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谁将成为中国的卡斯特尔?

作者:uid-10382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第一部分:所谓的“品牌运营商时代”

近年来,规模不算太大的酒类渠道行业闹得沸沸扬扬,其中媒体贡献颇多。葡萄酒行业的很多经销商和代理商在壮大之后,都面临着一个发展方向的问题。此时,一些媒体和专家及时提出了“品牌运营商”的概念,认为这将成为未来葡萄酒经销商的发展方向。一时间,“品牌运营商”似乎成了大大小小经销商的标杆。

近两年过去了,我们不妨回头看看,我们的酒类渠道真的进入了一个品牌运营商的时代吗?

品牌运营商不是最好的选择

“甚至一些二线和小经销商也在发展自己的品牌。你说现在经销商的出路在哪里?”北京北亿星总经理朱昆仑在最近与记者的聊天中不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出生于金六福酒业的朱昆仑,对品牌运营相当熟悉。2007年底,北宜兴与茅台集团联合开发了自己的茅台冬虫夏草系列。由于操作得当,目前的情况非常好。不过,朱昆仑还是很担心:“我们之前的第二批商家,现在有一部分在发展自己的品牌。他们的实力有限,大部分人对品牌运营根本不太了解。这只会让整个渠道更加混乱。”

朱昆仑的困惑不是个案。事实上,在中国目前的葡萄酒渠道行业中,像保乐力加这样的“品牌运营商”并不多,但品牌运营商可能并不在分销商这样的企业中生产。

如果能开阔视野,就会发现真正的品牌运营商是耐克、宝洁等企业:外包生产,不太注重渠道,而是注重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显然,以分销商起家的“经营者”的优势不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白酒渠道行业,我们仍然很难吸引到能够“经营品牌”的人才。

“要吸引一些真正懂品牌运营的人才加入我们,还是非常困难的,”一家频繁被行业媒体确立为典型经销商的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高端人才的缺乏。毕竟是经销商起家的企业。企业文化各方面的不足都会让这些人气馁,内部矛盾也很难平衡,因为工资太高。”

既然品牌商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我们葡萄酒经销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打通上下游是关键

与保乐力加和帝亚吉欧这两个葡萄酒行业典型的品牌运营商不同,法国的Castel实际上更常被视为葡萄酒供应商。相比之下,Castel连接上下游、整合全产业链的路线似乎更适合中国葡萄酒经销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比其他国外进口商,卡斯特更中国,更熟悉如何通过控制渠道和终端来销售产品:卡斯特本身就是一家以经销商起家的企业,控制渠道是卡斯特的看家本领之一——而渠道是当前中国葡萄酒行业竞争中最犀利的武器。

进一步分析卡斯特在欧洲的成功,可以看出他能从众多酒商中脱颖而出,其实与法国的运营模式息息相关;擅长品牌建设和资本运营,使得Castel快速成长;最重要的是,卡斯特通过收购酒庄、自建码头,打通了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一步步让卡斯特成为欧洲最大的葡萄酒产业集团。

那么,在中国,有哪些从经销商起家的运营商有望脱颖而出,率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成为中国的“卡斯特”,完成从经销商到运营商,最后到大集团的转变呢?

第1页

中等长度:基准Castel

8月,卡斯特集团连续爆出中国人事变动的消息。自2008年8月15日起,总经理泽维尔·皮涅尔先生的所有职务被正式撤销。这一变化再次引起了媒体的强烈关注。虽然有媒体声称此次人事变动是卡斯特集团总部“政治斗争”的结果,但如果联系过去半年卡斯特在中国市场的各种行为,这一变动更像是卡斯特在中国规范自身品牌管理的前奏。

作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供应商,卡斯特集团每年的葡萄酒销量超过4.5亿瓶,其在中国的市场拓展只能与全球最大的星座集团相提并论。一举一动都在媒体的关注之下。这次人事变动是否是集团总部的“政治斗争”,虽然现在还很难下结论,但Castel的法国总部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关注。卡斯特兄弟今天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

不可否认的是,卡斯特集团目前有不错的产品,5000多种不同等级的葡萄酒,其中一半是合法生产的葡萄酒(高档葡萄酒)。但是在欧洲,由于气候条件的有利,有无数的厂家有好的产品。Castel为什么能一步步成长并称霸欧洲?

