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华为的武器

作者:无所谓本部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华为的快速成长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机会是它可以组合各种武器。不可避免的是,有了这些武器,华为就能克服困难,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领头羊。

据2007年7月9日消息,华为无线产品总裁余承东近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华为力争在1 ~ 2年内拿下全球GSM网络设备市场30%的份额。目前,爱立信是全球GSM网络设备市场的领导者,去年市场份额为30%。诺基亚和西门子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15%。如果华为能拿下30%的市场,肯定会威胁到爱立信等巨头的销量。

华为高管对外宣布有着坚实的基础。2007年6月,华为成功落选多个国际大集团,成为中国移动350亿元GSM竞价的最大黑马赢家。中国移动的大订单反映了全球GSM行业新竞争格局的形成。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新兴设备企业正在快速崛起,而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上海贝尔等正在萎缩,而北电网络等一些老牌电信巨头也在逐渐渐行渐远。

华为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世界级的通信公司。华为为什么会成功?它的武器值得特别关注。

当地R&D抢占战略高地

通信行业的一个特点是,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战略高地。只有站在核心技术上,才能势不可挡。年收入2万元的华为毫不犹豫地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20年来,华为终于成为中国科技的骄傲。

一般公司考虑中国,华为考虑全世界。一般公司会考虑用产品拓展市场,而华为用研发驱动市场。

华为在国内外建立了很多研究院:海外机构如硅谷研究院、达拉斯研究院、瑞典研究院、印度研究院、俄罗斯研究院,国内机构如华为技术(总部设在深圳)、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Xi研究院、成都研究院、杭州研究院、南京研究院。

以技术研发本土化开拓华为全球布局是华为的战略特色,也深刻反映了这个行业的本质。一个不能适应当地人审美、思维和工作习惯的技术设计,很难赢得客户。没有完全本地化的产品和技术更难获得客户的情感和忠诚度。基于对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华为形成了以本土化的R&D为先导的全球战略。

乘船出海的间接战略赢得世界

聚焦战略产业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华为坚守通信设备供应,为形成更多战略联盟奠定基础。

商业竞争有时很奇怪。为了排除潜在的竞争对手,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在通信运营的垄断行业,企业可能在一个地区获得一小部分利润,但在更多的地方,运营商会关闭接入渠道。任深谙人性的弱点,恪守华为的长期战略利益。

发达国家知道华为的客户不多,但没人知道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GE、微软、IBM、索尼、阿尔卡特、3COM等等。华为与这些巨头的战略联盟,无疑是一种坐船出海的间接战略,客户通过这些巨头对华为品牌有一定的了解。

中国企业的共同信条是全力打造最完美的产品,打造品牌,征服世界。华为进一步认识到间接战略的价值,实现了与跨国公司的广泛合作。凭借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华为以技术为导向,利用知名品牌和渠道拓展华为全球技术版图,这是间接战略的精髓。

第1页

切脚,强化流程和制度

在全球化的实践中,任深刻认识到企业组织的可复制性和可预测性的意义,这体现在对一系列内部过程和内外部环境的建模上,成为现代规模管理的基础。

在引进西方管理的过程中,华为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削足适履的过程。1998年,华为花大价钱请IBM指导内部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增长基因被IBM以集成管理的模式移植到华为终端R&D,通过流程固化,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任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重新设计了华为所有的流程,提出了“先石化,后优化,再固化”和“穿美鞋,一定要削足适履”的口号,表达了任的意志和决心。

华为曾经聘请IBM专家给华为各个部门进行TPM。满分5分,华为2003年的平均分只有1.8,2004年才达到2.3,而当年的目标是2.7。按照IBM专家的意见,真正高效规范的跨国公司的TPM评分应该达到3.5。根据IBM专家的评价,华为的人均工作效率只有国际一流公司的1/2.5。在重组供应链之前,华为的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业内其他公司。华为订单及时交付率仅为50%,而全球其他电信设备厂商平均水平为94%;华为的库存周转率只有每年3.6次,而国际平均水平是每年9.4次;华为的订单履行周期长达20 ~ 25天,国际电信设备厂商平均水平在10天左右。华为重组供应链的目的是设计建立以客户为中心、成本最低的一体化供应链,为早日成为世界级企业打下良好基础。

有趣的是,华为两次聘请美世管理咨询公司,整合高集中度的IBM矩阵管理模式。美世第一次制定了全面学习IBM的集中计划,但没有被华为采纳。因为“集中模式”需要高层管理者,任可能担心华为的管理者达不到要求,所以他决定暂时留在原地。2004年,华为再次聘请美世进行企业管理的第二次组织重组。有两个目的:一是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从按部门建立的直线职能组织转变为流程组织;二是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包括公司级、区域级、产品级和大客户子系统)的营销体系,满足客户在本地和国际市场日益明显的咨询营销需求。

