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便利店连锁的三大市场令人尴尬

作者:liangyanhb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上午11点,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北顺好邻居便利店没有顾客,两名店员悠闲地照看店铺。几分钟后,一位顾客进来买了一瓶饮料。“店里生意不太好,顾客也不多,已经这样好几个月了。”店员忍不住抱怨。

晚上11点,上海良友黄金伴侣便利店哈密路灯火通明却没有顾客。销售人员有点恼火:“晚上顾客很少,现在大家都觉得没必要24小时维持营业时间。到晚上10点,参观的人不多了。”

不知道以上两个同样发生在今年4月3日的国外故事,会不会给华南地区的7-11便利店(以下简称7-11)一些启示。在今年9月举行的2007年连锁经营高峰论坛上,7-11的授权投资方广东易赛便利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胜利透露:“未来三年,华南地区7-11的数量有望突破1000家,近期开业的35家加盟店基本实现了首月盈利。”

面对半年内两个不同的结局,《新营销》记者不禁要问:7-11所谓的“首月盈利”到底有多真实?如果是真的,那么谁来埋单这些便利店呢?

尴尬一:越“圈地”越好?

一方面,生意一次次亏损,导致店铺倒闭;另一方面,他们在商业区、社区、写字楼、酒店、医院等地大肆瓜分店铺。中国绝大多数便利店都喜欢玩一个叫“吃蛇”的小游戏。它们吃得越来越多,长得越来越大,但最终它们再也无法走动,甚至不小心咬到了自己的尾巴。你不能去“圈地”,因为规模大的时候有可能把商品的采购成本推低。没有广泛的“扫荡”,连锁便利店就谈不上“连锁”,势必陷入另一种困境。

百川道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戴春华根据多年门店实际工作经验列出了这样一个公式:

她补充道:“便利店的数量正在增加。如果没有新的景点,在店里购物的人数一般是固定的,也是有限的。开新店只是转移了这些有限的人。从增加消费者购买数量的角度来看,便利店的规模不足以产生大的影响。经营者不断开店,归根结底是为了降低商品的流通成本和采购成本。“以广州珠江新城靠近广州大道的一侧为例。从星汇国际到南天广场再到保利香槟花园,地上不到1平方公里就有四五个7-11房;算上华普广场楼下的全家人和明门大厦楼下的西市多,这一带的便利店几乎形成了一层一店的竞争格局。据珠江新城一位居民介绍,“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际上珠江新城的居民与广州其他城区相比还是非常有限的。五羊新城的万家超市和附近星汇公园的鸿城超市卖东西都很方便。虽然这里的居民消费力可能更高,但他们大多有车,甚至去家乐福、麦德龙购物。当然,应急还是方便,偶尔买个早餐、冷饮等。,人们经常去附近的便利店,但每次他们花钱,他们不会超过20元钱。"

不难看出,这位居民光顾便利店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为了商品,实际上是为了某种“便利”和“应急”。按照戴春华和居民的说法,7-11真的能像徐胜利说的“新开的35家加盟店基本实现第一个月盈利”吗?同时OK、西施多、吴梅、北顺的好邻居都在亏损线上挣扎,争着喊比“黄连”更苦;原本誓要与7-11竞争的联华Quik和上海科迪也未能回天,他们在华南市场的门店已合并为7-11东嘉易赛便利店有限公司

但是7-11正在以疯狂的速度扩张。徐胜利说:“7-11加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门店加盟,另一种是分享销售。目前华南地区30多家加盟店由于7-11本身的投入,已经全部实现盈利。作为投资者最好的扩张方式,7月11日华南地区的特许店占比将逐步提升,初步以每年50 ~ 60家的速度扩张。到2009年底,珠三角中心城市的门店总数将达到1000家。”大面积开店显然可以对降低物流成本、配送成本和采购成本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7-11疯狂的“圈地”策略真的能证明它实现了盈利吗?在AMPM、唐珂、快客成功合并并自身加速扩张后,7-11在华南地区拥有430家门店,远超普遍公认的“便利店至少需要300家左右门店才能实现盈利”。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业链专家表示:“7-11一直都是无利可图的,是否真的有利还值得怀疑。”

第1页

 

尴尬二:除了快餐饮料还能卖什么?

