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市场预言家:牛奶明天可能会被取代

作者:bozzket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2000年开始接触乳制品行业,一直看好乳制品市场,但是真的不喜欢牛奶。我一直反对身边的人喝牛奶,因为牛奶可能没有大多数消费者想象的那么营养、健康、安全。这里我们可以从消费的角度来分析牛奶是否有未来。牛奶本身无法消除的负面因素可能会导致它突然崩溃,被替代乳制品所取代。

自2000年以来,牛奶的负面事件不断发生。大头宝宝、林光常的牛奶危害性理论、结石宝宝、蒙牛特鲁苏的致癌、性早熟、抗生素等以前都发生过很多,以后类似的事件还会时有发生。为什么这样判断,因为这些负面因素确实存在于奶制品本身?只是这些负面因素被行业内各方的利益用纸掩盖,但纸终究是挡不住火的,尤其是有一天有了同样的好味道和

中国人不是喝牛奶的人。甚至蒙古人过去也不喝牛奶,而是喝羊奶和马奶。牛奶只少量使用。

虽然牛奶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还没有大规模使用。直到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一些乳制品品种才随着外国传教士和商人进入中国。二战后,联合国救济和复兴署向中国捐赠了4000多头奶牛,奶业才真正安定下来。

中国的乳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工业化生产豆奶。由于我国奶源匮乏,加之豆浆生产成本低、营养价值高,原轻工业部组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形成了豆浆发展的第一轮高潮。

1983年,发展豆浆被列入国家饮料工业工作计划。国家实施“大豆行动计划”为豆浆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全国的大街小巷开始“豆浆热”。它的快速增长期发生在1995年后的三到五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大小小的豆制品加工企业蜂拥而至,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问题。一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口感差距大。即使是销量相对较大的豆浆粉,也存在酿造质量差或甜度过高等问题。二是没有好产品销量好,品牌宣传不足,消费者认知不足,市场还有待规范。三是豆浆中毒事件不断发生,特别是辽宁海城2000多名学生发生豆浆中毒事件。

当中国的豆浆热开始出问题并大面积衰退时,西方人也不再相信牛奶有益而无害的神话。相反,他们开始从豆腐或豆浆等食物中摄取钙和其他营养物质。因此,乳制品市场变得越来越萧条,制造商也陷入了困境。这时,国外的大乳业公司想到了中国。在他们看来,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渴望所有西方的生活方式,牛奶也不会例外。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欧美人逐渐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戒烟时完全一样,烟商为了生存不得不开拓亚洲市场。

第一个进入国内的产品是婴儿奶粉。国际奶商成熟到利用媒体让人们向往西方人的生活和饮食,同时用给医生回扣和佣金的方法把自己的奶粉卖给中国人。这种方法被称为“医疗营销”,他们将这种销售渠道称为“医疗渠道”。起初,中国消费者对外国人的牛奶味道相当难以忍受,这表明牛奶本身在中国是看不到的。然而,随着国际广告和利用人们的国外心理进行全方位暗示,“面包+牛奶=健康”的假象让全世界都把牛奶和面包视为最有营养、最洋气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在困难的时候经常用这句话。“会有牛奶,会有面包。”鼓励自己,由此可见一斑。为什么中国人对牛奶的态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化这么大?根本原因在于广告,美国人和瑞典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美国人试图控制中国的大豆产业,而瑞典人试图出售他们在西方买不起的包装和设备。这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开始对豆浆行业的发展感到失望。特别是我们大大小小的豆浆厂,开始大量使用从美国进口的廉价高产的大豆,在外国说客的游说下,我们的高层改变了支持对象。

另一方面,瑞典利乐公司投入大量真金白银,打通中央部委关系,通过无偿赞助的方式,与多个职能部门组建基金会和项目团队。这也是为什么工信部和质检部门要求属于学校牛奶的企业必须使用利乐包装机器和包装才能颁发证书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营养健康促进项目一直是国际厂商的说客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根据公布的数据,很多中国人天生对乳酸和乳糖过敏的原因,国家相关部门不得不发起全国性的牛奶运动。比如,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08中国乳业发展高峰论坛”,就是由利乐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成立的“全国人大-利乐乳业研究中心”发起,推动利乐原奶扶持项目正式启动。

