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互联网改造传统企业:你要学会这三把刀!

作者:uid-10501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北京大学教授黄铁鹰有一个案例叫做“你不能向海底捞学习”和“你不能向橘子学习”。我想换个方向,盘点一下小米这五年的情况。雷军“你能学好”的第一秘诀是什么?我认为有三把刀,也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必须看到的三把刀:产品上的刀——爆炸性的产品策略;价值链动刀-5%;流量向上刀-粉丝+电商。

4月6日,雷军做了一个朋友圈:五年前的今天,北京中关村宝富寺桥银谷大厦807室14个人一起吃了一碗小米粥,开了一家小公司。

蔡文胜传递的信息是:小米五周年相当于中国互联网20年,开创了软硬结合快速成长的先河。

据说几个月前,在公司内部会议上,雷军突然问到会的同事如何评价他的工作。大家都沉默了,估计也没人敢评判。雷军自己说:我不谈工作质量。反正你也看到了,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我从来没有放松过一天,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没有浪费过任何一天。

过去五年,小米一直是碉堡,颠覆性,蓬勃透明,基本没有秘密。

北京大学教授黄铁鹰有一个案例叫做“你不能向海底捞学习”和“你不能向橘子学习”。我想换个方向,盘点一下小米这五年的情况。雷军“你能学好”的第一秘诀是什么?

我认为有三把刀,也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必须看到的三把刀:

产品上的移动刀具-爆炸性产品策略

简单来说,爆款产品的策略就是单杀一台机器,用一款产品突破市场,甚至成为第一。事实上,一些传统企业已经成功制造了爆炸性产品,但很少有像加多宝这样依靠一壶红凉茶实现数百亿的企业。

互联网公司必须拼爆产品。比如腾讯,擅长爆款产品。但是,小米型爆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觉得跟创始人的性格有关系。我用了一个词叫全中。All In是德州扑克中的一个术语,即全下,即孤注一掷。

我曾经和梁宁聊过这个话题,他接了雷军的投资,后来把自己卖给了腾讯。她说,你知道腾讯的爆款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这取决于像流水一样花钱。她只知道一说起腾讯,花钱就像流水。有一次,她让设计公司修一幅画,这是一个小细节。她签了20次,最后在腾讯固定了200次。

她给雷军讲了这个故事,雷军说,我们花钱如流水的方式几乎一样。雷军最大的浪费就是扔掉了40万台的第一代Redmi,已经下了订单,但是没有达标。小米会准备几个方案,最后只列出一个。“这肯定会带来巨大的浪费,但这种浪费是必要的。”

周是产品创新的集大成者,但第一个制造特殊机器的人失败了。他总结了最大的失败:不够全面。老周甚至说,他和雷军谈过,雷军说,如果你想当手机,想想你能不能全力以赴,带领团队。如果你能亲自带队,我们可能还有十几个。他说你找不到部门。如果你有导演,你可以和我打。他还说,虽然你们公司人多,但是你手机上能装多少人?放100人走?500人?我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做这件事。

雷军最大的杀手锏之一就是性能翻倍,价格减半。这种价值链中的动刀才是真刀:雷军为了降价,切断了所有的渠道环节,直接面对用户。这部分可以降低30%的成本。为了降价,雷军甚至降低了营销成本,通过互联网而不是线下渠道销售手机。这部分,又砍了10%。

靠什么赚钱?羊毛来自猪。“羊毛出在猪身上”一度被扫进朋友圈,但我没有看到任何一家传统企业实现“羊毛出在猪身上”,因为这种模式的本质是爆款产品战略。

小米的猪在哪里?一个是增值和服务,一个是卖软件,一个是粉丝经济。小米近两年最大的动作就是生态链投资。用小米模式复制100家生态链企业背后的关键词是复制小米式的爆款产品模式。

第1页

价值链中的动刀-5%

小米为什么这么颠覆?因为小米是真刀真枪,在价值链中移动。什么是价值链?它是用户以一定价格可以获得并感知的价值。我总结了一个公式:产品=制造+感知。

什么是价值链中的动刀?一是在价值链上创新,二是削减过去一些低效、高成本。以行业潜规则为例。在服装行业,零售价一般比生产成本高8倍以上。100元的衣服应该卖到800元。比如在家居行业,生产成本一般增加4倍以上,在口罩行业,生产成本一般是10-50倍,在小家电,一般是2倍以上。为什么要涨价这么多,就是运营成本高,广告费,渠道费,多层次代理等等。