最近,西施以“环保”为借口,以2元钱的低价出售一种购物袋,并开始销售水果。而7-11就更惨了,售价998元,推出了一款爱泼斯坦V502,在电视购物节目中常见,集摄影、拍照、MP3、录音机、相机于一体。

西市多的榴莲价格降到了500克4.58元,甚至比一些大超市还便宜。“真的很难卖,但我们很难找到店!”卖水果的大哥难掩郁闷的表情。他还告诉记者,这些水果不是通过享受更多市场的渠道进口的,而是自己购买的。没卖出去的水果先低价处理,卖不出去就得扔掉。他在西施卖水果比较多的原因是合适的店太难找,好的店太贵,他一个人买不起。

相比之下,徐胜利态度坚决:“我们不应该卖水果。我们将提高熟食和半成品的比例。7-11的最终目标是将新鲜食品的比例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前不久,7-11将牛奶国际旗下的美心糕点整合到便利店,加入了豆浆、咖啡等饮品。此外,它还一直与广州餐馆合作经营低端快餐。徐胜利透露,今年年底,7-11将与稻香、汉莎空等餐饮公司联合推出中高端快餐,届时可提供7元至20元的快餐,满足多样化人群的需求。他补充说:“未来,7-11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区、社区、写字楼、酒店和医院制定不同的开放策略。社区店以配套居民楼为目标,公司将打造一个约150平方米的迷你市场模式,在这样的门店里有4000多种商品。商业区受租金和物业限制,面积将缩减至30 ~ 40平方米,商品种类超过1000种。”

戴春华不同意7月11日增加生鲜比例:“中国是一个舌头民族,吃饭可以开车几十公里。人们对吃的挑剔会影响这些半成品的销售。这与日本不同,日本人喜欢吃冷食,而中国人一直习惯“热胃”。广州的快餐行业本身就很发达,一个电话外卖就送到了家门口。其实最多去便利店买个午饭就好了。”但生鲜食品可以赚取足够的利润,这是其占比上升的重要原因。"利润可达40%以上."戴春华说。

各种进口商品和现在在BLACKPINK上舞台的Eptek V502,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高利润产品受到便利店的青睐。“它也是巧克力。国内卖6块钱的钱已经比大超市贵了。但是,进口巧克力在超市没有参考。卖20元钱很正常。谁的利润空显而易见。”一个店员似乎看出了一些门道。不过,在Eptek V502的销售情况令人担忧的同时,戴春华也表示:“便利店在选择配送时还是缺乏一些理性思考,他们也在尝试各种尝试,但像Digital这样的产品还是应该在Digital City销售。小便利店不可能专业,也不可能轻易为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设立‘吸引点’。我认为他们的定位还是应该把便利放在第一位。”当然,在便利店进入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不到15年的时间里,他们从各个角度尝试“广撒网”的策略并没有错,但“广撒网”一定能“钓到更多的鱼”吗?便利店要真正把自己定位清楚,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前进方向。

尴尬三:服务多元化是唯一出路吗?

在便利店发展势头良好的台湾省,7-11不仅提供普通商品,顾客还可以购买便当、夜宵、支付电话费、水电费、复印、传真、拿走网店订购的书籍和护肤品,甚至取钱。顾客在购物时可以顺便做很多事情,所以很多人习惯在7-11购物,因为他们可以方便地享受支付和其他服务。

日本是世界上便利店数量最多的国家。这里的便利店可以提供复印、冲洗照片、传真、干洗、代销报刊杂志、搬家送货、快递、公交车票、酒店预订等多种全天候服务。甚至有人预测,日本人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便利店买车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到戴春华提到的两个公式,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地租逐渐上升。如果仅仅依靠规模来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恐怕便利店的生意依然难以为继。其实很多便利店关门的原因就是租金一年比一年高。

在广州东山口地铁站7-11号,记者看到,不到5平米的店已经爆满:冰柜里有饮料和酸奶;食物挤在货架上;收银台前有三排,分别是口香糖、避孕套和常用药品;挂架上有香烟;挂着面包的藤架子和报纸杂志的销售栏甚至被挤出了卷首。针对这种情况,戴春华表示:“目前,增加商品数量可能救不了便利店。但是服务是无形的,不需要通过增加空来增加它的休息场所。如果有一天,连给自行车打气都可以在便利店实现,我想它的好势头就会出现。”

放眼全球,便利店正朝着未来的社区服务中心发展。社区服务中心代表方便、安全和关怀。想象有一天,你可以在便利店买金融和医疗保险,当你连续跑两三个街区停下来寄信,当你坐在家里给便利店打电话,你可以预约医生,给孩子报名上学交学费。你有没有一种感觉,没有便利店我活不下去?