武器1:资本

2001年8月8日,卡斯特尔在北京嘉里中心烟台张裕结婚时,给媒体的新闻稿这样介绍自己:欧洲第二大、世界第五大葡萄酒集团。短短五年多时间,卡斯特已经开始在欧洲领跑,仅落后于全球的美国星座,成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巨头。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葡萄酒企业由于受到新世界国家的不断冲击,或多或少都经历了衰落。另一方面,卡斯特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最终在欧洲取得了领先。其中,资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卡斯特兄弟集团成立于1949年,抓住了二战后法国经济的发展时期,通过葡萄酒贸易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和建立灌装厂,七八十年代开始收购葡萄园。1988年,它收购了尼古拉公司。1992年初,卡斯特收购了其在葡萄酒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法国葡萄酒公司(法国行业第二);1999年,它收购了一家致力于在国际市场销售高档葡萄酒的公司——维基尼庄园公司。

在卡斯特尔大刀阔斧的资本运作期间,法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房地产和工业地产都保持了蓬勃的上升趋势。自1996年以来,法国房地产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欧盟成立后,这种增长变得更加迅速,法国南部也成为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富人的焦点。房地产的快速增长导致地价上涨,工业地产也受益匪浅。

今年5月,在卡斯特尔集团成功收购拥有87名员工、年产葡萄酒4000万瓶、营业额约4500万欧元的波尔多酒庄——欧诺阿莲斯后,法国媒体在新闻中介绍了卡斯特尔:“卡斯特尔集团是波尔多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旗下拥有14家酒庄。法国著名的葡萄酒连锁企业Nicolas和英国葡萄酒连锁巨头Oddbins也属于Castel集团。”

卡斯特集团是波尔多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是的,在整个收购整合的过程中,酒商Castel不经意间打起了工业地产的概念,这让他有了更充裕的资金,进而完成了自己集团化的战略部署,逐渐开始向欧洲以外扩张。

武器2:终端

在欧洲葡萄酒的旧世界体系中,法国的运作模式相对特殊。从运营模式来看,法国以运营商模式运营。经营者实际上拥有每个酒厂的控股权,对市场经营有绝对的实际控制权;在其他国家,它由酿酒厂的所有者出售,或者控制特定的市场运作。法国的运营商模式更急功近利,毕竟投资者更需要利润。

得益于这种运营模式,从经销商起家的Custer,在完成了原有的积累后,迅速转变为渠道运营商,通过对终端的控制,迅速让自有品牌实现销量的快速增长。目前卡斯特旗下拥有多个品牌,在这种运营模式下如鱼得水。卡斯特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与这种多品牌集中轰炸市场的运营模式不无关系。

在欧洲,酒类渠道的通路没有中国长,所以对终端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卡斯特集团旗下拥有法国著名葡萄酒连锁企业Nicolas、英国葡萄酒连锁巨头Oddbins等多个零售终端,在欧洲拥有数千个有效销售终端。这些终端不仅为Castel集团贡献了利润,更重要的是,正是Castel控制的这些终端,使得原品牌在每次收购后都获得了销量的稳定增长。正是这些自有终端的存在,使得卡斯特至今仍代表着欧洲其他名酒的销量。

武器3:品牌

在中国从事葡萄酒贸易的法国人La Fantaine先生告诉记者:“上个世纪,欧洲葡萄酒企业比较分散,大部分在促销时更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很少有卡斯特以推广快速消费品这样的方式推广品牌,甚至五大名村都是靠自己的积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以美国为首的新世界葡萄酒国家在产品和营销模式方面的影响,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总体来看,在品牌推广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卡斯特显然比他们更早意识到。

其实卡斯特拥有很多品牌,包括好酒和品质一般的产品,但是卡斯特的销量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增长,这除了终端之外,还有品牌的推动——即使是在大部分消费者都懂酒的欧洲,也不是每个人都凭口味决定买不买一瓶酒。纵观卡斯特在中国市场掀起的波澜,不难想象卡斯特在欧洲的品牌运营。Custer也是品牌管理大师,旗下几十个品牌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没有一定的运营方法很难保证。

