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叶商机网

警惕同质化

作者:jinhuiming123 浏览量:0 来源:商机交易网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在美国,用户使用的手机有近一半是智能手机;在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经占到了手机总销量的50%以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发展趋势。

智能手机的发展给行业内的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仅在中国:预计2012年当年3亿部手机销量将超过1.5亿部;以目前中国市场10亿手机用户基数计算,未来3~5年智能手机需求将达到5亿以上。

这无疑是一顿饕餮大餐。但是,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顿大餐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

高端市场:苹果继续以iPhone全球销售,三星紧跟集团战术;2011年第四季度,他们分别在全球销售了创纪录的3700万部iPhone和3650万部Galaxy智能手机,占智能手机出货量的46.3%,占智能手机市场的近90%。此外,这两家是唯一保持增长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诺基亚(NOKIA)、黑莓(Blackberry)、宏达电(HTC)等主要智能手机厂商的营收和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摩托罗拉和RIM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中低端市场: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在中国运营商终端战略的带动下,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中低端市场不可小觑的“中国力量”,市场份额达到37.5%,在过去的短短一年里,迅速拉近了与国际厂商的距离。但由于在操作系统、零部件等关键领域仍没有太多话语权,销量和市场份额虽然容易突破,但日益狭窄的利润空却是悬在头顶难以短时间拆除的达摩之剑。

进入终端商店,大部分手机都是“触控大屏,安卓系统”。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只有尺寸和logo的差异,智能手机进入了严重同质化竞争的阶段。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移动世界大会上,业界对未来趋势做出了总体判断:未来,移动通信行业将具备硬件融合、应用竞争、体验导向、高速和移动支付五大特征。

除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将成为各大厂商的竞争焦点,用户体验将成为各大厂商竞争的核心,手机的外观将开始呈现“千机一面”的局面。几乎所有厂商都选择模仿iPhone系列产品,推出大屏、触摸屏的智能手机。在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新一代革命性产品出现之前,硬件终端在外观上会经历一场激烈的同质化竞争。

同质化无疑是一场灾难:竞争日趋激烈,速度战和价格战不可避免;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强者独吞,弱者面临生存危机。早期的上网本市场就是这场灾难的最好例子。

在这种背景下,没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硬件优势以及生态系统的支持,中国厂商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继续走苹果的老路,让硬件超越iPhone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建立一个类似iPhone的生态系统并不容易。所以,魅族和小米的命运还在动荡;

如果要步三星后尘,采取群机战术,将在企业实力、零部件、响应速度等综合能力上带来巨大挑战;

且不说中国厂商是否有实力挑战这两大行业巨头,就算有能力做出与他们相似的产品,以中国厂商的品牌力和规模,成本可能更高但价格只能更低。因此,利润微薄;更为严重的是,一旦三星苹果的产品线延伸到低端,就会携手面对中国厂商,对方以其在产品、品牌、规模、价格等方面的优势,给中国厂商带来一场噩梦。

盯紧行业巨头,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走同质化竞争的道路,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好在中国手机市场巨大,需求各异,渠道复杂,消费多元化,中国厂商可以有很多选择。

市场细分、差异化、快速反应是打破同质化魔咒的最佳工具。中国厂商有本土优势,对中国消费者在产品上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有更好的洞察,有更多机会让产品更贴近中国市场(如长待机省电智能手机、双模双待智能手机等)。);在渠道和推广方面,我们也更了解中国渠道的特点和中国传播的特点,有机会实现产品、渠道和推广的差异化;此外,中国厂商大多规模较小,更容易实现灵活操作、快速响应,这些优势是国际品牌所没有的。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更仔细地洞察客户的需求,更有勇气不走寻常路,对自己更有信心,少一些盲从和对行业标杆的迷恋。

只要扬长避短,做点与众不同的事情,聚焦目标市场和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中国厂商就能在广阔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在美国,用户使用的手机有近一半是智能手机;在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经占到了手机总销量的50%以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发展趋势。

智能手机的发展给行业内的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仅在中国:预计2012年当年3亿部手机销量将超过1.5亿部;以目前中国市场10亿手机用户基数计算,未来3~5年智能手机需求将达到5亿以上。

这无疑是一顿饕餮大餐。但是,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顿大餐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

高端市场:苹果继续以iPhone全球销售,三星紧跟集团战术;2011年第四季度,他们分别在全球销售了创纪录的3700万部iPhone和3650万部Galaxy智能手机,占智能手机出货量的46.3%,占智能手机市场的近90%。此外,这两家是唯一保持增长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诺基亚(NOKIA)、黑莓(Blackberry)、宏达电(HTC)等主要智能手机厂商的营收和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摩托罗拉和RIM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中低端市场: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在中国运营商终端战略的带动下,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中低端市场不可小觑的“中国力量”,市场份额达到37.5%,在过去的短短一年里,迅速拉近了与国际厂商的距离。但由于在操作系统、零部件等关键领域仍没有太多话语权,销量和市场份额虽然容易突破,但日益狭窄的利润空却是悬在头顶难以短时间拆除的达摩之剑。

进入终端商店,大部分手机都是“触控大屏,安卓系统”。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只有尺寸和logo的差异,智能手机进入了严重同质化竞争的阶段。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移动世界大会上,业界对未来趋势做出了总体判断:未来,移动通信行业将具备硬件融合、应用竞争、体验导向、高速和移动支付五大特征。

除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将成为各大厂商的竞争焦点,用户体验将成为各大厂商竞争的核心,手机的外观将开始呈现“千机一面”的局面。几乎所有厂商都选择模仿iPhone系列产品,推出大屏、触摸屏的智能手机。在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新一代革命性产品出现之前,硬件终端在外观上会经历一场激烈的同质化竞争。

同质化无疑是一场灾难:竞争日趋激烈,速度战和价格战不可避免;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强者独吞,弱者面临生存危机。早期的上网本市场就是这场灾难的最好例子。

在这种背景下,没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硬件优势以及生态系统的支持,中国厂商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继续走苹果的老路,让硬件超越iPhone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建立一个类似iPhone的生态系统并不容易。所以,魅族和小米的命运还在动荡;

如果要步三星后尘,采取群机战术,将在企业实力、零部件、响应速度等综合能力上带来巨大挑战;

且不说中国厂商是否有实力挑战这两大行业巨头,就算有能力做出与他们相似的产品,以中国厂商的品牌力和规模,成本可能更高但价格只能更低。因此,利润微薄;更为严重的是,一旦三星苹果的产品线延伸到低端,就会携手面对中国厂商,对方以其在产品、品牌、规模、价格等方面的优势,给中国厂商带来一场噩梦。

盯紧行业巨头,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走同质化竞争的道路,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好在中国手机市场巨大,需求各异,渠道复杂,消费多元化,中国厂商可以有很多选择。

市场细分、差异化、快速反应是打破同质化魔咒的最佳工具。中国厂商有本土优势,对中国消费者在产品上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有更好的洞察,有更多机会让产品更贴近中国市场(如长待机省电智能手机、双模双待智能手机等)。);在渠道和推广方面,我们也更了解中国渠道的特点和中国传播的特点,有机会实现产品、渠道和推广的差异化;此外,中国厂商大多规模较小,更容易实现灵活操作、快速响应,这些优势是国际品牌所没有的。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更仔细地洞察客户的需求,更有勇气不走寻常路,对自己更有信心,少一些盲从和对行业标杆的迷恋。

只要扬长避短,做点与众不同的事情,聚焦目标市场和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中国厂商就能在广阔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就。