上午11点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北顺好邻居便利店没有顾客,两名店员悠闲地照看店铺。几分钟后,一位顾客进来买了一瓶饮料。“店里生意不太好,顾客也不多,已经这样好几个月了。”店员忍不住抱怨。

晚上11点,上海良友黄金伴侣便利店哈密路灯火通明却没有顾客。销售人员有点恼火:“晚上顾客很少,现在大家都觉得没必要24小时维持营业时间。到晚上10点,参观的人不多了。”

不知道以上两个同样发生在今年4月3日的国外故事,会不会给华南地区的7-11便利店(以下简称7-11)一些启示。在今年9月举行的2007年连锁经营高峰论坛上,7-11的授权投资方广东易赛便利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胜利透露:“未来三年,华南地区7-11的数量有望突破1000家,近期开业的35家加盟店基本实现了首月盈利。”

面对半年内两个不同的结局,《新营销》记者不禁要问:7-11所谓的“首月盈利”到底有多真实?如果是真的,那么谁来埋单这些便利店呢?

尴尬一:越“圈地”越好?

一方面,生意一次次亏损,导致店铺倒闭;另一方面,他们在商业区、社区、写字楼、酒店、医院等地大肆瓜分店铺。中国绝大多数便利店都喜欢玩一个叫“吃蛇”的小游戏。它们吃得越来越多,长得越来越大,但最终它们再也无法走动,甚至不小心咬到了自己的尾巴。你不能去“圈地”,因为规模大的时候有可能把商品的采购成本推低。没有广泛的“扫荡”,连锁便利店就谈不上“连锁”,势必陷入另一种困境。

百川道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戴春华根据多年门店实际工作经验列出了这样一个公式:

她补充道:“便利店的数量正在增加。如果没有新的景点,在店里购物的人数一般是固定的,也是有限的。开新店只是转移了这些有限的人。从增加消费者购买数量的角度来看,便利店的规模不足以产生大的影响。经营者不断开店,归根结底是为了降低商品的流通成本和采购成本。“以广州珠江新城靠近广州大道的一侧为例。从星汇国际到南天广场再到保利香槟花园,地上不到1平方公里就有四五个7-11房;算上华普广场楼下的全家人和明门大厦楼下的西市多,这一带的便利店几乎形成了一层一店的竞争格局。据珠江新城一位居民介绍,“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际上珠江新城的居民与广州其他城区相比还是非常有限的。五羊新城的万家超市和附近星汇公园的鸿城超市卖东西都很方便。虽然这里的居民消费力可能更高,但他们大多有车,甚至去家乐福、麦德龙购物。当然,应急还是方便,偶尔买个早餐、冷饮等。,人们经常去附近的便利店,但每次他们花钱,他们不会超过20元钱。"

不难看出,这位居民光顾便利店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为了商品,实际上是为了某种“便利”和“应急”。按照戴春华和居民的说法,7-11真的能像徐胜利说的“新开的35家加盟店基本实现第一个月盈利”吗?同时OK、西施多、吴梅、北顺的好邻居都在亏损线上挣扎,争着喊比“黄连”更苦;原本誓要与7-11竞争的联华Quik和上海科迪也未能回天,他们在华南市场的门店已合并为7-11东嘉易赛便利店有限公司

但是7-11正在以疯狂的速度扩张。徐胜利说:“7-11加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门店加盟,另一种是分享销售。目前华南地区30多家加盟店由于7-11本身的投入,已经全部实现盈利。作为投资者最好的扩张方式,7月11日华南地区的特许店占比将逐步提升,初步以每年50 ~ 60家的速度扩张。到2009年底,珠三角中心城市的门店总数将达到1000家。”大面积开店显然可以对降低物流成本、配送成本和采购成本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7-11疯狂的“圈地”策略真的能证明它实现了盈利吗?在AMPM、唐珂、快客成功合并并自身加速扩张后,7-11在华南地区拥有430家门店,远超普遍公认的“便利店至少需要300家左右门店才能实现盈利”。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业链专家表示:“7-11一直都是无利可图的,是否真的有利还值得怀疑。”

第1页

 

尴尬二:除了快餐饮料还能卖什么?