第2页

谁将成为中国的卡斯特尔

最相似:浙江上元

浙江上元在战略规划中从来没有把目标定为“品牌运营商”,而是定为渠道运营商。在上元的一份内部文件中,记者看到了上元自己对渠道运营商的定义:所谓渠道运营,是指酒店餐饮渠道、超市渠道、晚间渠道以及零售和团购渠道的运营,致力于为厂商、经销商和客户创造更大的系统增值活动。

不过,过去一年左右的一系列动作,似乎给了业内对上元未来角色转变更多的期待。

第一,参与铁塔品牌。2007年11月15日,上元与塔牌股份共同推出黄酒高端品牌“老太门”,正式上市。在此之前,上元已经筹备了近三年,最终选择了参股的方式进行合作。

第二,申根商务源的建立。2007年底,上元与欧洲葡萄酒委员会合作,共同投资500万欧元在香港成立申根上元葡萄酒集团。双方将共投资1亿元生产申根上元酒。目前在新疆楼兰建立了3000多亩葡萄酒生产基地,光照条件良好,已于年初投产。申根商源中国负责人涂海迪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正专注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精准研究,预计不久将推出新产品。

三是收购楼兰。对于楼兰的收购,上元一直保持低调。如果上元没有在今年春天的糖酒晚会上推出楼兰的新产品,很少有人会知道上元把楼兰当成了一家葡萄酒公司。早年与新田的合作使上元对新疆产区始终情有独钟。这一次,楼兰被纳入其中,上元无疑想在酒的上游占据一个制高点。

近一年多来,上元打通上游的决心,从合资买基地、入股厂商、收购上游企业就可见一斑。如果说参与塔牌引入“老太门”只是上元开拓上游渠道的一次尝试,那么收购楼兰、与欧酒委合作建立原料基地,则表明上元对上游企业的渗透发展战略已基本定型。

“上元现在希望海陆空空齐头并进,最终形成合力,打造超级航母。”申根上元中方负责人涂海迪告诉记者,除了上游渗透和海外联合开发,上元自建葡萄酒终端零售链的战略也开始实施。2008年,“酒家酒”网络系统预计超过100个,覆盖浙江省所有市县

毫无疑问,国内葡萄酒终端营销新业态“酒家酒”将成为上元在自建渠道上的突破口,上元也承诺在2008年在资金、人才、产品、物流、管理等方面给予“酒家酒”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擅长资本运作的朱月明和他的上元实际上整合了整个行业的上下游资源。在布局上,上元和卡斯特在欧洲的发展路线相似。如果真的打开当省长的第二脉,上元率先转型也不是不可能。

最相似:福建即墨

在相关多元化和上游渗透方面,吉马酒业实际上更接近欧洲卡斯特目前的发展思路。

2004年,福建吉马参与隆回,成为北京隆回酒业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同时成为国内第一家参与上游企业的渠道提供商。随后,吉马瞄准海外:吉马和意大利宝龙& # 8226;迪特里希公司合作开发加洛韦高级白兰地;与苏格兰高地最好的单一麦芽威士忌生产商Grange Yilang Brothers合作,生产Galloway威士忌;近年来,它投资1000多万元在美国加州购买了一个葡萄种植园,并进行生产。

在相关多元化方面,吉马目前涉及物流、印染、地产等。,而以福建漳州为基地的吉马连锁超市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之所以说Jima最像,是因为他对自己品牌的推广和保护,目前其他渠道都没有,而品牌无疑是除了资本之外最重要的竞争武器。

十年来,吉马集团在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全国各地主流媒体和权威杂志、报纸上投入数亿元进行品牌推广,并参与赞助一些大型活动,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2008年4月,吉马集团的“吉马”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吉马集团也是唯一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酒业品牌开发商和终端自建商。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刘源表示,流通企业品牌建设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生产企业在做产品品牌的同时也在做企业品牌,而流通企业则不同。企业品牌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受到流通企业的重视。福建即墨为业内其他公司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最典型的:华泽集团-金六福酒业

