税连续几年在全国同行业中持续占据一、二、三位。但中国本土强势品牌众多,成为本土市场第一强手,部分本土品牌可占同档次竞争品牌总产能的80%,如江西省赣州市本土强势品牌张公望、青岛琅琊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葡萄酒等。如果这些市场的第三品牌不考虑可行的销量,投入大,是得不到销售效益的。虽然强势本土品牌由于终端竞争加剧,在成本和资源上有诸多优势,但要将整体消费趋势改变为传统名酒更集中在全国,尤其是高档名酒的现实越来越不可能,近年来十大利税的构成更是不争的事实。

1999年(从第1名到第10名):

五粮液、茅台、全兴、剑南春、泸州老窖有限公司、香泉、顾靖、种子、沱牌、兰陵,传统名酒占据六席。另外四个席位是上市公司。

2000年: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顾靖、全兴、沱牌、香泉、杏花村、伊利

除了老八大名酒比上年多了一个席位(七席)外,前六席都被八大名酒占据了。

2001年:

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漳州、顾靖、全兴、杏花村、香泉

前七名都是八大名酒。更令人欣慰的是,老四名酒之一的汾酒,从去年的第九名升至第七名。

2002年:

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杏花村、全兴、京红星、四川沱牌、顾靖、伊利。

八大名酒依旧占据七席,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更稳,杏花村(汾酒)前移两席,从第七名升至第五名。

从这四年的利税排名不难看出,传统名酒的发展较为稳定,起伏现象不明显,这表明2003年以后全国规模白酒市场的竞争将主要是传统实力名酒的整合, 而那种只靠概念炒作或者烧钱的营销策略很快就会成为过去,金六福、刘阳河、小舒娴都在2002年底达到巅峰,定期下滑、负增长将不可避免。 严格来说,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传统名酒品牌,而是利用新的营销创新模式,将品牌与市场资源有效结合,从而创造了阶段性的奇迹。然而,许多看不透白酒深层营销特征的跨行资本,被金六福、浏阳河、小虎吐仙的繁荣与奇迹所诱惑,但在2002年底,当这种营销模式走到尽头时,他们开始上演一系列跨行资本涉足白酒的幸福悲剧。

大影视公司邓建国离开影视圈收购赤水河,重庆力帆集团出售力帆品牌白酒,成功控股湘酒鬼酒,万基留在孔府,健力宝控股宝丰,从事医药行业的天津塔斯利也大张旗鼓地做“金士利”现代白酒。结果短短两年,邓建国离开赤水河重返影坛,力帆酒业失去了沉寂,金斯利的现代白酒无处可寻。就连健力宝和万基也从原来的豪情变成了更加稳定低调的营销。

然而,也有一些成功的跨行资本,特别是四川的谷峰和河南的宋河。原因是谷峰也属于传统名酒,有市场潜力,而宋河粮液属于十七大名酒之一。更重要的是,这两笔跨行资金不是刻意炒作,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出来的行情。2004年两人都进入了前20,2005年宋贺可能进入前15。

在银行间资本如火如荼的同时,大多数熟悉水性的传统名酒也开始引入更务实的品牌推广策略。

2003年前后,中国白酒两大巨头五粮液和茅台相继采取了目的一致的措施:一是终端投入更多资源;二是买断品牌、代工品牌整顿,更多传统名酒企业跟进。

2002年底,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超高档品牌国窖1573,将品牌营销细化到终端维护和推广。有意识地选择几十个地级市作为全国重点岗位,2003年底初见成效,2004年、2005年取得较大成效。一家传统名酒企业有20多个强势亮点,为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2003年、2004年的第三次销售收入,利税双增。

名酒为了提高利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纷纷转向终端,同时充分利用其整合优势,开发自己的高端产品。全兴推出方水晶、剑南春打造金剑南,五粮液推出五粮神和“百年窖”等。传统名酒企业在历史沉淀、创新经验、品牌积累三驾马车的支撑下,牢牢掌控了2003年、2004年、2005年的六大利税,分别是:

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有限公司、杏花村汾酒、古井宫。

从1991年到2006年的15年间,由于国家政策中的诸多税制限制、广告冠军的冲击、缺乏真正文化内涵的概念炒作的干扰、跨行资本的挤压,中国传统名酒80%没有被击倒。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消费者的理性和这些企业的成熟,中国白酒市场一个以传统名酒为主导的垄断竞争更加有序的时代来得更快。