1998年,乳业市场还在沉寂,现在如火如荼的伊利等乳业巨头在当时还默默无闻。在国际上,你拿出了这一系列的证明:关于牛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投资比给孩子提供牛奶更重要了!”。1943年,美国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拨出专项资金开展学生饮用奶计划;20世纪50年代,他们提出了“三杯牛奶运动”,鼓励人们每顿饭喝一杯牛奶,解决了当时美国人缺钙的问题。同年,芬兰立法为7-18岁的学生提供免费牛奶,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1964年,为了增强中国人的体质,日本政府宣布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午餐必须含有牛奶。1979年,肯尼亚发起了学生饮用牛奶计划。1990年,泰国发起了“全国喝奶运动”。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实施了学生饮用牛奶计划。2000年,由农业部牵头、七部委参与的“学生饮用奶计划”在中国正式实施,响亮的“一杯奶强一个民族”口号应运而生。

因此,在政府的倡导下,乳制品市场逐渐回暖。短短时间后,整个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面对乳制品的强势攻势,豆浆行业的龙头公司并未及时主动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在豆浆目标市场的确定、市场属性、消费者定义、定位、营销组合、品牌战略和公关的精准把握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当奶制品跑遍全球,他们只能看着它们“骑在尘土上”。

在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推动下,中国牛奶产量增长了10倍,2006年达到3000万吨,成为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牛奶生产国。每年产量的增加约占全球乳业新销量的50%,现已成为全球乳业的主要市场。

当中国高速发展牛奶,给牛奶开绿灯的时候,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实际上是给它开了红灯。

公开资料显示,20世纪以前,欧美人不喝牛奶,北欧只有部分民族有这种习惯。到了20世纪初,经过对小白鼠的实验,科学家发现多吃动物蛋白可以使身体强壮,但同时容易生病和过早衰老。(具体信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国外专业信息)

但报告一出,就受到了肉蛋奶企业的欢迎,并以报告前半部分开始倡导。尤其是给小学生供应牛奶的渠道,很快被他们利用,先是英国,然后是美国,然后是日本,几十年间扩展到全球富裕国家。

第1页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吃牛奶和肉类非常容易产生缺钙、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于是美国国会成立了专门的营养委员会,经过研究,产生了震惊世界的《麦高恩营养报告》。

报告用丰富的证据和详实可靠的数据证明,人不可能只吃肉、奶、蛋,必须吃适量的植物蛋白和蔬菜,这立即打击了乳制品行业。这时,他们想到了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包装和推广。

2003年5月,日本教育文化体育文化省发布通知:只要保证国际营养标准,未来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午餐可以免牛奶。日本人对牛奶的关注度较低,世界其他地方也发表了关于牛奶“危害”的研究,从致癌到补钙功能都受到质疑。因为很多日本人开始远离牛奶。使牛奶生产过剩,在日本最大的牛奶生产基地北海道,农民倾倒了900吨牛奶。这在日本从未发生过。

同年,国外很多营养专家反对喝牛奶,牛奶的有害论以及一些相关数据和报道让一些网友通过网络知道了西方专家对牛奶的看法。

随后,相关的书箱开始在国内分发,反奶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2006年9月10日,湖南经济电视台邀请林光常做客,连续播出四集。《你越幸福》四次亮相后,因反响火爆被移至湖南卫视播出,使得《林旋风》在全国达到高潮。2006年底,林光常做客沈阳电视台,连续播出20多天。牛奶危害性理论最早在电视媒体上宣传,大大降低了湖南长沙、沈阳的牛奶销量,进而影响了我国部分大城市的牛奶消费。

