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籍贯与爱国主义

作者:uid-10316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任何商业行为都是弄巧成拙,不要寄希望于在其中找到活雷锋。史密斯在《国富论》中提到,各国可以通过高关税和禁运来减少本可以在中国生产的商品的进口。通过这些措施,国内相关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容发展,最终控制国内市场。可见,用自私的杂念来调节是必要的。通过监管,国内一些制造业将免于受到国外强势玩家的伤害,甚至破产,这体现了一个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态度。在史密斯同志的鼓舞下,世界各国都发明了奇怪的保护主义政策。

且不说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形式的特殊关税和反倾销诉讼。历史上最著名的案件发生在1985年。幸好不是在中国,否则我们会更加愤慨。为了度过经济危机,美国与日本政府签署了广场协议。由于日元大幅升值,日系车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给了美国汽车等行业喘息的机会。

2007年,当我们为中国自主品牌几乎占据整个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而欢呼时,2008年自主品牌的表现似乎昙花一现,没能延续这一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项统计数据,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为67.33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25.24%,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自本世纪初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本土品牌汽车随着时间空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市场份额虽然扩大了,但始终没能占据主流,产品长期徘徊在低端领域。直到今天,本土品牌仍然无法摆脱品牌推广的困境。如果一定要探究原因,淘汰落后的技术和管理,政府采购应该是关键因素,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由于长期以来政府采购的错误观念,为他人制作婚纱充当了外国品牌的义务推动者,这让中国本土企业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我们能把政府采购理解为纯粹的商业采购吗?显然,我们不能这么想。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顺序首先是政府公务用车市场,其次是私家车市场。正是政府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公务用车数量已经达到4000万辆),为大众、捷达、富康等众多国外品牌在国内的规模化运营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可以说,大众这样的外国品牌之所以会出现在今天,是因为它们依赖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数量和额度增加的过程,就是国外品牌不断壮大的过程。同时也培育了私家车市场,很多私家车主开始通过公交车了解汽车。

“官车赢家赢天下”,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前二十年的发展原则。中国官方汽车市场的庞大基数和20%的年均增长率吸引了许多世界汽车巨头的觊觎。奥迪、别克、桑塔纳、雅阁等品牌成功抢占了中国公务车市场。然而,长期以来,中国自主生产的汽车品牌在中国官方汽车市场上很少出现。有人可能会说,政府强制采购国产车是“落后保护”。诚然,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和品牌实力无法与国外品牌相比。但如果这样理解,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是不是应该被欺负一辈子?毕竟这不像养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以任其发展。国家投资行业花的是我们纳税人的钱,必须有产出。如果任由它自生自灭,为什么要放在首位?

在中国,很多人都在争论地方政府优先购买本地生产的品牌汽车是否合理,地方保护主义是否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经济起到温床的作用。但是这种强制采购并没有给我们自己的行业带来好处,因为政府采购多是针对合资品牌而不是自主品牌。与自有品牌企业相比,合资企业的投资规模大,对GDP的贡献更为可观,因此政府更愿意支持它们获得所需的政治成果。

政府的钱在自己的口袋里,有自己的选择。毕竟,任何人都很难决定自己想买什么。一个自有品牌汽车作为家庭成员的话语颇具代表性:“我们不指望能得到特殊照顾,政府采购对平等待遇的要求也不高。”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小要求也经常得不到满足。在政府采购中,自主品牌不仅挂着自己的眼睛,还要承受别人的眼睛,这真的很不公平。

参与政府采购有很多好处。首先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扩大市场销售,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让企业通过市场的正常流通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实现发展壮大,而不是非正常的财政或者银行补贴。其次,通过政府公共部门的采购和使用,可以为这家企业提供免费宣传,鼓励市场上的潜在消费者购买更多这家企业的产品,帮助当地企业发展。

第1页

所以,政府购买自主品牌汽车,绝不是“保后发”,而是扶弱扶落后,让落后尽快变先进。

2008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两部新法规《政府首次采购和订购自主创新产品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政府优先采购国内自主创新产品,并规定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实行审计管理。

两部新法规颁布不到10天,财政部就发布通知,为鼓励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国家对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为开发等目的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实行退还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同时停止了整机和成套设备相应的进口免税政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制造能力之争,还有制造权之争。两部新法规的颁布顺应民意,也代表着中国政府正在逐步为民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政府采购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政府导向。”《政府采购法》起草人之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安教授认为,当前政府采购政策的重点是通过市场方式支持自主创新,国家将在制度和法律上为更加开放的政府采购市场做好必要准备,以利于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公平竞争,支持国内供应商与国外供应商的自主创新,这应该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政府采购工作的重点。当然,我们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个号召,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政府的具体行动中。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将得到极大的推动,奇瑞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早在2005年,奇瑞就与中央政府采购中心签订协议,奇瑞正式进入中央政府采购名单。据了解,这份采购合同涵盖了当时所有奇瑞车型。2007年,奇瑞以38.1万辆的年销量在国内乘用车行业年度排名中排名第四,官车市场的标杆作用不言而喻。

2007年,一汽汽车奔腾还获得了中央政府部门近年来最大的自有品牌中高端车采购订单;截至今年1月底,中央宣布红旗、中华、比亚迪等13个国家自主品牌列入2007-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应项目。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不管你是自己的孩子还是父母,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或帮助?