对于中国白酒企业来说无论利口酒是盛是衰,中国春秋利口酒的综合表现都可以判断企业的现状和趋势。比如连续五年以上在糖酒会上表现突出、规范、可持续的白酒公司,往往在中国白酒生产企业年度排名中跻身百强名酒,如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汾酒、古井贡酒连续五年以上利税前十。而那些偶尔在糖酒会上炒作几次的,大多是过河拆桥。随着名酒在消费市场的集中度逐年提高,未来利口酒将突出上述特点。2006年的春秋利口酒就证明了这一点。从中国白酒市场15年的发展来看,上述观点将得到更令人信服的验证。

一. 1991-1993年

少年发展阶段:初级竞赛阶段;

特点:对市场好奇;

国家对国有糖酒公司垄断白酒流通市场的解决,为白酒企业的营销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实施时间。“三部一委”提出的优质、低档、多品种、“四个转变”的发展方向,不仅仅是从高档到低档的转变,更是从蒸馏酒到发酵酒、从粮食酒到果酒、从普通酒到优质酒的转变。其实是现代白酒基本理念的启示。对于那些发酵酿造有限的白酒企业,引入大量基酒勾兑是顺理成章的。尽管如此,现阶段白酒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仍然供不应求。这个时候,白酒公司就像刚刚开始发展的青少年。他们对同性(同龄人)充满了纯粹的玩伴友谊。他们交朋友,学习,对异性(市场)感兴趣,却不敢大胆接近和抛绣球。因为这个时代的男女(企业和市场)并不像现在这样早熟和开放,在父母安排放松之后,对市场的追求还处于懵懂阶段,不仅不适合,还不知所措。他们只在了解知名同行的基础上了解自己,所以强大的市场自然被传统的老八大名酒占据。1991年和1992年十大利税白酒企业排名足以证明这一点。

1991年,十大名酒企业中,有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茅台、泸州老窖、西峰、洋河八大名酒,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十。

1992年:八大名酒占据七席,分别是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洋河、茅台、西峰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排名第一、二、三、四、六、七、八位。

然而,1993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八大名酒降为五席,分别是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茅台、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十。

从过去三年十大企业的变化不难看出:

(1)1999-1992年,八大名酒占据绝对优势,市场竞争没有创新迹象,属于绝对的青少年学习阶段;

(2)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三年的稳定排名说明绝对名酒仍占据核心优势,但1993年西凤等人退出前十,兰陵等二流名酒的进入,早已说明市场创新阶段的到来。春天草已经发芽,白酒市场迎来了第一个春天。

第二,1994-1996年

青少年发情期:无序竞争阶段;

特点:追求名利的野心不断膨胀,胆商机会主义盛行;

1994年,五粮液完成战略调整,上半年,其100%的增长速度给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五粮液的快速发展来看,很多二流名酒坚信白酒市场的丰收季已经到来。现阶段的白酒市场,就像一个处于发情期的少年,完全抛弃了父母的安排,用他简单的求爱方式,用“我爱你”的呐喊攻击市场。方法很简单:电视广告。在这个阶段,消费者(市场)也是一个深情而单纯的女孩,被一种大胆而新鲜的情感传递所搅动,投入了一个大胆的伙伴的怀抱。

1994年11月的一天,山东省鱼台县一家酿酒企业带着一颗小鹿心走进中央电视台北京媒体中心,花了3079万元一举拿下央视第一个黄金广告时间。第二年,“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的高远广告,为孔府宴炸了一片天地。1995年,从未超过1000万元的孔府宴年销售额达到前所未有的10亿元,利税近4亿元,位居中国白酒前三,改变了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在销量上的垄断秩序。

一年后,在第二届王者称号竞标会上,山东秦池以6666万元的价格获得了黄金广告时间称号,于是“王者称号”的概念被空炒作。1996年,秦池实现销售额9.5亿元,利税2.2亿元,比中标前增长了5倍、6倍。秦驰老板充满自豪:“每天开一辆桑塔纳,赚一辆奥迪。”1996年底,很多企业聚集在Media,收集情报,到处扔烟雾弹。然而,当盒子被打开时,在场的每个人都震惊了。连当时的央视广告总监都惊呼:“酒疯子疯了!”当时秦池给出的确切价格为32121.18万元。有人问:“秦池的数量是怎么算出来的?”广告负责人回复:“这是我的手机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阶段,大量广告“名酒”一夜成名。但是,广告名酒并没有完全颠覆十大利税的核心结构和布局。

1994年,五粮液从第二跃升至第一,十大名酒,即五粮液、汾酒、顾靖、洋河、泸州老窖、茅台,仍有六席,其中前五席,后五席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八。

1995年,虽然孔府宴进入前十,但老八大名酒仍占6席。更有意思的是,在1996年炒王最激烈的时候,传统名酒前十企业占了8席,分别是五粮液、全兴、漳州、顾靖、茅台、白酒、剑南春、洋河,依次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洋河