06年10月18日。日本中央奶农会议公布4-9月鲜牛奶销量,其中,全国饮用奶销量205万吨,同比下降4.6%。

2007年,国外牛奶的热门话题是,除了比利时突发的乳制品污染事件。由于需求减少,一家英国乳制品巨头(Dairy Crest)和东英格兰合作社不得不退出牛奶行业,将注意力转向零售业。美国一些医生正式指控美国乳制品协会发布虚假广告,涉嫌误导消费者。事实上,在美国,针对牛奶的攻防战已经燃烧了很长时间,从学术争论到媒体对抗再到各种政治角力。去年刚刚成立的“反毒联盟”被称为美国文明史上最重要的食物:致命毒药。国外医学期刊上不断发表关于牛奶负面影响的研究报告。几乎每一种现代文明的疾病,包括过敏、骨质疏松、癌症、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老年痴呆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都与牛奶有关。他们提出的论点,比如牛奶蛋白的特殊结构,现代畜牧业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激素、农药的残留,加热杀菌破坏营养物质……等等,对外行人来说似乎都有道理,但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真的不是完全没有目的的。

科林•,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在世界营养学领域被誉为爱因斯坦;坎贝尔教授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呼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是健康的,应该控制牛奶的摄入量。

简& # 8226;普朗特的畅销书《你的生活由你自己主宰》探讨了乳制品与乳腺癌的关系。

由于牛奶的大规模养殖,兽药残留和抗生素的使用已经成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现代高产奶牛使用激素,转基因牛奶产量多少的问题没有解决办法。养牛对环境的破坏比汽车更严重,所以美国等几个发达国家都对养牛人征收屁税。喝牛奶会导致人体钙流失,这在国外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此外,牛奶的蛋白质是具有大分子结构的酪蛋白,使人体难以消化和吸引。也是国际公认的,甚至伊利公司也推广了舒华牛奶。

中国十个消费者中有九个半消费牛奶是为了健康和营养,但是有一天知道了牛奶的负面知识之后,市场会发生什么。当然,也有一部分消费者已经消费上瘾,但如果中国的植物奶领域或者其他动物奶,比如以小分子蛋白著称的羊奶,在口感上变得美味,营养健康和现在奶企高调宣传的一样,会发生什么?

利益单位和部门越来越难玩信息封锁和颠倒黑白的游戏,尤其是面对发达国家认可的事实。

如果有牛奶从业者或者牛奶爱好者和支持者看到以上文字,请不要先骂我,请冷静上网,尤其是在国外网络上寻找专业信息后,谢谢。

2000年开始接触乳制品行业一直看好乳制品市场,但是真的不喜欢牛奶。我一直反对身边的人喝牛奶,因为牛奶可能没有大多数消费者想象的那么营养、健康、安全。这里我们可以从消费的角度来分析牛奶是否有未来。牛奶本身无法消除的负面因素可能会导致它突然崩溃,被替代乳制品所取代。

自2000年以来,牛奶的负面事件不断发生。大头宝宝、林光常的牛奶危害性理论、结石宝宝、蒙牛特鲁苏的致癌、性早熟、抗生素等以前都发生过很多,以后类似的事件还会时有发生。为什么这样判断,因为这些负面因素确实存在于奶制品本身?只是这些负面因素被行业内各方的利益用纸掩盖,但纸终究是挡不住火的,尤其是有一天有了同样的好味道和

中国人不是喝牛奶的人。甚至蒙古人过去也不喝牛奶,而是喝羊奶和马奶。牛奶只少量使用。

虽然牛奶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还没有大规模使用。直到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一些乳制品品种才随着外国传教士和商人进入中国。二战后,联合国救济和复兴署向中国捐赠了4000多头奶牛,奶业才真正安定下来。

中国的乳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工业化生产豆奶。由于我国奶源匮乏,加之豆浆生产成本低、营养价值高,原轻工业部组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形成了豆浆发展的第一轮高潮。

1983年,发展豆浆被列入国家饮料工业工作计划。国家实施“大豆行动计划”为豆浆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全国的大街小巷开始“豆浆热”。它的快速增长期发生在1995年后的三到五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大小小的豆制品加工企业蜂拥而至,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问题。一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口感差距大。即使是销量相对较大的豆浆粉,也存在酿造质量差或甜度过高等问题。二是没有好产品销量好,品牌宣传不足,消费者认知不足,市场还有待规范。三是豆浆中毒事件不断发生,特别是辽宁海城2000多名学生发生豆浆中毒事件。