最近,西施以“环保”为借口,以2元钱的低价出售一种购物袋,并开始销售水果。而7-11就更惨了,售价998元,推出了一款爱泼斯坦V502,在电视购物节目中常见,集摄影、拍照、MP3、录音机、相机于一体。

西市多的榴莲价格降到了500克4.58元,甚至比一些大超市还便宜。“真的很难卖,但我们很难找到店!”卖水果的大哥难掩郁闷的表情。他还告诉记者,这些水果不是通过享受更多市场的渠道进口的,而是自己购买的。没卖出去的水果先低价处理,卖不出去就得扔掉。他在西施卖水果比较多的原因是合适的店太难找,好的店太贵,他一个人买不起。

相比之下,徐胜利态度坚决:“我们不应该卖水果。我们将提高熟食和半成品的比例。7-11的最终目标是将新鲜食品的比例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前不久,7-11将牛奶国际旗下的美心糕点整合到便利店,加入了豆浆、咖啡等饮品。此外,它还一直与广州餐馆合作经营低端快餐。徐胜利透露,今年年底,7-11将与稻香、汉莎空等餐饮公司联合推出中高端快餐,届时可提供7元至20元的快餐,满足多样化人群的需求。他补充说:“未来,7-11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区、社区、写字楼、酒店和医院制定不同的开放策略。社区店以配套居民楼为目标,公司将打造一个约150平方米的迷你市场模式,在这样的门店里有4000多种商品。商业区受租金和物业限制,面积将缩减至30 ~ 40平方米,商品种类超过1000种。”

戴春华不同意7月11日增加生鲜比例:“中国是一个舌头民族,吃饭可以开车几十公里。人们对吃的挑剔会影响这些半成品的销售。这与日本不同,日本人喜欢吃冷食,而中国人一直习惯“热胃”。广州的快餐行业本身就很发达,一个电话外卖就送到了家门口。其实最多去便利店买个午饭就好了。”但生鲜食品可以赚取足够的利润,这是其占比上升的重要原因。"利润可达40%以上."戴春华说。

各种进口商品和现在在BLACKPINK上舞台的Eptek V502,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高利润产品受到便利店的青睐。“它也是巧克力。国内卖6块钱的钱已经比大超市贵了。但是,进口巧克力在超市没有参考。卖20元钱很正常。谁的利润空显而易见。”一个店员似乎看出了一些门道。不过,在Eptek V502的销售情况令人担忧的同时,戴春华也表示:“便利店在选择配送时还是缺乏一些理性思考,他们也在尝试各种尝试,但像Digital这样的产品还是应该在Digital City销售。小便利店不可能专业,也不可能轻易为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设立‘吸引点’。我认为他们的定位还是应该把便利放在第一位。”当然,在便利店进入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不到15年的时间里,他们从各个角度尝试“广撒网”的策略并没有错,但“广撒网”一定能“钓到更多的鱼”吗?便利店要真正把自己定位清楚,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前进方向。

尴尬三:服务多元化是唯一出路吗?

在便利店发展势头良好的台湾省,7-11不仅提供普通商品,顾客还可以购买便当、夜宵、支付电话费、水电费、复印、传真、拿走网店订购的书籍和护肤品,甚至取钱。顾客在购物时可以顺便做很多事情,所以很多人习惯在7-11购物,因为他们可以方便地享受支付和其他服务。

日本是世界上便利店数量最多的国家。这里的便利店可以提供复印、冲洗照片、传真、干洗、代销报刊杂志、搬家送货、快递、公交车票、酒店预订等多种全天候服务。甚至有人预测,日本人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便利店买车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到戴春华提到的两个公式,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地租逐渐上升。如果仅仅依靠规模来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恐怕便利店的生意依然难以为继。其实很多便利店关门的原因就是租金一年比一年高。

在广州东山口地铁站7-11号,记者看到,不到5平米的店已经爆满:冰柜里有饮料和酸奶;食物挤在货架上;收银台前有三排,分别是口香糖、避孕套和常用药品;挂架上有香烟;挂着面包的藤架子和报纸杂志的销售栏甚至被挤出了卷首。针对这种情况,戴春华表示:“目前,增加商品数量可能救不了便利店。但是服务是无形的,不需要通过增加空来增加它的休息场所。如果有一天,连给自行车打气都可以在便利店实现,我想它的好势头就会出现。”

放眼全球,便利店正朝着未来的社区服务中心发展。社区服务中心代表方便、安全和关怀。想象有一天,你可以在便利店买金融和医疗保险,当你连续跑两三个街区停下来寄信,当你坐在家里给便利店打电话,你可以预约医生,给孩子报名上学交学费。你有没有一种感觉,没有便利店我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