尽一切可能创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聚合器

华为坚守设备供应商领域,但华为的理念是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和潜在增长。因此,华为的产品和服务深深地切入了运营商的所有神经末梢,包括所有运营商的系统建设、维护和管理,包括基站系统、流程运营和信息管理,以及所有备件和相关产品、各种软件和芯片。

供应链的这种深度延伸,让华为对运营商系统的所有问题和环节了如指掌。在整体解决方案中,运营商成为空壳,而华为成为内容提供商。运营商的任何延伸和扩张,其实都为华为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有时候,华为可以为运营商指出新的增值方式,积极为他们创造新的价值。

华为的集成解决方案聚合器不仅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还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壁垒。华为无微不至的关怀培养了客户的习惯,使得客户一旦进入华为的聚合器,就再也不会离开。

同时,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无止境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注定要被实际需求所突破。任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总是强调联盟,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盟友。一旦联盟规模扩大,就会形成敏捷供应链联盟,华为会更上一层楼。

只有用心经营好,才能取得一流的成绩

十多年来,华为一直致力于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和潜在增长。对于任来说,做公司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光鲜亮丽的排名;不做社会精神领袖,也不做政府官僚。

做企业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服从。他必须忠实地服从客户、市场和员工的每一个电话。做企业总是有无数的危机,总是面临着倒下的临界点。做一个企业需要永远的谦卑,牢记时间的作用,时刻警惕事物短暂的本质。

很多企业家的行为和思维来自于恐惧,而任来自于爱。2006年,回归是任最开心的事。中国人有时宽容敌人,但痛恨汉奸,而任则宽容。李一男走了弯路,从华为做起了自己的事业,把华为当成了自己的对手。然而,在任眼里,经历过这种经历的更为珍贵。因为任知道是华为的财富。

当中国公司把跨国公司的压力转嫁到每一个员工身上时,所有员工的创造力都被激发出来,员工抑郁开始频繁发生。用心敬佩管理层的任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亲自撰文,从精神层面关怀安抚员工身心。

任一定听到了一个神秘的声音:离开商人逐利,要敢想敢做,要孤独,不庸俗平庸,要做世界一流企业。只有强者才能以楷模的身份宣告自己的幸福。华为的模式,说话太轻,只吸引最清醒的灵魂。

华为的快速成长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机会是它可以组合各种武器。不可避免的是有了这些武器,华为就能克服困难,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领头羊。

据2007年7月9日消息,华为无线产品总裁余承东近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华为力争在1 ~ 2年内拿下全球GSM网络设备市场30%的份额。目前,爱立信是全球GSM网络设备市场的领导者,去年市场份额为30%。诺基亚和西门子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15%。如果华为能拿下30%的市场,肯定会威胁到爱立信等巨头的销量。

华为高管对外宣布有着坚实的基础。2007年6月,华为成功落选多个国际大集团,成为中国移动350亿元GSM竞价的最大黑马赢家。中国移动的大订单反映了全球GSM行业新竞争格局的形成。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新兴设备企业正在快速崛起,而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上海贝尔等正在萎缩,而北电网络等一些老牌电信巨头也在逐渐渐行渐远。

华为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世界级的通信公司。华为为什么会成功?它的武器值得特别关注。

当地R&D抢占战略高地

通信行业的一个特点是,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战略高地。只有站在核心技术上,才能势不可挡。年收入2万元的华为毫不犹豫地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20年来,华为终于成为中国科技的骄傲。

一般公司考虑中国,华为考虑全世界。一般公司会考虑用产品拓展市场,而华为用研发驱动市场。

华为在国内外建立了很多研究院:海外机构如硅谷研究院、达拉斯研究院、瑞典研究院、印度研究院、俄罗斯研究院,国内机构如华为技术(总部设在深圳)、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Xi研究院、成都研究院、杭州研究院、南京研究院。

以技术研发本土化开拓华为全球布局是华为的战略特色,也深刻反映了这个行业的本质。一个不能适应当地人审美、思维和工作习惯的技术设计,很难赢得客户。没有完全本地化的产品和技术更难获得客户的情感和忠诚度。基于对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华为形成了以本土化的R&D为先导的全球战略。

乘船出海的间接战略赢得世界

聚焦战略产业是非常强大的力量。华为坚守通信设备供应,为形成更多战略联盟奠定基础。

商业竞争有时很奇怪。为了排除潜在的竞争对手,花多少钱都无所谓。在通信运营的垄断行业,企业可能在一个地区获得一小部分利润,但在更多的地方,运营商会关闭接入渠道。任深谙人性的弱点,恪守华为的长期战略利益。