当中国的豆浆热开始出问题并大面积衰退时,西方人也不再相信牛奶有益而无害的神话。相反,他们开始从豆腐或豆浆等食物中摄取钙和其他营养物质。因此,乳制品市场变得越来越萧条,制造商也陷入了困境。这时,国外的大乳业公司想到了中国。在他们看来,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渴望所有西方的生活方式,牛奶也不会例外。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欧美人逐渐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戒烟时完全一样,烟商为了生存不得不开拓亚洲市场。

第一个进入国内的产品是婴儿奶粉。国际奶商成熟到利用媒体让人们向往西方人的生活和饮食,同时用给医生回扣和佣金的方法把自己的奶粉卖给中国人。这种方法被称为“医疗营销”,他们将这种销售渠道称为“医疗渠道”。起初,中国消费者对外国人的牛奶味道相当难以忍受,这表明牛奶本身在中国是看不到的。然而,随着国际广告和利用人们的国外心理进行全方位暗示,“面包+牛奶=健康”的假象让全世界都把牛奶和面包视为最有营养、最洋气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在困难的时候经常用这句话。“会有牛奶,会有面包。”鼓励自己,由此可见一斑。为什么中国人对牛奶的态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化这么大?根本原因在于广告,美国人和瑞典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美国人试图控制中国的大豆产业,而瑞典人试图出售他们在西方买不起的包装和设备。这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开始对豆浆行业的发展感到失望。特别是我们大大小小的豆浆厂,开始大量使用从美国进口的廉价高产的大豆,在外国说客的游说下,我们的高层改变了支持对象。

另一方面,瑞典利乐公司投入大量真金白银,打通中央部委关系,通过无偿赞助的方式,与多个职能部门组建基金会和项目团队。这也是为什么工信部和质检部门要求属于学校牛奶的企业必须使用利乐包装机器和包装才能颁发证书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营养健康促进项目一直是国际厂商的说客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根据公布的数据,很多中国人天生对乳酸和乳糖过敏的原因,国家相关部门不得不发起全国性的牛奶运动。比如,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08中国乳业发展高峰论坛”,就是由利乐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成立的“全国人大-利乐乳业研究中心”发起,推动利乐原奶扶持项目正式启动。

1998年,乳业市场还在沉寂,现在如火如荼的伊利等乳业巨头在当时还默默无闻。在国际上,你拿出了这一系列的证明:关于牛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投资比给孩子提供牛奶更重要了!”。1943年,美国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拨出专项资金开展学生饮用奶计划;20世纪50年代,他们提出了“三杯牛奶运动”,鼓励人们每顿饭喝一杯牛奶,解决了当时美国人缺钙的问题。同年,芬兰立法为7-18岁的学生提供免费牛奶,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1964年,为了增强中国人的体质,日本政府宣布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午餐必须含有牛奶。1979年,肯尼亚发起了学生饮用牛奶计划。1990年,泰国发起了“全国喝奶运动”。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实施了学生饮用牛奶计划。2000年,由农业部牵头、七部委参与的“学生饮用奶计划”在中国正式实施,响亮的“一杯奶强一个民族”口号应运而生。

因此,在政府的倡导下,乳制品市场逐渐回暖。短短时间后,整个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面对乳制品的强势攻势,豆浆行业的龙头公司并未及时主动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在豆浆目标市场的确定、市场属性、消费者定义、定位、营销组合、品牌战略和公关的精准把握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当奶制品跑遍全球,他们只能看着它们“骑在尘土上”。

在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推动下,中国牛奶产量增长了10倍,2006年达到3000万吨,成为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牛奶生产国。每年产量的增加约占全球乳业新销量的50%,现已成为全球乳业的主要市场。

当中国高速发展牛奶,给牛奶开绿的时候,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实际上是给它开了红灯。

公开资料显示,20世纪以前,欧美人不喝牛奶,北欧只有部分民族有这种习惯。到了20世纪初,经过对小白鼠的实验,科学家发现多吃动物蛋白可以使身体强壮,但同时容易生病和过早衰老。(具体信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国外专业信息)

但报告一出,就受到了肉蛋奶企业的欢迎,并以报告前半部分开始倡导。尤其是给小学生供应牛奶的渠道,很快被他们利用,先是英国,然后是美国,然后是日本,几十年间扩展到全球富裕国家。