近两年金六福的市场走势似乎要小得多。一直被金六福申请专利的“奥运庆典酒”今年被方水晶“抢”了,但金六福的实际市场表现并没有受到影响——所谓的淡定其实只是媒体层面的低调。事实上,近两年金六福酒业“非常活跃”,主要精力是打通上下游资源,整合产业链。

今年5月7日,华泽集团子公司金六福投资再次宣布,将以1.2亿元收购黑龙江玉泉酒业有限公司70%的权益。这是集团收购的第10家酒厂。

如今,“中国最大的卖酒商”金,应该是第一个自觉开放上下游资源,整合产业链的企业。从2002年开始,依托当时的新华联集团,金六福酒业开始收购上游企业,整合湖南、安徽、四川、山东、广东、广西的酒厂,完成了全新的布局。金六福负责人、经销商吴向东认为:“产品的竞争是初级阶段,品牌的竞争是中级阶段。未来的商业竞争不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价值链与另一个价值链的竞争。我们现在正在打造的是一个由五粮液集团、华泽集团和本土强酒厂组成的新的葡萄酒产业价值链。”

据记者了解,目前华泽集团旗下共有金六福酒业、华智酒业连锁经营公司、云南金六福投资、华月酒业、香港金六福投资五大业务板块。其中,金六福酒业致力于打造和销售金六福品牌,目前占集团销售额的60%左右;华智酒业店主要负责高端白酒的营销和销售,如五粮液年份酒、古越龙山年份酒和部分进口高端洋酒。采用自建零售店的方式,在国内开设了230多家高端白酒门店。业务呈现几何级增长趋势;云南金六福投资致力于本土酒厂的兼并重组,依托品牌再造和渠道整合打造本土白酒企业强势品牌;华月酒业主要销售推广有色酒(洋酒、黄酒、保健酒)及当地项目部运营;香港金六福投资是华泽在资本市场的一个布局,包括香格里拉葡萄酒业务和藏密青稞酒业务,未来收购的一些本土酒厂将逐步合并为上市公司。

从华泽集团的布局及其负责人的发展思路来看,目前最典型、最贴近的非金六福酒业就是吴向东。至于金六福能否率先触线,最关键的是看金六福在资本运作上的优势能否快速转化为胜利——被收购的品牌能否顺利纳入自有渠道。

第一部分:所谓的“品牌运营商时代”

近年来规模不算太大的酒类渠道行业闹得沸沸扬扬,其中媒体贡献颇多。葡萄酒行业的很多经销商和代理商在壮大之后,都面临着一个发展方向的问题。此时,一些媒体和专家及时提出了“品牌运营商”的概念,认为这将成为未来葡萄酒经销商的发展方向。一时间,“品牌运营商”似乎成了大大小小经销商的标杆。

近两年过去了,我们不妨回头看看,我们的酒类渠道真的进入了一个品牌运营商的时代吗?

品牌运营商不是最好的选择

“甚至一些二线和小经销商也在发展自己的品牌。你说现在经销商的出路在哪里?”北京北亿星总经理朱昆仑在最近与记者的聊天中不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出生于金六福酒业的朱昆仑,对品牌运营相当熟悉。2007年底,北宜兴与茅台集团联合开发了自己的茅台冬虫夏草系列。由于操作得当,目前的情况非常好。不过,朱昆仑还是很担心:“我们之前的第二批商家,现在有一部分在发展自己的品牌。他们的实力有限,大部分人对品牌运营根本不太了解。这只会让整个渠道更加混乱。”

朱昆仑的困惑不是个案。事实上,在中国目前的葡萄酒渠道行业中,像保乐力加这样的“品牌运营商”并不多,但品牌运营商可能并不在分销商这样的企业中生产。

如果能开阔视野,就会发现真正的品牌运营商是耐克、宝洁等企业:外包生产,不太注重渠道,而是注重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显然,以分销商起家的“经营者”的优势不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白酒渠道行业,我们仍然很难吸引到能够“经营品牌”的人才。

“要吸引一些真正懂品牌运营的人才加入我们,还是非常困难的,”一家频繁被行业媒体确立为典型经销商的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高端人才的缺乏。毕竟是经销商起家的企业。企业文化各方面的不足都会让这些人气馁,内部矛盾也很难平衡,因为工资太高。”

既然品牌商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我们葡萄酒经销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打通上下游是关键