小米的价值链逻辑是什么?小米有一条内部红线:运营成本5%,即总运营成本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不能超过5%。所以雷军说小米可以定价接近成本。比如顺维投资的love 空虽然还不是小米生态链企业,但也用小米的模式炸掉了传统家装行业。背后的秘密武器还将运营成本降低到5%,接近成本定价。

当Ai 空创始人第一次见到雷军的时候,雷军拷问产品的时候,一个拷问价格,一个拷问一句:工期能最短几天?陈炜想了很久,最后残忍地说:20天。雷军说,好吧,再罚一天一万。

爱空家装产品会打到两点:699元/平米,从毛糙到精装只需要20天。有业内人士看到了Ai 空之间的产品,但还是吸了一口凉气。这样的企业年收入10亿,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所以,互联网转型不是搞营销、搞社交那么简单。要在价值链上下大功夫。价值链走得这么辛苦,利润空这么低,怎么赚钱?它依赖于标准化、高供应链效率和运营效率。结果就是依靠炸药。

向上流动-粉丝+电子商务

传统企业难以在价值链中移动,难以实现爆发式产品战略。为什么呢?因为一个非常残酷而现实的问题:交通。所有业务的本质都是流动。没有流量,就没有生意。

传统企业的流量入口基本取决于渠道和经销商网络。动太多很容易自杀,但不动刀是不可能动的。因此,博洛尼亚的创始人蔡明告诉我:穿鞋的人看着这些光脚的人,是无法还手的。

小米切断线下渠道,如何解决流量问题?答案是粉丝+品牌电商。

雷军4月6日给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说了几句话:面对恶劣的市场环境,要保持初心:一是始终坚持做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信任用户,依靠用户,永远和用户做朋友!只要坚持这两点,小米的梦想就能实现。

你看雷军的关键词是:产品+粉丝。粉丝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他们是小米流量的动力源,铁杆用户和发烧友的口碑非常重要。小米。品牌电商模式com负责小米式流量的放大器。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更可持续的获取流量的方式。我甚至认为“粉丝”+“品牌电商”是中国品牌未来最具趋势的升级方向。

如果你看看万科,绝地重生的秘密武器就是学习小米模式的精髓,这也是三把刀:

首先,最近发布的衬衫和t恤的零售价也接近生产成本。

第二,在产品上动刀,推单爆产品策略。

第三,再次聚集粉丝,重建基于自有品牌的电商模式。

效果非常好,因为它是一款先进的生产力和更高纬度的玩法。

小米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或者可能是个坑?我觉得有三个挑战,这也是爆款产品策略最大的挑战,也是智能硬件创业最容易死的坑:

第一个挑战是产品定义。什么是产品定义?也就是我做产品最早的决策点。比如小米Note是2015年1月推出的,产品定义要提前一年半。小米移动电源于2013年12月推出,产品定义要提前一年做好。

目前所有小米产品的产品定义都得由雷军来定,目前小米基本上是一个爆品。但是,提前一年甚至两年做预判,还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状况每半年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对一个首席产品经理来说,做出准确的产品定义是最难的事情,也是智能硬件创业的必备条件。

第二个挑战是库存。和小米的创始人聊起来,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是做海鲜生意的”,也就是说原材料的贬值压力比较大。做爆款产品,一定要做量第一,靠大量去煽动供应链、工厂、消费者。但是因为数量比较大,如果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变成了库存问题,就会变成很大的压力。

第三个挑战是质量。手机和智能硬件产品的质量是一个大坑,尤其是从实验室产品到工厂生产。很多产品都是在实验室设计的,在工厂遇到生产问题是个大麻烦。我和小米移动电源的创始人张峰谈过。曾任英业达南京公司总经理,制造业的老鸟。他在小米移动电源工作时,铝合金制作的电筒遇到了巨大的技术难题。他实际上在工厂呆了一个月才完全修好。做了产品后,遇到雷军,说觉得自己老了十岁。

希望这三把刀能被传统企业借鉴!