第1页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吃牛奶和肉类非常容易产生缺钙、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于是美国国会成立了专门的营养委员会,经过研究,产生了震惊世界的《麦高恩营养报告》。

报告用丰富的证据和详实可靠的数据证明,人不可能只吃肉、奶、蛋,必须吃适量的植物蛋白和蔬菜,这立即打击了乳制品行业。这时,他们想到了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包装和推广

2003年5月,日本教育文化体育文化省发布通知:只要保证国际营养标准,未来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午餐可以免牛奶。日本人对牛奶的关注度较低,世界其他地方也发表了关于牛奶“危害”的研究,从致癌到补钙功能都受到质疑。因为很多日本人开始远离牛奶。使牛奶生产过剩,在日本最大的牛奶生产基地北海道,农民倾倒了900吨牛奶。这在日本从未发生过。

同年,国外很多营养专家反对喝牛奶,牛奶的有害论以及一些相关数据和报道让一些网友通过网络知道了西方专家对牛奶的看法。

随后,相关的书箱开始在国内分发,反奶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2006年9月10日,湖南经济电视台邀请林光常做客,连续播出四集。《你越幸福》四次亮相后,因反响火爆被移至湖南卫视播出,使得《林旋风》在全国达到高潮。2006年底,林光常做客沈阳电视台,连续播出20多天。牛奶危害性理论最早在电视媒体上宣传,大大降低了湖南长沙、沈阳的牛奶销量,进而影响了我国部分大城市的牛奶消费。

06年10月18日。日本中央奶农会议公布4-9月鲜牛奶销量,其中,全国饮用奶销量205万吨,同比下降4.6%。

2007年,国外牛奶的热门话题是,除了比利时突发的乳制品污染事件。由于需求减少,一家英国乳制品巨头(DAIry Crest)和东英格兰合作社不得不退出牛奶行业,将注意力转向零售业。美国一些医生正式指控美国乳制品协会发布虚假广告,涉嫌误导消费者。事实上,在美国,针对牛奶的攻防战已经燃烧了很长时间,从学术争论到媒体对抗再到各种政治角力。去年刚刚成立的“反毒联盟”被称为美国文明史上最重要的食物:致命毒药。国外医学期刊上不断发表关于牛奶负面影响的研究报告。几乎每一种现代文明的疾病,包括过敏、骨质疏松、癌症、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老年痴呆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都与牛奶有关。他们提出的论点,比如牛奶蛋白的特殊结构,现代畜牧业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激素、农药的残留,加热杀菌破坏营养物质……等等,对外行人来说似乎都有道理,但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真的不是完全没有目的的。

科林•,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在世界营养学领域被誉为爱因斯坦;坎贝尔教授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呼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是健康的,应该控制牛奶的摄入量。

简& # 8226;普朗特的畅销书《你的生活由你自己主宰》探讨了乳制品与乳腺癌的关系。

由于牛奶的大规模养殖,兽药残留和抗生素的使用已经成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现代高产奶牛使用激素,转基因牛奶产量多少的问题没有解决办法。养牛对环境的破坏比汽车更严重,所以美国等几个发达国家都对养牛人征收屁税。喝牛奶会导致人体钙流失,这在国外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此外,牛奶的蛋白质是具有大分子结构的酪蛋白,使人体难以消化和吸引。也是国际公认的,甚至伊利公司也推广了舒华牛奶。

中国十个消费者中有九个半消费牛奶是为了健康和营养,但是有一天知道了牛奶的负面知识之后,市场会发生什么。当然,也有一部分消费者已经消费上瘾,但如果中国的植物奶领域或者其他动物奶,比如以小分子蛋白著称的羊奶,在口感上变得美味,营养健康和现在奶企高调宣传的一样,会发生什么?

利益单位和部门越来越难玩信息封锁和颠倒黑白的游戏,尤其是面对发达国家认可的事实。

如果有牛奶从业者或者牛奶爱好者和支持者看到以上文字,请不要先骂我,请冷静上网,尤其是在国外网络上寻找专业信息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