与保乐力加和帝亚吉欧这两个葡萄酒行业典型的品牌运营商不同,法国的Castel实际上更常被视为葡萄酒供应商。相比之下,Castel连接上下游、整合全产业链的路线似乎更适合中国葡萄酒经销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比其他国外进口商,卡斯特更中国,更熟悉如何通过控制渠道和终端来销售产品:卡斯特本身就是一家以经销商起家的企业,控制渠道是卡斯特的看家本领之一——而渠道是当前中国葡萄酒行业竞争中最犀利的武器。

进一步分析卡斯特在欧洲的成功,可以看出他能从众多酒商中脱颖而出,其实与法国的运营模式息息相关;擅长品牌建设和资本运营,使得Castel快速成长;最重要的是,卡斯特通过收购酒庄、自建码头,打通了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一步步让卡斯特成为欧洲最大的葡萄酒产业集团。

那么,在中国,有哪些从经销商起家的运营商有望脱颖而出,率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成为中国的“卡斯特”,完成从经销商到运营商,最后到大集团的转变呢?

第1页

中等长度:基准Castel

8月,卡斯特集团连续爆出中国人事变动的消息。自2008年8月15日起,总经理泽维尔·皮涅尔先生的所有职务被正式撤销。这一变化再次引起了媒体的强烈关注。虽然有媒体声称此次人事变动是卡斯特集团总部“政治斗争”的结果,但如果联系过去半年卡斯特在中国市场的各种行为,这一变动更像是卡斯特在中国规范自身品牌管理的前奏。

作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供应商,卡斯特集团每年的葡萄酒销量超过4.5亿瓶,其在中国的市场拓展只能与全球最大的星座集团相提并论。一举一动都在媒体的关注之下。这次人事变动是否是集团总部的“政治斗争”,虽然现在还很难下结论,但Castel的法国总部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关注。卡斯特兄弟今天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

不可否认的是,卡斯特集团目前有不错的产品,5000多种不同等级的葡萄酒,其中一半是合法生产的葡萄酒(高档葡萄酒)。但是在欧洲,由于气候条件的有利,有无数的厂家有好的产品。Castel为什么能一步步成长并称霸欧洲?

武器1:资本

2001年8月8日,卡斯特尔在北京嘉里中心烟台张裕结婚时,给媒体的新闻稿这样介绍自己:欧洲第二大、世界第五大葡萄酒集团。短短五年多时间,卡斯特已经开始在欧洲领跑,仅落后于全球的美国星座,成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巨头。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葡萄酒企业由于受到新世界国家的不断冲击,或多或少都经历了衰落。另一方面,卡斯特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最终在欧洲取得了领先。其中,资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卡斯特兄弟集团成立于1949年,抓住了二战后法国经济的发展时期,通过葡萄酒贸易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和建立灌装厂,七八十年代开始收购葡萄园。1988年,它收购了尼古拉公司。1992年初,卡斯特收购了其在葡萄酒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法国葡萄酒公司(法国行业第二);1999年,它收购了一家致力于在国际市场销售高档葡萄酒的公司——维基尼庄园公司。

在卡斯特尔大刀阔斧的资本运作期间,法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房地产和工业地产都保持了蓬勃的上升趋势。自1996年以来,法国房地产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欧盟成立后,这种增长变得更加迅速,法国南部也成为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富人的焦点。房地产的快速增长导致地价上涨,工业地产也受益匪浅。

今年5月,在卡斯特尔集团成功收购拥有87名员工、年产葡萄酒4000万瓶、营业额约4500万欧元的波尔多酒庄——欧诺阿莲斯后,法国媒体在新闻中介绍了卡斯特尔:“卡斯特尔集团是波尔多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旗下拥有14家酒庄。法国著名的葡萄酒连锁企业Nicolas和英国葡萄酒连锁巨头Oddbins也属于Castel集团。”

卡斯特集团是波尔多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是的,在整个收购整合的过程中,酒商Castel不经意间打起了工业地产的概念,这让他有了更充裕的资金,进而完成了自己集团化的战略部署,逐渐开始向欧洲以外扩张。