其实只要看看邻国韩国保护国内产业的做法,就知道真的不算过分。韩国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强调爱国主义的国家。且不说韩国人经常热衷于搞一些抵制日货、美货的运动,韩国国民普遍接受爱国就是爱国货的观念,并以使用中国货为荣,更不用说汽车等大宗商品,就连卖水果的农民也会在车上挂一张牌,上面写着“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国家”的大中文。意思是我出生在我自己的国家,我有我成长和成长的土地,在我成长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最好的。

在舆论宣传方向上,韩国特别注重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和形象的提升。在首尔的大街小巷,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的数量比我们任何一个一线城市都少很多,生意也很差,远不如当地的快餐店。高层建筑的户外广告几乎都是由HUNYDAI、SAMSUNG、LG、KB、KT等民族企业和品牌主导。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韩国人喜欢用国货是很自然的。包括首都首尔在内,韩国90%的主要城市都是国产汽车,进口汽车很少。韩国很多车主,包括一些电影明星,都倾向于购买和驾驶国产车。低调务实敢买进口车的韩国人,不仅会被家人骂烧包,还会被朋友邻居强烈鄙视。

韩国人对国货的普遍喜爱是有历史渊源的,这与他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有关。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反复灌输孩子要团结爱国,多用国货抵制进口货。这样,当孩子长大了,有了消费能力,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样的行为,这种观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深刻。有一次,我在和韩的一个韩国朋友崔聊到为什么外国车在韩国很难卖的时候,上小学的崔的儿子毫不妥协地插话说:我爸是爱国的,再说了,国产车好,那为什么要买外国车呢?对于孩子来说是这样,成年人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国家。

由此到彼,似乎我们不仅需要爱国,更需要更好的国产车。

任何商业行为都是弄巧成拙不要寄希望于在其中找到活雷锋。史密斯在《国富论》中提到,各国可以通过高关税和禁运来减少本可以在中国生产的商品的进口。通过这些措施,国内相关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容发展,最终控制国内市场。可见,用自私的杂念来调节是必要的。通过监管,国内一些制造业将免于受到国外强势玩家的伤害,甚至破产,这体现了一个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态度。在史密斯同志的鼓舞下,世界各国都发明了奇怪的保护主义政策。

且不说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形式的特殊关税和反倾销诉讼。历史上最著名的案件发生在1985年。幸好不是在中国,否则我们会更加愤慨。为了度过经济危机,美国与日本政府签署了广场协议。由于日元大幅升值,日系车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给了美国汽车等行业喘息的机会。

2007年,当我们为中国自主品牌几乎占据整个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而欢呼时,2008年自主品牌的表现似乎昙花一现,没能延续这一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项统计数据,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为67.33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25.24%,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自本世纪初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本土品牌汽车随着时间空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市场份额虽然扩大了,但始终没能占据主流,产品长期徘徊在低端领域。直到今天,本土品牌仍然无法摆脱品牌推广的困境。如果一定要探究原因,淘汰落后的技术和管理,政府采购应该是关键因素,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由于长期以来政府采购的错误观念,为他人制作婚纱充当了外国品牌的义务推动者,这让中国本土企业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我们能把政府采购理解为纯粹的商业采购吗?显然,我们不能这么想。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顺序首先是政府公务用车市场,其次是私家车市场。正是政府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公务用车数量已经达到4000万辆),为大众、捷达、富康等众多国外品牌在国内的规模化运营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可以说,大众这样的外国品牌之所以会出现在今天,是因为它们依赖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数量和额度增加的过程,就是国外品牌不断壮大的过程。同时也培育了私家车市场,很多私家车主开始通过公交车了解汽车。

“官车赢家赢天下”,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前二十年的发展原则。中国官方汽车市场的庞大基数和20%的年均增长率吸引了许多世界汽车巨头的觊觎。奥迪、别克、桑塔纳、雅阁等品牌成功抢占了中国公务车市场。然而,长期以来,中国自主生产的汽车品牌在中国官方汽车市场上很少出现。有人可能会说,政府强制采购国产车是“落后保护”。诚然,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和品牌实力无法与国外品牌相比。但如果这样理解,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是不是应该被欺负一辈子?毕竟这不像养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以任其发展。国家投资行业花的是我们纳税人的钱,必须有产出。如果任由它自生自灭,为什么要放在首位?