北京大学教授黄铁鹰有一个案例叫做“你不能向海底捞学习”和“你不能向橘子学习”。我想换个方向盘点一下小米这五年的情况。雷军“你能学好”的第一秘诀是什么?我认为有三把刀,也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必须看到的三把刀:产品上的刀——爆炸性的产品策略;价值链动刀-5%;流量向上刀-粉丝+电商。

4月6日,雷军做了一个朋友圈:五年前的今天,北京中关村宝富寺桥银谷大厦807室14个人一起吃了一碗小米粥,开了一家小公司。

蔡文胜传递的信息是:小米五周年相当于中国互联网20年,开创了软硬结合快速成长的先河。

据说几个月前,在公司内部会议上,雷军突然问到会的同事如何评价他的工作。大家都沉默了,估计也没人敢评判。雷军自己说:我不谈工作质量。反正你也看到了,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我从来没有放松过一天,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没有浪费过任何一天。

过去五年,小米一直是碉堡,颠覆性,蓬勃透明,基本没有秘密。

北京大学教授黄铁鹰有一个案例叫做“你不能向海底捞学习”和“你不能向橘子学习”。我想换个方向,盘点一下小米这五年的情况。雷军“你能学好”的第一秘诀是什么?

我认为有三把刀,也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必须看到的三把刀:

产品上的移动刀具-爆炸性产品策略

简单来说,爆款产品的策略就是单杀一台机器,用一款产品突破市场,甚至成为第一。事实上,一些传统企业已经成功制造了爆炸性产品,但很少有像加多宝这样依靠一壶红凉茶实现数百亿的企业。

互联网公司必须拼爆产品。比如腾讯,擅长爆款产品。但是,小米型爆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觉得跟创始人的性格有关系。我用了一个词叫全中。All In是德州扑克中的一个术语,即全下,即孤注一掷。

我曾经和梁宁聊过这个话题,他接了雷军的投资,后来把自己卖给了腾讯。她说,你知道腾讯的爆款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这取决于像流水一样花钱。她只知道一说起腾讯,花钱就像流水。有一次,她让设计公司修一幅画,这是一个小细节。她签了20次,最后在腾讯固定了200次。

她给雷军讲了这个故事,雷军说,我们花钱如流水的方式几乎一样。雷军最大的浪费就是扔掉了40万台的第一代Redmi,已经下了订单,但是没有达标。小米会准备几个方案,最后只列出一个。“这肯定会带来巨大的浪费,但这种浪费是必要的。”

周是产品创新的集大成者,但第一个制造特殊机器的人失败了。他总结了最大的失败:不够全面。老周甚至说,他和雷军谈过,雷军说,如果你想当手机,想想你能不能全力以赴,带领团队。如果你能亲自带队,我们可能还有十几个。他说你找不到部门。如果你有导演,你可以和我打。他还说,虽然你们公司人多,但是你手机上能装多少人?放100人走?500人?我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做这件事。

雷军最大的杀手锏之一就是性能翻倍,价格减半。这种价值链中的动刀才是真刀:雷军为了降价,切断了所有的渠道环节,直接面对用户。这部分可以降低30%的成本。为了降价,雷军甚至降低了营销成本,通过互联网而不是线下渠道销售手机。这部分,又砍了10%。

靠什么赚钱?羊毛来自猪。“羊毛出在猪身上”一度被扫进朋友圈,但我没有看到任何一家传统企业实现“羊毛出在猪身上”,因为这种模式的本质是爆款产品战略。

小米的猪在哪里?一个是增值和服务,一个是卖软件,一个是粉丝经济。小米近两年最大的动作就是生态链投资。用小米模式复制100家生态链企业背后的关键词是复制小米式的爆款产品模式。

第1页

价值链中的动刀-5%

小米为什么这么颠覆?因为小米是真刀真枪,在价值链中移动。什么是价值链?它是用户以一定价格可以获得并感知的价值。我总结了一个公式:产品=制造+感知。

什么是价值链中的动刀?一是在价值链上创新,二是削减过去一些低效、高成本。以行业潜规则为例。在服装行业,零售价一般比生产成本高8倍以上。100元的衣服应该卖到800元。比如在家居行业,生产成本一般增加4倍以上,在口罩行业,生产成本一般是10-50倍,在小家电,一般是2倍以上。为什么要涨价这么多,就是运营成本高,广告费,渠道费,多层次代理等等。