发达国家知道华为的客户不多,但没人知道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GE、微软、IBM、索尼、阿尔卡特、3COM等等。华为与这些巨头的战略联盟,无疑是一种坐船出海的间接战略,客户通过这些巨头对华为品牌有一定的了解。

中国企业的共同信条是全力打造最完美的产品,打造品牌,征服世界。华为进一步认识到间接战略的价值,实现了与跨国公司的广泛合作。凭借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华为以技术为导向,利用知名品牌和渠道拓展华为全球技术版图,这是间接战略的精髓。

第1页

切脚,强化流程和制度

在全球化的实践中,任深刻认识到企业组织的可复制性和可预测性的意义,这体现在对一系列内部过程和内外部环境的建模上,成为现代规模管理的基础。

在引进西方管理的过程中,华为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削足适履的过程。1998年,华为花大价钱请IBM指导内部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增长基因被IBM以集成管理的模式移植到华为终端R&D,通过流程固化,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任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重新设计了华为所有的流程,提出了“先石化,后优化,再固化”和“穿美鞋,一定要削足适履”的口号,表达了任的意志和决心。

华为曾经聘请IBM专家给华为各个部门进行TPM。满分5分,华为2003年的平均分只有1.8,2004年才达到2.3,而当年的目标是2.7。按照IBM专家的意见,真正高效规范的跨国公司的TPM评分应该达到3.5。根据IBM专家的评价,华为的人均工作效率只有国际一流公司的1/2.5。在重组供应链之前,华为的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业内其他公司。华为订单及时交付率仅为50%,而全球其他电信设备厂商平均水平为94%;华为的库存周转率只有每年3.6次,而国际平均水平是每年9.4次;华为的订单履行周期长达20 ~ 25天,国际电信设备厂商平均水平在10天左右。华为重组供应链的目的是设计建立以客户为中心、成本最低的一体化供应链,为早日成为世界级企业打下良好基础。

有趣的是,华为两次聘请美世管理咨询公司,整合高集中度的IBM矩阵管理模式。美世第一次制定了全面学习IBM的集中计划,但没有被华为采纳。因为“集中模式”需要高层管理者,任可能担心华为的管理者达不到要求,所以他决定暂时留在原地。2004年,华为再次聘请美世进行企业管理的第二次组织重组。有两个目的:一是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从按部门建立的直线职能组织转变为流程组织;二是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包括公司级、区域级、产品级和大客户子系统)的营销体系,满足客户在本地和国际市场日益明显的咨询营销需求。

尽一切可能创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聚合器

华为坚守设备供应商领域,但华为的理念是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和潜在增长。因此,华为的产品和服务深深地切入了运营商的所有神经末梢,包括所有运营商的系统建设、维护和管理,包括基站系统、流程运营和信息管理,以及所有备件和相关产品、各种软件芯片

供应链的这种深度延伸,让华为对运营商系统的所有问题和环节了如指掌。在整体解决方案中,运营商成为空壳,而华为成为内容提供商。运营商的任何延伸和扩张,其实都为华为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有时候,华为可以为运营商指出新的增值方式,积极为他们创造新的价值。

华为的集成解决方案聚合器不仅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还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壁垒。华为无微不至的关怀培养了客户的习惯,使得客户一旦进入华为的聚合器,就再也不会离开。

同时,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无止境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注定要被实际需求所突破。任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总是强调联盟,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盟友。一旦联盟规模扩大,就会形成敏捷供应链联盟,华为会更上一层楼。

只有用心经营好,才能取得一流的成绩

十多年来,华为一直致力于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和潜在增长。对于任来说,做公司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光鲜亮丽的排名;不做社会精神领袖,也不做政府官僚。

做企业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服从。他必须忠实地服从客户、市场和员工的每一个电话。做企业总是有无数的危机,总是面临着倒下的临界点。做一个企业需要永远的谦卑,牢记时间的作用,时刻警惕事物短暂的本质。

很多企业家的行为和思维来自于恐惧,而任来自于爱。2006年,回归是任最开心的事。中国人有时宽容敌人,但痛恨汉奸,而任则宽容。李一男走了弯路,从华为做起了自己的事业,把华为当成了自己的对手。然而,在任眼里,经历过这种经历的更为珍贵。因为任知道是华为的财富。

当中国公司把跨国公司的压力转嫁到每一个员工身上时,所有员工的创造力都被激发出来,员工抑郁开始频繁发生。用心敬佩管理层的任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亲自撰文,从精神层面关怀安抚员工身心。

任一定听到了一个神秘的声音:离开商人逐利,要敢想敢做,要孤独,不庸俗平庸,要做世界一流企业。只有强者才能以楷模的身份宣告自己的幸福。华为的模式,说话太轻,只吸引最清醒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