在中国,很多人都在争论地方政府优先购买本地生产的品牌汽车是否合理,地方保护主义是否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经济起到温作用。但是这种强制采购并没有给我们自己的行业带来好处,因为政府采购多是针对合资品牌而不是自主品牌。与自有品牌企业相比,合资企业的投资规模大,对GDP的贡献更为可观,因此政府更愿意支持它们获得所需的政治成果。

政府的钱在自己的口袋里,有自己的选择。毕竟,任何人都很难决定自己想买什么。一个自有品牌汽车作为家庭成员的话语颇具代表性:“我们不指望能得到特殊照顾,政府采购对平等待遇的要求也不高。”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小要求也经常得不到满足。在政府采购中,自主品牌不仅挂着自己的眼睛,还要承受别人的眼睛,这真的很不公平。

参与政府采购有很多好处。首先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扩大市场销售,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让企业通过市场的正常流通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实现发展壮大,而不是非正常的财政或者银行补贴。其次,通过政府公共部门的采购和使用,可以为这家企业提供免费宣传,鼓励市场上的潜在消费者购买更多这家企业的产品,帮助当地企业发展。

第1页

所以,政府购买自主品牌汽车,绝不是“保后发”,而是扶弱扶落后,让落后尽快变先进。

2008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两部新法规《政府首次采购和订购自主创新产品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政府优先采购国内自主创新产品,并规定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实行审计管理。

两部新法规颁布不到10天,财政部就发布通知,为鼓励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国家对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为开发等目的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实行退还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同时停止了整机和成套设备相应的进口免税政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制造能力之争,还有制造权之争。两部新法规的颁布顺应民意,也代表着中国政府正在逐步为民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政府采购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政府导向。”《政府采购法》起草人之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余安教授认为,当前政府采购政策的重点是通过市场方式支持自主创新,国家将在制度和法律上为更加开放的政府采购市场做好必要准备,以利于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公平竞争,支持国内供应商与国外供应商的自主创新,这应该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政府采购工作的重点。当然,我们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个号召,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政府的具体行动中。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将得到极大的推动,奇瑞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早在2005年,奇瑞就与中央政府采购中心签订协议,奇瑞正式进入中央政府采购名单。据了解,这份采购合同涵盖了当时所有奇瑞车型。2007年,奇瑞以38.1万辆的年销量在国内乘用车行业年度排名中排名第四,官车市场的标杆作用不言而喻。

2007年,一汽汽车奔腾还获得了中央政府部门近年来最大的自有品牌中高端车采购订单;截至今年1月底,中央宣布红旗、中华、比亚迪等13个国家自主品牌列入2007-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应项目。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不管你是自己的孩子还是父母,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或帮助?

其实只要看看邻国韩国保护国内产业的做法,就知道真的不算过分。韩国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强调爱国主义的国家。且不说韩国人经常热衷于搞一些抵制日货、美货的运动,韩国国民普遍接受爱国就是爱国货的观念,并以使用中国货为荣,更不用说汽车等大宗商品,就连卖水果的农民也会在车上挂一张牌,上面写着“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国家”的大中文。意思是我出生在我自己的国家,我有我成长和成长的土地,在我成长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最好的。

在舆论宣传方向上,韩国特别注重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和形象的提升。在首尔的大街小巷,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的数量比我们任何一个一线城市都少很多,生意也很差,远不如当地的快餐店。高层建筑的户外广告几乎都是由HUNYDAI、SAMSUNG、LG、KB、KT等民族企业和品牌主导。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韩国人喜欢用国货是很自然的。包括首都首尔在内,韩国90%的主要城市都是国产汽车,进口汽车很少。韩国很多车主,包括一些电影明星,都倾向于购买和驾驶国产车。低调务实敢买进口车的韩国人,不仅会被家人骂烧包,还会被朋友邻居强烈鄙视。

韩国人对国货的普遍喜爱是有历史渊源的,这与他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有关。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反复灌输孩子要团结爱国,多用国货抵制进口货。这样,当孩子长大了,有了消费能力,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样的行为,这种观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深刻。有一次,我在和韩的一个韩国朋友崔聊到为什么外国车在韩国很难卖的时候,上小学的崔的儿子毫不妥协地插话说:我爸是爱国的,再说了,国产车好,那为什么要买外国车呢?对于孩子来说是这样,成年人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国家。

由此到彼,似乎我们不仅需要爱国,更需要更好的国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