武器2:终端

在欧洲葡萄酒的旧世界体系中,法国的运作模式相对特殊。从运营模式来看,法国以运营商模式运营。经营者实际上拥有每个酒厂的控股权,对市场经营有绝对的实际控制权;在其他国家,它由酿酒厂的所有者出售,或者控制特定的市场运作。法国的运营商模式更急功近利,毕竟投资者更需要利润。

得益于这种运营模式,从经销商起家的Custer,在完成了原有的积累后,迅速转变为渠道运营商,通过对终端的控制,迅速让自有品牌实现销量的快速增长。目前卡斯特旗下拥有多个品牌,在这种运营模式下如鱼得水。卡斯特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与这种多品牌集中轰炸市场的运营模式不无关系。

在欧洲,酒类渠道的通路没有中国长,所以对终端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卡斯特集团旗下拥有法国著名葡萄酒连锁企业Nicolas、英国葡萄酒连锁巨头Oddbins等多个零售终端,在欧洲拥有数千个有效销售终端。这些终端不仅为Castel集团贡献了利润,更重要的是,正是Castel控制的这些终端,使得原品牌在每次收购后都获得了销量的稳定增长。正是这些自有终端的存在,使得卡斯特至今仍代表着欧洲其他名酒的销量。

武器3:品牌

在中国从事葡萄酒贸易的法国人La FantAIne先生告诉记者:“上个世纪,欧洲葡萄酒企业比较分散,大部分在促销时更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很少有卡斯特以推广快速消费品这样的方式推广品牌,甚至五大名村都是靠自己的积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以美国为首的新世界葡萄酒国家在产品和营销模式方面的影响,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总体来看,在品牌推广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卡斯特显然比他们更早意识到。

其实卡斯特拥有很多品牌,包括好酒和品质一般的产品,但是卡斯特的销量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增长,这除了终端之外,还有品牌的推动——即使是在大部分消费者都懂酒的欧洲,也不是每个人都凭口味决定买不买一瓶酒。纵观卡斯特在中国市场掀起的波澜,不难想象卡斯特在欧洲的品牌运营。Custer也是品牌管理大师,旗下几十个品牌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没有一定的运营方法很难保证。

第2页

谁将成为中国的卡斯特尔

最相似:浙江上元

浙江上元在战略规划中从来没有把目标定为“品牌运营商”,而是定为渠道运营商。在上元的一份内部文件中,记者看到了上元自己对渠道运营商的定义:所谓渠道运营,是指酒店餐饮渠道、超市渠道、晚间渠道以及零售和团购渠道的运营,致力于为厂商、经销商和客户创造更大的系统增值活动。

不过,过去一年左右的一系列动作,似乎给了业内对上元未来角色转变更多的期待。

第一,参与铁塔品牌。2007年11月15日,上元与塔牌股份共同推出黄酒高端品牌“老太门”,正式上市。在此之前,上元已经筹备了近三年,最终选择了参股的方式进行合作

第二,申根商务源的建立。2007年底,上元与欧洲葡萄酒委员会合作,共同投资500万欧元在香港成立申根上元葡萄酒集团。双方将共投资1亿元生产申根上元酒。目前在新疆楼兰建立了3000多亩葡萄酒生产基地,光照条件良好,已于年初投产。申根商源中国负责人涂海迪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正专注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精准研究,预计不久将推出新产品。

三是收购楼兰。对于楼兰的收购,上元一直保持低调。如果上元没有在今年春天的糖酒晚会上推出楼兰的新产品,很少有人会知道上元把楼兰当成了一家葡萄酒公司。早年与新田的合作使上元对新疆产区始终情有独钟。这一次,楼兰被纳入其中,上元无疑想在酒的上游占据一个制高点。

近一年多来,上元打通上游的决心,从合资买基地、入股厂商、收购上游企业就可见一斑。如果说参与塔牌引入“老太门”只是上元开拓上游渠道的一次尝试,那么收购楼兰、与欧酒委合作建立原料基地,则表明上元对上游企业的渗透发展战略已基本定型。

“上元现在希望海陆空空齐头并进,最终形成合力,打造超级航母。”申根上元中方负责人涂海迪告诉记者,除了上游渗透和海外联合开发,上元自建葡萄酒终端零售链的战略也开始实施。2008年,“酒家酒”网络系统预计超过100个,覆盖浙江省所有市县