所以不难得出结论:

(1)广告的觉醒只是单一的制胜创新;是白酒无序竞争阶段大胆投机者取胜的阶段性产物。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市场需求的真谛:真正的名牌是消费者永恒的需求。然而,影响老名酒企业麻木神经的,却是广告营销的觉醒和奇迹推广。名酒也需要时间跟时代走,面对市场,整合资源,协调营销。只有这样,名牌才能强大,只有强大的品牌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东久、西凤等老名酒麻木,姗姗来迟,导致长期淡出前十。1996年,十大企业名宴席位的增加,说明名酒整合营销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剑南春作为八大新名酒之一,是在1996年一举进入前十,并逐年进步。现已进入名酒第一梯队,俗称“毛吴健”。

近三年排名前十的变化足以提醒白酒企业,有目标的坚持才能带来长久的成功,忘记自我定位和非理性的疯狂只能带来暂时辉煌后的毁灭。但是,传统名酒企业还是要感谢孔府宴和秦池,因为他们毕竟开创了中国的“王者”——有时候营销创新也需要先烈!

第1页

三.1997-1998

后青春期:吸取教训和反思的阶段。

特点:广告酒承受沉重打击,名酒优势更加明显,文化营销异军突起。

1997年,秦池的销售额虽然勉强进入前十,但利税却不在前十之列,利润只能保住广告费3.2亿元。孔府宴早在1996年就已经退出利税十强企业。纯广告营销的有效成本明显大幅提升,单一广告推广创造销售奇迹的神话被打破。白酒企业开始审视广告营销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科学投入和有效产出开始成为新的阶层,文化营销开始崭露头角,十大企业结构排名明显。

1997年,前五名仍然被传统名酒占据,其次是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全兴酒和剑南春酒。湖南湘泉酒厂,打着“酒文化领袖”的旗号,利税排名前十,排名第六,安微金种子、高鲁佳酒业也进入前十。另一大亮点是江苏高沟酒厂推出的彩盒包装“金世元”酒,在江苏市场推出后立即受到消费者青睐,1997年销量突破1.2亿。1997年,秦池的负面教训和湘酒桂、江苏文化营销的成功,让迷茫的白酒市场耳目一新。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一些未能及时调整的传统名酒陷入低谷,如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八大名酒之一的西峰、洋河等,都在1998年消失在中国十大利税白酒企业之列。

所有这些都表明,质量整合和有效营销的时代已经到来。

什么是质量整合的有效营销?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成本最低,速度最快,发展轨迹最稳定,推广管理最简单,市场回报最高。因此,第二次白酒革命即将到来,这是一次基于强势名牌的战略创新。

四.1999-2002

成熟创新期:完全竞争阶段;

特点:名牌白酒企业整合营销力的竞争;

1994年以来,五粮液稳居首位,为五粮液新一轮战略创新奠定了无与伦比的综合基础。

领先五粮液:核心产品五粮液成功提价,树立了第一品牌威望。通过中低价产品的开发,从1999年开始确立了可持续酒老板的地位。

1997年,五粮液将部分实力转移到中低价位产品的竞争领域,如建庄系列酒,最低批发价2.8元/瓶,在国内大部分市场表现良好。1997年全国销量为9万吨,占五粮液酒厂总销量的75%以上。

另一方面,我们开始试验“买断式经营”和“代工式”营销模式的有效性:早在1994年,五粮液就将五粮春系列产品交给福建省邵武糖酒副食品公司托管经营(全国经销)。经过四年的市场试验,1998年五粮春销量达到8580吨。实践是检验真理最有效的标准。1998年下半年,五粮液全面推出买断式经营和代工营销模式。于是金六福和浏阳河成功出现在五粮液的家庭。从2001年到2002年,这两个品牌的年总销量几乎占到五粮液总销量的五分之一。随着金六福和浏阳河的快速发展,迷茫的中国白酒企业也大力推进“买断”和“贴牌”营销,但没有一个品牌能超越五粮液的金六福和浏阳河(年销量),因为跟进创新者的营销行为没有风险,但也没有新意。更何况五粮液就是五粮液,买断和贴牌只是营销手段,同样的手段未必适合所有企业。近几年的核心话题是买断运营和代工营销模式从兴盛到混乱的发展历史,也是伴随买断品牌和代工模式的终端营销革命的发展历史,从1999年最初的终端胜利逐渐演变到终端大战,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有人开始判断终端是否永远有用。

第2页

动词 (verb的缩写)2003-2006

无混淆阶段:垄断营销阶段;