小米的价值链逻辑是什么?小米有一条内部红线:运营成本5%,即总运营成本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不能超过5%。所以雷军说小米可以定价接近成本。比如顺维投资的love 空虽然还不是小米生态链企业,但也用小米的模式炸掉了传统家装行业。背后的秘密武器还将运营成本降低到5%,接近成本定价。

AI 空创始人第一次见到雷军的时候,雷军拷问产品的时候,一个拷问价格,一个拷问一句:工期能最短几天?陈炜想了很久,最后残忍地说:20天。雷军说,好吧,再罚一天一万。

爱空家装产品会打到两点:699元/平米,从毛糙到精装只需要20天。有业内人士看到了Ai 空之间的产品,但还是吸了一口凉气。这样的企业年收入10亿,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所以,互联网转型不是搞营销、搞社交那么简单。要在价值链上下大功夫。价值链走得这么辛苦,利润空这么低,怎么赚钱?它依赖于标准化、高供应链效率和运营效率。结果就是依靠炸药。

向上流动-粉丝+电子商务

传统企业难以在价值链中移动,难以实现爆发式产品战略。为什么呢?因为一个非常残酷而现实的问题:交通。所有业务的本质都是流动。没有流量,就没有生意

传统企业的流量入口基本取决于渠道和经销商网络。动太多很容易自杀,但不动刀是不可能动的。因此,博洛尼亚的创始人蔡明告诉我:穿鞋的人看着这些光脚的人,是无法还手的。

小米切断线下渠道,如何解决流量问题?答案是粉丝+品牌电商。

雷军4月6日给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说了几句话:面对恶劣的市场环境,要保持初心:一是始终坚持做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信任用户,依靠用户,永远和用户做朋友!只要坚持这两点,小米的梦想就能实现。

你看雷军的关键词是:产品+粉丝。粉丝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他们是小米流量的动力源,铁杆用户和发烧友的口碑非常重要。小米。品牌电商模式com负责小米式流量的放大器。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更可持续的获取流量的方式。我甚至认为“粉丝”+“品牌电商”是中国品牌未来最具趋势的升级方向。

如果你看看万科,绝地重生的秘密武器就是学习小米模式的精髓,这也是三把刀:

首先,最近发布的衬衫和t恤的零售价也接近生产成本。

第二,在产品上动刀,推单爆产品策略。

第三,再次聚集粉丝,重建基于自有品牌的电商模式。

效果非常好,因为它是一款先进的生产力和更高纬度的玩法。

小米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或者可能是个坑?我觉得有三个挑战,这也是爆款产品策略最大的挑战,也是智能硬件创业最容易死的坑:

第一个挑战是产品定义。什么是产品定义?也就是我做产品最早的决策点。比如小米Note是2015年1月推出的,产品定义要提前一年半。小米移动电源于2013年12月推出,产品定义要提前一年做好。

目前所有小米产品的产品定义都得由雷军来定,目前小米基本上是一个爆品。但是,提前一年甚至两年做预判,还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状况每半年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对一个首席产品经理来说,做出准确的产品定义是最难的事情,也是智能硬件创业的必备条件。

第二个挑战是库存。和小米的创始人聊起来,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是做海鲜生意的”,也就是说原材料的贬值压力比较大。做爆款产品,一定要做量第一,靠大量去煽动供应链、工厂、消费者。但是因为数量比较大,如果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变成了库存问题,就会变成很大的压力。

第三个挑战是质量。手机和智能硬件产品的质量是一个大坑,尤其是从实验室产品到工厂生产。很多产品都是在实验室设计的,在工厂遇到生产问题是个大麻烦。我和小米移动电源的创始人张峰谈过。曾任英业达南京公司总经理,制造业的老鸟。他在小米移动电源工作时,铝合金制作的电筒遇到了巨大的技术难题。他实际上在工厂呆了一个月才完全修好。做了产品后,遇到雷军,说觉得自己老了十岁。

希望这三把刀能被传统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