毫无疑问,国内葡萄酒终端营销新业态“酒家酒”将成为上元在自建渠道上的突破口,上元也承诺在2008年在资金、人才、产品、物流、管理等方面给予“酒家酒”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擅长资本运作的朱月明和他的上元实际上整合了整个行业的上下游资源。在布局上,上元和卡斯特在欧洲的发展路线相似。如果真的打开当省长的第二脉,上元率先转型也不是不可能。

最相似:福建即墨

在相关多元化和上游渗透方面,吉马酒业实际上更接近欧洲卡斯特目前的发展思路。

2004年,福建吉马参与隆回,成为北京隆回酒业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同时成为国内第一家参与上游企业的渠道提供商。随后,吉马瞄准海外:吉马和意大利宝龙& # 8226;迪特里希公司合作开发加洛韦高级白兰地;与苏格兰高地最好的单一麦芽威士忌生产商Grange Yilang Brothers合作,生产Galloway威士忌;近年来,它投资1000多万元在美国加州购买了一个葡萄种植园,并进行生产。

在相关多元化方面,吉马目前涉及物流、印染、地产等。,而以福建漳州为基地的吉马连锁超市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之所以说Jima最像,是因为他对自己品牌的推广和保护,目前其他渠道都没有,而品牌无疑是除了资本之外最重要的竞争武器。

十年来,吉马集团在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全国各地主流媒体和权威杂志、报纸上投入数亿元进行品牌推广,并参与赞助一些大型活动,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2008年4月,吉马集团的“吉马”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吉马集团也是唯一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酒业品牌开发商和终端自建商。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刘源表示,流通企业品牌建设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生产企业在做产品品牌的同时也在做企业品牌,而流通企业则不同。企业品牌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受到流通企业的重视。福建即墨为业内其他公司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最典型的:华泽集团-金六福酒业

近两年金六福的市场走势似乎要小得多。一直被金六福申请专利的“奥运庆典酒”今年被方水晶“抢”了,但金六福的实际市场表现并没有受到影响——所谓的淡定其实只是媒体层面的低调。事实上,近两年金六福酒业“非常活跃”,主要精力是打通上下游资源,整合产业链。

今年5月7日,华泽集团子公司金六福投资再次宣布,将以1.2亿元收购黑龙江玉泉酒业有限公司70%的权益。这是集团收购的第10家酒厂。

如今,“中国最大的卖酒商”金,应该是第一个自觉开放上下游资源,整合产业链的企业。从2002年开始,依托当时的新华联集团,金六福酒业开始收购上游企业,整合湖南、安徽、四川、山东、广东、广西的酒厂,完成了全新的布局。金六福负责人、经销商吴向东认为:“产品的竞争是初级阶段,品牌的竞争是中级阶段。未来的商业竞争不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价值链与另一个价值链的竞争。我们现在正在打造的是一个由五粮液集团、华泽集团和本土强酒厂组成的新的葡萄酒产业价值链。”

据记者了解,目前华泽集团旗下共有金六福酒业、华智酒业连锁经营公司、云南金六福投资、华月酒业、香港金六福投资五大业务板块。其中,金六福酒业致力于打造和销售金六福品牌,目前占集团销售额的60%左右;华智酒业店主要负责高端白酒的营销和销售,如五粮液年份酒、古越龙山年份酒和部分进口高端洋酒。采用自建零售店的方式,在国内开设了230多家高端白酒门店。业务呈现几何级增长趋势;云南金六福投资致力于本土酒厂的兼并重组,依托品牌再造和渠道整合打造本土白酒企业强势品牌;华月酒业主要销售推广有色酒(洋酒、黄酒、保健酒)及当地项目部运营;香港金六福投资是华泽在资本市场的一个布局,包括香格里拉葡萄酒业务和藏密青稞酒业务,未来收购的一些本土酒厂将逐步合并为上市公司。

从华泽集团的布局及其负责人的发展思路来看,目前最典型、最贴近的非金六福酒业就是吴向东。至于金六福能否率先触线,最关键的是看金六福在资本运作上的优势能否快速转化为胜利——被收购的品牌能否顺利纳入自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