特点:在单位时间和空范围内,只有经济指标排名前三的品牌才会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目标市场范围越小,第二名和第三名之间的生存发展空就越小,第一名往往占据绝对垄断地位。市场范围越大,第一、第二、第三名的生存空越有规律,越大。比如毛吴健(一、二、三)是全国绝对强势品牌,不仅三大品牌排名相对稳定,而且销量和利税连续几年在全国同行业中持续占据一、二、三位。但中国本土强势品牌众多,成为本土市场第一强手,部分本土品牌可占同档次竞争品牌总产能的80%,如江西省赣州市本土强势品牌张公望、青岛琅琊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葡萄酒等。如果这些市场的第三品牌不考虑可行的销量,投入大,是得不到销售效益的。虽然强势本土品牌由于终端竞争加剧,在成本和资源上有诸多优势,但要将整体消费趋势改变为传统名酒更集中在全国,尤其是高档名酒的现实越来越不可能,近年来十大利税的构成更是不争的事实。

1999年(从第1名到第10名):

五粮液、茅台、全兴、剑南春、泸州老窖有限公司、香泉、顾靖、种子、沱牌、兰陵,传统名酒占据六席。另外四个席位是上市公司。

2000年: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顾靖、全兴、沱牌、香泉、杏花村、伊利

除了老八大名酒比上年多了一个席位(七席)外,前六席都被八大名酒占据了。

2001年:

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漳州、顾靖、全兴、杏花村、香泉

前七名都是八大名酒。更令人欣慰的是,老四名酒之一的汾酒,从去年的第九名升至第七名。

2002年:

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杏花村、全兴、京红星、四川沱牌、顾靖、伊利。

八大名酒依旧占据七席,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更稳,杏花村(汾酒)前移两席,从第七名升至第五名。

从这四年的利税排名不难看出,传统名酒的发展较为稳定,起伏现象不明显,这表明2003年以后全国规模白酒市场的竞争将主要是传统实力名酒的整合, 而那种只靠概念炒作或者烧钱的营销策略很快就会成为过去,金六福、刘阳河、小舒娴都在2002年底达到巅峰,定期下滑、负增长将不可避免。 严格来说,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传统名酒品牌,而是利用新的营销创新模式,将品牌与市场资源有效结合,从而创造了阶段性的奇迹。然而,许多看不透白酒深层营销特征的跨行资本,被金六福、浏阳河、小虎吐仙的繁荣与奇迹所诱惑,但在2002年底,当这种营销模式走到尽头时,他们开始上演一系列跨行资本涉足白酒的幸福悲剧。

大影视公司邓建国离开影视圈收购赤水河,重庆力帆集团出售力帆品牌白酒,成功控股湘酒鬼酒,万基留在孔府,健力宝控股宝丰,从事医药行业的天津塔斯利也大张旗鼓地做“金士利”现代白酒。结果短短两年,邓建国离开赤水河重返影坛,力帆酒业失去了沉寂,金斯利的现代白酒无处可寻。就连健力宝和万基也从原来的豪情变成了更加稳定低调的营销。

然而,也有一些成功的跨行资本,特别是四川的谷峰和河南的宋河。原因是谷峰也属于传统名酒,有市场潜力,而宋河粮液属于十七大名酒之一。更重要的是,这两跨行资金不是刻意炒作,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出来的行情。2004年两人都进入了前20,2005年宋贺可能进入前15。

银行间资本如火如荼的同时,大多数熟悉水性的传统名酒也开始引入更务实的品牌推广策略。

2003年前后,中国白酒两大巨头五粮液和茅台相继采取了目的一致的措施:一是终端投入更多资源;二是买断品牌、代工品牌整顿,更多传统名酒企业跟进。

2002年底,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超高档品牌国窖1573,将品牌营销细化到终端维护和推广。有意识地选择几十个地级市作为全国重点岗位,2003年底初见成效,2004年、2005年取得较大成效。一家传统名酒企业有20多个强势亮点,为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2003年、2004年的第三次销售收入,利税双增。

名酒为了提高利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纷纷转向终端,同时充分利用其整合优势,开发自己的高端产品。全兴推出方水晶、剑南春打造金剑南,五粮液推出五粮神和“百年窖”等。传统名酒企业在历史沉淀、创新经验、品牌积累三驾马车的支撑下,牢牢掌控了2003年、2004年、2005年的六大利税,分别是:

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有限公司、杏花村汾酒、古井宫。

从1991年到2006年的15年间,由于国家政策中的诸多税制限制、广告冠军的冲击、缺乏真正文化内涵的概念炒作的干扰、跨行资本的挤压,中国传统名酒80%没有被击倒。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消费者的理性和这些企业的成熟,中国白酒市场一个以传统名酒为主导的垄断竞争更加有序的时代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